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Medtronic Minl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运用于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特点。方法:对30例DM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护理。结果:(1)30例DM患者均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且耐受性良好;(2)根据CGMS检查结果,可以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CGMS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的认识和协助制定DM患者治疗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加强护理是CGMS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运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的临床意义及护理。方法对5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护理。结果 56例DM患者均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根据CGMS检查结果,可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且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正确使用CGMS,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期间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元英  杨玲  高冬梅  吴庆宴  张燕  蔡微  贾国莉 《四川医学》2010,31(10):1567-1569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运用于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特点。方法将观察组60例DM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护理,与对照组在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指标进行观察,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且耐受性良好;根据CGMS检查结果,可以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GMS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的认识和协助制订DM患者治疗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加强护理是CGMS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的临床意义,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分析CGMS血糖值特点与手指毛细血糖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GMS与手指毛细血糖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精细调节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控制血糖,对照组(CISS组)采用血糖仪每日8次监测手指血糖;治疗组(CGMS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对两组治疗模式对比分析。结果CGMS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CGMS监测时发现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事件明显高于指血组(P〈0.01),夜间明湿;CGMS组的平均血糖漂移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血糖达标后胰岛素剂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安全,优于指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无症状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方法:将87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1c〈6.5%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CGMS组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CGMS组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SMBG组每天监测8次毛细血糖,共3 d。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对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结果:SMBG组患者监测3 d发现12例出现16次低血糖,其中4例无症状低血糖5次;CGMS监测72 h发现29例出现108次低血糖,其中23例无症状低血糖65次,以夜间多见,66.7%见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结论:CGMS在HbA1c〈6.5%的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可作为监测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莉  朱凤兰  赵瑞娥 《中外医疗》2011,30(31):61-6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传统手指测血糖在反映波动趋势、漂移的细节及指导治疗等方面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CGMS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CGMS监测与手指血糖监测2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CGMS调整治疗3d后患者各时间段的血糖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无症状性低血糖19例。结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雷兰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泵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CSⅡ)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5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指血糖监测组(A组,30例)和CGMS组(B组,26例),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CGMS组血糖控制较指血糖监测组所用时间短[(8.1±2.8)d vs(11.6±4.2)d,P<0.01],但两组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胰岛素泵联合CGMS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快、更安全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9.
彭方书  王凌  张彤  吴月美  吕燕  宋成 《甘肃医药》2014,33(3):177-179
目的: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31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小时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指端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0.92,P值<0.01),按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结果调整治疗后,血糖控制至正常范围的比例由62.7%上升至86.8%,同时低血糖发生率由4.7%降至1.7%.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2T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程国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9):686-688,692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CSII)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60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指尖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和CGMS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GMS组患者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后2 h、凌晨200、晚2200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SMBG组(P<0.05);治疗后2组晚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少于SMBG组(P<0.05)。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SMBG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GMS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SMBG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CGMS治疗T2DM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1.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一种新的血糖监测方法,CGMS的应用改变了需要经常频繁监测自身血糖变化而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1].CGMS可连续进行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准确记录患者的血糖值及相关事件,并通过电脑分析记录报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和生活质量.本文对176例T2DM患者分组对照进行血糖监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前,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糖尿病在国内外已取得成功经验和满意疗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临床的使用弥补了传统7~8次指血糖监测不能反映全天血糖波动情况的缺憾,为CSII治疗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本研究在CGMS监测基础上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了更有效、更安全的血糖控制,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杜静  李华  臧宾宾 《中原医刊》2011,(12):20-22
目的评价不同血糖监测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的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组为试验组,应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为对照组。结果CGMS与SMBG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GMS能更好地反映T2DM患者血糖真实水平,有效提高T2DM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诊T2DM患者行低剂量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动态血糖监测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10~2013-10间我院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5例。所有患者佩戴动态血糖检测仪3d,并在动态血糖检测仪佩戴的第2天进行低剂量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 CSⅡ)治疗,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实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针对患者不同的护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并做好护理后的随访。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波动以及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低剂量CSⅡ治疗和相应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t=7.92),且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也降低到了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餐后血糖峰值、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和餐后血糖升高幅度均显著下降( P<0.05)。同时,患者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护理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初诊T2DM患者行低剂量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无症状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方法:将87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lc<6.5%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CGMS组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CGMS组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SMBG组每天监测8次毛细血糖,共3 d.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对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结果:SMBG组患者监测3 d发现12例出现16次低血糖,其中4例无症状低血糖5次;CGMS监测72 h发现29例出现108次低血糖,其中23例无症状低血糖65次,以夜间多见,66.7%见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结论:CGMS在HbAlc<6.5%的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可作为监测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特点。方法: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新诊断的T2DM患者72h血糖变化。结果:血糖的峰值以早餐后血糖较高,且达峰值的时间较快,中、晚餐后次之;CGMS检测值与指端血糖检测值(BGMS)及静脉血糖值呈正相关(r=0.891,P〈0.01;r=0.834,P〈0.01);FBG、PBG皆与HbA1c呈正相关(r=0.775,P〈0.01;r=0.487,P〈0.05);低血糖多发生在0:00~4:00,黎明现象多发生在5:00~7:00。结论:CGMS可全面地反映动态血糖水平,为T2DM患者的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无症状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方法:将87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1c<6.5%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CGMS组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CGMS组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SMBG组每天监测8次毛细血糖,共3 d。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对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结果:SMBG组患者监测3 d发现12例出现16次低血糖,其中4例无症状低血糖5次;CGMS监测72 h发现29例出现108次低血糖,其中23例无症状低血糖65次,以夜间多见,66.7%见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结论:CGMS在HbA1c<6.5%的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可作为监测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又称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与动态血糖监测联合应用。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GMS监测及胰岛素泵治疗,且耐受性良好。CGMS血糖值与自我血糖监测血糖值相关性良好。根据CGMS检查结果可针对性制订及调整胰岛素泵治疗方案,可平稳控制血糖实现达标。结论:CGMS所提供的信息对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的认识与胰岛素泵联合应用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策略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86例T2DM患者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并对第1日及第3日评估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24 h平均血糖水平(24 h MBG)由胰岛素剂量调整前的(10.7±2.7)mmol/L降至(7.9±1.6)mmol/L(P〈0.05);调整后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由(5.5±1.6)mmol/L降至(2.3±1.0)mmol/L(P〈0.05);胰岛素剂量调整前后血糖的时间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T1(≤3.9 mmol/L)由0.8%降至0.3%,PT3(≥7.8mmol/L)由(32.7±7.5)%降至(14.7±3.1)%(P〈0.05);血糖低于5 mmol/L的平均发生次数由1.6次降至0.7次(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幅度和趋势,辅助临床医师制定更为针对性的降糖方案,有效控制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r=0.91,P值均<0.01)。患者1 d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中、晚餐后2 h,尤其是早餐后2 h最高。上午6时~11时是血糖高峰最集中(62.5%)的时间段,而60.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上午1时~6时,尤其是上午3时最低。血糖>7.8及11.1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2(38~100)%和60(18~100)%;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