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宁 《中国现代医生》2011,(26):144-145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NFα-2a)联合胸腺肽α1(T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7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1组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观察两组的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的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联合组的HBV DNA、HBeAg、抗-HBe等指标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1是治疗CHB的有效组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36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护肝治疗48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HBeAg、HBV-DNA及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及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苦参素治疗,B组单独使用PEG-IFNα-2a,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血清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计分,血清HBeAg,HBVDNA指标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EG-IFNα-2a联合苦参素治疗CHB疗效优于单一使用PEG-IFNα-2a。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48周,前24周同时给予胸腺肽α1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对照组30例,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48周。疗程中定期检测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HBeAg、抗-HBe,HBV DNA。结果全部患者完成48周治疗,治疗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ALT的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胸腺肽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α-1b干扰素(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9例CHB患者随机分为PEG-IFNα-2a组(观察组26例)和IFNα-1b组(对照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DNA水平、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8周时,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48周随访时,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结论:PEG-IFNα-2a治疗CHB的疗效优于IFNα-1b,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HBeAg 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干扰素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早期保肝治疗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干扰素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TBIL、ALB、AST等指标,以及治疗24周、48周HBs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情况;结果:治疗后干扰素组ALT、TBIL、ALB、AST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24周、48周,干扰素组患者HBsAg 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48周两组患者HBs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组间对应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长期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56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各28例,治疗组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48周;对照组予普通干扰素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在治疗24、48周和随访48周时观察两组的HBV DNA应答率、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结果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应答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差异不明显;治疗48周和随访48周时,治疗组HBV DNA应答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且保持持久性应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恩替卡韦(ETV)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安全性以及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按接受不同治疗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ETV0.5mg/d,同时加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180μg,1次/周;ETV组:单用ETV为0.5mg/d;派罗欣组:单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180μg,1次/周。3组均在治疗48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接受治疗48周后,联合、ETV两组生化学和病毒学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应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派罗欣两组比较生化学、病毒学和HBeAg血清学应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ETV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CHB疗效明显优于单用ETV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是CHB患者安全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与α-1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治疗效果,选择2004年7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31例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II组44例应用α-1b干扰素,6个月后观察肝功能复常情况,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转变情况,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肝纤维化恢复情况。结果,Ⅰ组肝功能复常率明显高于Ⅱ组(χ2=16.16,P<0.01)。I组HbeAg、HBV-DNA阴转率高于II组(P<0.05),1年后的肝纤维化发生率I组明显减低,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CHB的效果好于α-1b干扰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8年1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科诊治CHB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采用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方案者纳入联合组(n=27),单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21)。治疗48周后,比较2组阴转率、肝功能(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纤维化指标、肝脏硬度(LSM)值、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48周后,联合组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vs. 38.1%,χ~2=3.884,P=0.049),而2组HBsAg、HBeAg/HbeAb、HBcAb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LSM值及血清LN、PCⅢ、H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Z/P=2.024/0.043,t/P=4.014/<0.001、2.222/0.031、2.051/0.046、2.150/0.037);2组外周血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t/P=2.971/0.005、2.319/0.025);治疗48周内,2组血小板减少、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头痛、恶心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应用于CHB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及LSM值有利,为高病毒载量CHB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B组单独使用PEG-IFNα-2a,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血清HBsAg、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6个月时的血清ALT、AS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9、12个月时HBsAg、HBeAg及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两组比较HBsAg、HBVDNA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组织病理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CHB疗效优于单一使用PEG-IFNα-2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Peg-IFNα2a(135μg/周)联合ETV(0.5 mg/d)治疗的50例初治HBeAg阴性CHB患者,收集基线和治疗过程中每12周的临床数据,包括HBV DNA和HBsAg水平等,分析48周HBV DNA不可检测率、HBsAg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eg-IFNα2a联合ETV治疗48周,全部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20 IU/mL);HBsAg清除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4%和16%.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脱发、食欲下降、皮疹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均可继续原方案.结论 Peg-IFNα2a联合ETV可提高HBeAg阴性CHB的HBsAg清除率,且安全性良好,是值得探索的优化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2b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CHB患者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干扰素α-2b和维生素E,对照组单用干扰素α-2b,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五项、HBVDNA 及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BVDNA阴转或处于低水平,部分HBeAg阴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均较前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干扰素α-2b联合维生素E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HBsAg水平动态监测的意义.方法 48例CHB患者全部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同时定量检测HBsAg水平的动态变化,监测点为基线(BL)及12、24、48周.根据HBsAg水平下降状态与频率将患者分为4组进行比较,同时在治疗期间每隔12周检测ALT、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等指标.结果 HBsAg水平早期持续下降与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率相关,与HBsAg清除率及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相关.治疗48周时HBsAg水平延迟下降者延长疗程或许有利于提高长期病毒学应答率和HBsAg清除率.结论 干扰素治疗CHB过程中监测HBsAg水平可以明确患者在治疗中是否应答,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用药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1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在第24周时进行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若HBV DNA>l×103拷贝/mL,则加用ADV(A组,35例)或不加用ADV(B组,35例)治疗;若≤l×103拷贝/mL,则继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组,50例),对比分析在治疗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的差别.结果治疗至第48周时,A、B、C 3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5.7%、20.0%和66.0%,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4~48周期间,A、B 2组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 DNA转阴率(<1×103拷贝/mL)和转氨酶复常率,B组较A组明显偏低(P<0.05).结论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第24周未能实现HBV DNA显著抑制时,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加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苏毅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8):980-982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能力及免疫应答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68例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80 μl/次,每周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同时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双环醇25 mg/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HBV DNA载量以及机体免疫应答发应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水平、HB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ALT水平、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HBeAg消失率29.41%,转换率为35.29%,HBsAg消失率23.53%,转换率为20.59%,对照组HBeAg消失率5.88%,转换率11.76%,HBsAg消失率0,转换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双环醇能有效抑制CHB患者HBV DNA-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单用及联用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前瞻性临床试验,选取120例HBeAg阳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44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42组,联用组34例,治疗12个月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12个月后,联用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82.4%)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50.0%)、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42.9%)(P<0.05);联用组患者的HBeAg转换率(52.9%)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13.6%)(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与阿德福韦酯组或联用组的HBeAg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sAg阴转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多为乏力、发热、肌痛、头痛、脱发、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肝病相关或非特异性症状,反应均较轻,对症处理后能继续耐受治疗.停药时未发现HBV耐药株.结论 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患者的病毒学应答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HBsAg阴转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特点,探讨影响HBsAg阴转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年间收治并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CHB患者61例,对其中发生HBsAg阴转的病例进行临床、实验室指标等分析.结果 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61例患者中,5例发生HBsAg阴转(占8.2%),56例未阴转(占91.8%);HBsAg阴转组平均年龄(26.5±7.5)岁,HBsAg阳性史平均(4.3±1.7)年;HBsAg未阴转组平均年龄(35.7±8.3)岁,HBsAg阳性史平均(6.7±2.8)年.阴转组基因分型均为B型,HBV DNA滴度治疗前较未阴转组低,未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无乙肝家族史,既往未用过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前均为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CHB可以获得HBsAg的阴转,HBsAg的阴转可能与患者的基因分型、HBV DNA滴度、年龄、HBsAg阳性史、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 Ag低效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e Ag低效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对比两组患者HBe Ag转阴率、血清学转换率;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be Ag定量和Hbe Ag效价、HBV DNA、HBV ccc DNA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Be Ag转阴率、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e Ag定量和Hbe Ag效价、HBV DNA、HBV ccc DN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e Ag定量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而两组患者的Hbe Ag效价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HBV DNA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HBV ccc DNA与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HBV ccc DNA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 Ag低效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Hbe Ag定量和效价,降低HBV DNA、HBV ccc DNA水平,促进HBe Ag转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肝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患者应用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α-2b干扰素单一治疗,对比分析3个月、6个月后HBeAg与HBV—DNA的阴转率。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eAg及HBV—DNA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用α-2b干扰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