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retinoic acid,R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asic, 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 EGF )联合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 ,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增殖情况;流式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34、CD90;选用第3代细胞,经RA、bF-GF和EGF联合诱导后,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 enolasen , NSE)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BMSCs呈成纤维细胞样,第3、4、5代BMSCs的生长曲线均呈S形,活性无明显差异。 BMSCs的均一性较好,第3代细胞CD29、CD90阳性率均在90%以上,而CD34阳性率仅为0.58%;BMSCs经诱导后分化为神经细胞,并表达神经细胞标志NSE。结论成功建立BMSCs 的体外培养体系,所得细胞纯度高、生物学特征稳定,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神经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从正常SD大鼠骨髓中分离获取MSC,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传代于塑料培养皿中,采用丁羟茴醚(BHA)和二甲亚砜(DMSO)对传至3~5代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诱导1h、2h、3h后有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且随诱导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诱导5h后,大部分细胞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少部分细胞呈星型胶质细胞状,表达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型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许予明  秦洁  宋波  宋永平  邢莹  闫福岭  张苏明 《医学争鸣》2004,25(13):1188-1190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神经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 方法:从正常成人志愿者髂骨中分离获取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传代于塑料培养皿中,采用2-巯基乙醇(BME)和二甲亚砜(DMSO)对传至3~5代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诱导后的细胞鉴定. 结果:诱导1 h有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nestin,4 h后大部分细胞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表达晚期神经元标志物-中间神经丝蛋白(NF-M),部分具有神经元形态的细胞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 (MAP-2). 结论: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目的: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诱导BM—MSC向神经细胞分化。方法:采用DMEM培养液加胎牛血清(DMEM/FBS)或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人BM—MSC,测定细胞倍增时间;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BM—MSC的表面标记;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CFU—F)试验检测BM—MSC增殖能力;应用二甲基亚砜/羟丁苯甲酯(DMS0/BHA)化学因子诱导BM—MSC向神经细胞分化。结果:BM—MSC为单层贴壁生长,呈现规则的集束辐射状排列。在对数生长期,细胞倍增时间约为46h。CFU—F试验表明,体外培养的MSC的集落形成能力为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15000倍以上。免疫组化分析表明,BM—MSC为CDl3和CDl05阳性,CD34阴性。DMS0/BHA化学因子能诱导BM—MSC分化为神经细胞,但是分化后即失去增殖能力,并于48h后逐渐死亡。结论:通过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大量高度均一的BM—MSC。BM—MSC可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但尚缺乏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离体分离和培养方法,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方法:通过梯度离心从大鼠骨髓中分离有核细胞,进行培养,去除不贴壁的细胞,分离纯化MSCs,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分析。分别用硫代甘油和β-巯基乙醇对MSCs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分化细胞中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用含15%胎牛血清(FCS)的L—DMEM培养MSCs,原代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均一,为纺锤形,有克隆形成。传代培养时,形态变为成纤维细胞样,生长特征呈“S”形,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于第10代以后开始出现衰老征象。MSCs经硫代甘油和巯基乙醇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nsetin,NSE和GFAP阳性,分化为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样细胞。结论:大鼠MSCs可以离体分离,培养,并能诱导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阿魏酸钠对其进行诱导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培养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培养后细胞表面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神经丝蛋白(NF)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 阿魏酸钠诱导培养6h后即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24h后表现为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NF和NSE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呈阳性表达。结论 初步证实阿魏酸钠具有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传顺  陆超  陈吉庆 《医学综述》2007,13(5):321-323
骨髓中至少存在两种骨髓干细胞(BMSCs),即造血干细胞(HSCs)和间充质干细胞(MSCs)。其中MSCs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外,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无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在体内实验,MSCs都可以向中枢神经系统(CNS)神经细胞分化,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在此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综述:MSCs可塑性在CNS组织维护和修复中发挥作用的研究现状、MSCs可塑性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目前MSCs可塑性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作为一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近年来研究表明,MSC除分化为中胚层的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其他结缔组织外,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还可分化为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以及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文章主要综述关于MSC在体内和体外向神经细胞分化、调控、及其可能机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内外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①DAPI体外标记MSCs后,直接注入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ACO)模型(n=6)的脑内,2周后取脑组织,用免疫荧光检测MSCs来源细胞的巢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②体外用全反式视黄酸(ATRA)预诱导24h后,换用改良的神经细胞培养基(MNM)培养18h,免疫组化检测nestin、MAP-2、GFAP的表达.结果:①植入2周后,MSCs在注射部位及其周围广泛分布,仅有少许细胞表达nestin、MAP-2和GFAP.②MSCs在体外诱导后,nestin、MAP-2的阳性率分别为(92.3±3.4)%和(89.6 3.3)%,但不表达GFAP.结论:MSCs在脑内向神经细胞转化的转化率较低,而在体外转化为神经元的转化率相当高,体内外环境对MSCs向神经细胞的分化的过程及机理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扩增的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其在诱导因子诱导下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取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MSC,进行培养扩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用5-杂氮胞苷(5-AZA)诱导P3代MSC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并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分化细胞。[结果]大鼠MSC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流式细胞仪分析所培养的B代细胞为纯度超过95%的MSC;P3代MSC经5-AZA诱导后1周,相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长梭形、多核;2周可见肌管样结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肌钙蛋白I、结蛋白、α-肌动蛋白为阳性。[结论]MSC易分离和培养,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可连续传代,在5-AZA的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1.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及其方法。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雄性SD大鼠的mMSCs。A组原代培养;B组原代培养分别加刺激因子50ng/m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50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分化过程的形态学变化。于培养的7、14、21、28d,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18(CK-18)、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采用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糖原染色情况。结果:分离纯化B组大鼠的mMSCs,应用HGF和FGF-4诱导10d后变为肝细胞样圆形。细胞免疫荧光测定B组显示,培养第7dAFP即出现阳性,第21d表达明显减弱;第7dCK-19染色阳性,以后增强;第14d白蛋白与CK-18染色开始阳性,以后表达逐渐加强。A组在培养过程中不表达AFP、ALB、CK-18和CK-19。糖原染色显示,B组第14d开始阳性,-直持续到第28d;A组未见阳性染色。结论:大鼠mMSCs在较高浓度的HGF及FGF-4诱导下可分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初步探索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MTT法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测定细胞周期并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用80 ng/ml aFGF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诱导大鼠BMSCs向NSCs分化,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表达。结果:大鼠BMSCs贴壁生长,呈梭形,多角形。第1、3、5代BMSCs的生长曲线均呈S形,活性无明显差异。细胞周期显示94.34% BMSCs处于G0/G1期,有较强的分裂增殖能力。FCM检测CD29、CD54、CD90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诱导6 h后细胞的胞体收缩成椭圆形或球形并伸出细长突起,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estin表达阳性,继续诱导发现双极和多极细胞增多,诱导6 d后相互连接成网状,成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NSE表达阳性。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能培养出高纯度的BMSCs,细胞生长稳定、增殖快、可多次传代,具有干细胞特性。经aFGF诱导后具有向NSCs分化的潜能,NSCs能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3.
VEGF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内皮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长增殖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量较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以含VEGF的M199培养液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对照组用M199培养液培养.通过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观察所分化细胞的形态及表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培养早期BMSCs多呈扁平、梭形、多角形形态,2周后实验组细胞渐呈集落状、椭圆形、铺路石样排列,而对照组细胞呈"毛发状"成纤维细胞外形.透射电镜下实验组细胞浆内有内皮细胞特征性单层质膜包裹结构--Weible-Palade 小体.对照组无此结构.实验组第3代细胞的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比例接近(78.20±5.90)%,与人血管来源内皮细胞((82.70±4.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呈阴性.生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短期内无明显衰老现象.结论:人BMSCs在VEGF的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并且保持了干细胞旺盛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初步探索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MTT法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测定细胞周期并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用80 ng/ml aFGF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诱导大鼠BMSCs向NSCs分化,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表达。结果:大鼠BMSCs贴壁生长,呈梭形,多角形。第1、3、5代BMSCs的生长曲线均呈S形,活性无明显差异。细胞周期显示94.34%BMSCs处于G0/G1期,有较强的分裂增殖能力。FCM检测CD29、CD54、CD90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诱导6 h后细胞的胞体收缩成椭圆形或球形并伸出细长突起,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estin表达阳性,继续诱导发现双极和多极细胞增多,诱导6 d后相互连接成网状,成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NSE表达阳性。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能培养出高纯度的BMSCs,细胞生长稳定、增殖快、可多次传代,具有干细胞特性。经aFGF诱导后具有向NSCs分化的潜能,NSCs能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5.
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情况。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BMSCs,在体外培养扩增后用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的条件培养液诱导其在体外单层培养模式下向软骨细胞分化。采用甲苯胺蓝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阿利新蓝比色法测定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的含量检测BMSCs分化情况。统计学分析比较第2、4、7代(P2、P4、P7)BMSCs诱导后增殖能力及向软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定向诱导后BMSCs表现出软骨细胞的特性。P2、P4间的细胞增殖能力和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7与P2、P4相比,细胞增殖能力和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P-2能诱导兔BMSCs在体外单层培养模式下向软骨细胞分化;细胞传代对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肝细胞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诱导分化,为肝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以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对种植于基底膜基质中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三维立体诱导培养,在培养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形态观察、AFP、Alb的免疫组化荧光染色及靛青绿的摄取与排泌试验。结果:该条件下诱导后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成肝细胞样细胞,阳性表达肝细胞特有表面标志AFP、Alb,并具备肝细胞特有的摄取与排泌靛青绿的活性功能。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及基底膜基质可能在体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并起重要作用,这为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用5-氮胞苷(5-aza)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最佳条件.方法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纯化大鼠MSCs,取第3代MSCs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加入5、10、20 μmol/L5-aza;每组分别孵育12、24、48 h,继续培养28 d.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肌动蛋白(α-actin)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表达,并通过Western印迹法对细胞cTnT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SCs经5-aza诱导培养28 d后,电镜下见细胞胞浆有散在肌丝样结构,免疫组化检测α-actin和cTnT表达均呈阳性;5 μmol/L的5-aza孵育48 h、10 μmoL/L孵育24 h培养28 d的细胞cTnT表达量与10 μmol/L的5-aza孵育48 h、20 μmol/L 3种孵育时间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细胞生物学特性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MSCs在体外经5-aza诱导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5 μmol/L的5-aza孵育48 h和10 μmol/L的5-aza诱导24 h是MSCs体外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的理想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应用Galectin-3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的效果,筛选出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并验证Hippo 信号通路。方法对大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提取、分离、传代培养及鉴定。取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分为SD大鼠 BMSCs(A组)、SD大鼠BMSCs+0.5 μg/mL Gal-3(B组)、SD大鼠BMSCs+20 ng/mL HGF(C组)、SD大鼠BMSCs+0.5 μg/mL Gal-3+20 ng/mL HGF(D组)和大鼠肝细胞(E组)。分别在诱导后7、14、21、28 d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糖原染色观察,并行实时 定量PCR 以及Western blot 检测,鉴定其分化情况。取B组细胞行基因芯片检测。将BMSCs 与Gal-3、Gal-3+XMU-MP-1 (Hippo信号通路抑制剂)分组进行诱导,Western Blot检测YAP、P-YAP、ALB、AFP、CK-18。结果大鼠股骨骨髓分离出的细胞 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性。诱导后,B、C、D组BMSCs形态逐渐向肝样细胞转化,D组28 d时细胞形态与肝细胞相对比相似 度最高。糖原染色28 d 时A组无染色,B、C、D组染色较前增多,B、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D组染色率最高(P<0.05)。 Q-PCR检测AFP、ALB、CK-18表达逐渐升高,28 d时B组与C组各指标较接近(P<0.05)。Gal-3与HGF对AFP、ALB的mRNA 表达不存在交互效应(AFP:F=0.236, P=0.640;ALB:F=50.639, P=0.000),对CK-18 的mRNA表达有协同效应(F=50.639, P= 0.000)。Western blot检测A组几乎不表达AFP、ALB及CK18,B、C、D组AFP、ALB及CK18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 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上调基因27个,下调基因62个。涉及TGF-β、PI3K-Akt及Hippo等信号通路。Gal-3及Gal-3+XMU-MP-1诱 导组的YAP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加,Gal-3+XMU-MP-1较单独应用Gal-3诱导BMSCs分化的效率高。结论Galectin-3能够单 独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而且联合HGF诱导BMSCs分化的效率更高。诱导过程与TGF-β、PI3K-Akt 及 Hippo等信号通路相关。抑制Hippo信号通路可提高诱导效率。  相似文献   

19.
曾缨  张成  李才明  张为西 《广东医学》2005,26(12):1632-1634
目的比较SD大鼠、Wistar大鼠和C57BL/6J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的增殖及在体外将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肌样细胞的情况。方法体外分离成年SD大鼠、Wistar大鼠和C57BL/6J小鼠的骨髓干细胞,培养增殖,用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使其向肌细胞定向分化。结果SD大鼠和Wistar大鼠的原代骨髓间质干细胞约10 d可达90%以上融合,平均3 d左右传代,C57BL/6J小鼠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在1周内可迅速增殖,1周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且细胞集落很少,难传代。SD大鼠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含5-氮杂胞苷、两性霉素B和5%马血清的分化培养基作用下,可以分化为肌肉特异性抗原desmin和-αsarcomeric actin染色阳性反应的肌样细胞。结论不同种系的骨髓干细胞在体外用相同的培养基培养,可以具有截然不同的增殖能力;5-氮杂胞苷可以促使骨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丁酸钠对在体外与膀胱平滑肌细胞(bladder smooth muscle cells,BSMCs)接触共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大鼠BMSCs及BSMCs至第3代,种植于多孔膜两侧进行接触共培养。实验组BMSCs培养上室面添加含3 mmol/L丁酸钠诱导其分化;对照组不含丁酸钠行接触共培养。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对2组BMSCs中平滑肌标志性蛋白calponin进行检测,同时用逆转录PCR(RT-PCR)和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对BMSCs中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calponin、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ooth muscle-myosin heavy chain,SM-MHC)行进鉴定。结果大鼠原代BMSCs流式检测显示CD29、CD44、CD166表达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6.55%、92.76%、99.54%;CD31、CD45表达阴性,阳性率为1.39%、5.56%。BSMCs鉴定α-SMA、calponin、SM-MHC 3种标志性蛋白的表达均为阳性。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平滑肌标志性蛋白calponin的表达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实验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RT-PCR和荧光定量PCR显示实验组中BMSCs平滑肌标志性基因α-SMA、calponin、SM-MHC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HDACi丁酸钠可以增强BMSCs向平滑肌细胞的分化能力,提示提高组蛋白乙酰化程度可以促进BMSCs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