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胎妊娠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双胎妊娠120例,有妊娠并发症占71.7%,低体重儿占74.0%,不足37周分娩占37.5%。高的低体重儿发生率主要来自IUGR和早产。新生儿病发率与死亡率都较高(P〈0.01)。不同的胎位与阴道手术产对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有明显关系。认为防治孕期并发症,降低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是促进双胎预后诸因素。  相似文献   

2.
双胎妊娠低体重儿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5年1月至1994年12月分娩总数10710例,双胎分娩99例,共有196个围产儿,其中低体重儿120例,发生率61.22%,同期低体重儿455例,总发生率4.25%,双胎分娩低体重儿是同期的14.4倍。双胎低体重围产儿死亡率高达213.67‰,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13.07‰的16倍。低体重儿死亡与孕周及体重密切相关,即孕周及体重越低,围产儿死亡率越高,相对危险度越大(P值分别<0.01和0.005)。分娩方式与新生儿死亡有显著差异(P<0.05),不论哪种分娩方式,新生儿死亡中,早产儿死亡占90%.因此,双胎妊娠须加强围产期保健,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双胎妊娠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双胎妊娠与低体重儿临床分析一院妇产科于红丽,李丽新,汪立梅哈尔滨市二轻产院吕晓英,王荣讷河市医院陶利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围产医学有了较大的进展,而双胎妊娠围产儿的护理与治疗仍是影响围产儿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近7年收住我院的双胎妊娠并低体重儿作...  相似文献   

5.
俞黎铭  胡文胜 《浙江医学》2017,39(12):1028-1030
目的对220例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率、早产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早产组和足月组的年龄、产前肥胖、受孕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及绒毛膜性等,以及早产组不同孕周发生早产率及其原因。结果220例双胎妊娠产妇发生早产率为60.45%(133/220),其中在孕28~31+6周发生早产率为4.54%,在32~33+6周为10.91%,在34~36+6周为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在不同孕周期间单绒双胎早产发生率分别为3.18%、6.82%、25.91%,明显高于双绒双胎(均P<0.05)。3组早产产妇早产原因,如胎膜早破、单绒毛膜性、宫内感染、宫颈功能不全、早产临产、急性脂肪肝、子痫前期、ICP、肝功能损害、前置胎盘及胎儿窘迫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早产组与足月组在高龄、产前肥胖、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并发症发生率及绒毛膜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年龄、产前肥胖、受孕方式、伴有并发症及单绒毛膜性是双胎早产的高危因素,不同孕周早产的主要原因不同。  相似文献   

6.
7.
双胎妊娠并发症较多,早产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亦高。因此,积极做好孕产期保健工作,及时正确的防治妊娠期的各种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丈就本院近3年间129例双胎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弘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34-1835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围产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我院和丰满区妇幼保健院双胎妊娠共54便(研究组)及同期单胎77例(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经产数、分娩方式、平均妊娠天数、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是否贫血、妊高症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硬肿发生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产妇较初产妇易产生双胎,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在分娩方式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双胎妊娠易发生早产(P〈0。005),双胎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单胎(P〈0.05),双胎妊娠更易发生中度贫血(P〈0.05)。双胎妊娠更易发生妊高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硬肿(P〈0.05)。两组在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双胎妊娠较单胎妊娠有显著的不良围产期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求降低双胎妊娠新生儿的窒息率及死亡率的方法。方法 对37例双胎妊娠及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周愈小,双胎妊娠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愈高。双胎妊娠经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窒息率1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其中又以经阴道助产组为最高。结论 积极预防早产,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双胎妊娠新生窒息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双胎妊娠常见并发症是早产与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又是早产的一个原因。早产儿生存能力低下 ,在条件较差地区围产儿死亡率极高。 1997年 6月~ 1999年 5月 ,我院随机选择双胎妊娠 16例于妊娠中期 16~ 2 0周 ,行宫颈环扎术 ,并与同期双胎妊娠对照组就妊周、胎膜早破等进行比较 ,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7年 6月~ 1999年 5月两年中共分娩 3941例 ,其中双胎妊娠 5 6例 ,双胎妊娠率为 14 2‰ ,我们随机选择 16例于妊娠中期 16~ 2 0周行宫颈环扎术 ,16例中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34岁 ,平均 2 6 7岁 ;其中…  相似文献   

11.
葛嘉美  蒋琰瑛 《浙江医学》2003,25(7):429-430
双胎妊娠高危因素较多 ,早产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亦高 ,积极防治孕期并发症 ,延长双胎妊娠的孕周 ,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间70例双胎妊娠早产和足月产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70例双胎妊娠中 ,孕<37周分娩者30例为早产组 ,早产发生率42.9 % ;孕≥37周分娩者40例为足月组 ,足月妊娠率57.1 %。1.2两组围生儿情况早产组围生儿数60例 ,发生死胎2例 ,死产1例 ,新生儿死亡11例 (畸形2例 ) ,围生儿死亡率23.3 % ,其中孕期<35周的围生儿死亡率高达56.3% ;足月产组围生儿数80例 ,新生儿…  相似文献   

12.
周艳舫 《黑龙江医学》2002,26(4):308-308
1 病例介绍患者 2 6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 2 0d ,下腹突然疼痛 3h ,于 1998- 12 - 0 2急诊入院。平素月经正常 ,末次月经 1998-10 - 0 8。 11- 0 8起有少量阴道出血 ,色暗 ,持续约 2 0d ,并伴有腹部隐痛。 12 - 0 1血量增多 ,12 - 0 2晨无诱因下腹坠痛 ,伴恶心、呕吐 ,疑诊宫外孕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 :BP10 .7/ 6 .6 7kPa ,P10 2次 /min ,面色苍白 ,意识清 ,右侧卧位 ,腹平坦 ,右下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 (+) ,肝脾触不清。妇检 :外阴正常 ,阴道少量鲜血如经血量。穹窿饱满 ,宫颈有举痛 ,子宫前位 ,漂浮感 ,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1988—1994年在我院分娩的35例双胎的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进行分析。找出早期诊治双胎妊娠并发症,特别是妊高征和正确处理第二胎儿分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双胎妊娠154例分析张静(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桂林市541001)关键词双胎;早产;合并症多胎妊娠并发症多,早产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亦高,而多胎妊娠中最常见为双胎妊娠,其发生率为1∶89[1]。本文就1989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154例双胎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发生早产的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7年10月分娩的早产者120例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的年龄早产组28—34周,34^+1~37周做比较,从同期足月分娩的产妇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同期分娩总数1435例,早产120例,早产率8.36%,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原因不明、臀位、双胎、胎盘因素是早产的主要原因。早产组新生儿死亡10例,病死率7.75%;对照组新生儿死亡1倒,病死率0.81%。足月分娩与早产分娩的新生儿病死率差别显著(P〈0.01),在NRDS发生上差别显著,不同孕龄的早产组在新生儿死亡、N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早产分娩组对母亲剖宫产、阴道助产、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无显著差别。结论:早产与多种因素有关;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低,则病死率越高;早产对母亲无显著影响;加强早产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建风  王彩霞 《海南医学》2011,22(12):114-116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不同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8-2010年于我院分娩的120例双胎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剖宫产76例,阴道产44例.结果 孕周<34周的新生儿窒息率、病死率显著高于孕周>34周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组第2胎窒息率、死亡率显著高于第1胎,且与剖宫产组比...  相似文献   

18.
19.
石建华  翟桂荣 《中原医刊》2000,27(11):13-14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双胎妊娠给母婴带来诸多临床问题,现将我院1994年12月~1999年12月五年间出生的98例双胎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双胎均为我院产科住院者。其中农民48人,工人17人,干部7人,无业及其他职业26人。第一胎43例,第二胎56人。1. 2妊娠合并症:妊高症 42例( 45. 7%),顺位( 1);羊水过多 30例( 32. 6%),顺位( 2);贫血 10例(10.86%),顺位(3);产前子痫5例(5.43%),顺位(4);心肌炎 2例( 2. 17%),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双胎发育不一致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20例双胎妊娠对象按新生儿体重差异≥25%为界值分成两组,分析对比孕产妇年龄、分娩前BMI等一般情况、分娩孕周、是否辅助生殖术后受孕、双胎绒毛膜类型、孕11-13 +6周B超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值、头臀径(CRL)及妊娠合并糖尿病等合并症与新生儿体重差异是否存在相关性.两组间比较应用x2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相关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双胎发育不一致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绒毛膜类型双胎的体重差异值高于双绒毛膜类型双胎的体重差异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9,P=0.032).双胎体重差异大小与孕妇的分娩孕周存在负相关性(r=-0.332,P=0.001);与胎儿的NT差异存在正相关性(r=0.310,P=0.003);与孕妇的年龄、BMI及CRL差异未发现存在相关性.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分娩孕周是发生双胎体重差异的保护因素(OR=0.821,95% CI=0.668-1.023,P=0.073),而NT差异是发生双胎体重差异的危险因素(OR=389.575,95%CI=269.429-612.203,P=0.012).结论 对于NT差值较大的双胎妊娠孕妇,可能存在早期双胎发育不一致的倾向或表现,尤其对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胎儿体重容易出现更明显差异.应密切监护双胎发育,根据孕周,两胎儿体重差异程度及多普勒血流改变做出相应临床干预,以提高围产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