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的镇静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40例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术毕入重症监护室有苏醒反应时,先给予异丙酚0.6~1.0mg/kg诱导后,再以0.6~4mg/(kg·h)速度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和停药时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观察异丙酚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异丙酚起效时间(27.7±8.5)s维持在预期目标Ramsay分级Ⅲ-Ⅳ级,有效率达到100%。用药持续时间(30.5±23.5)h,停药唤醒时间(15.1±5.3)min。停药清醒后再入睡者2例,给予床旁反复语言刺激后不再入睡。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本组40例患者用药前均存在人机对抗,自主呼吸频率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在排除了呼吸道因素外,用药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有明显改善,与用药前比较(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循环系统方面血压波动、心率增快等表现也有一定的改善。结论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异丙酚镇静不仅起效快,能达到有效的镇静状态,便于控制镇静深度,而且苏醒快、有利于尽早撤离呼吸机,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在ICU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和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对产妇术后镇痛效果及血清PRL、Co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于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手术室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初产妇。观察组初产妇采用纳布啡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初产妇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初产妇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和PRL、Cor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安静状态下,两组初产妇1、3、9、12、24、36小时的疼痛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咳嗽状态下,在6小时和9小时,观察组初产妇的疼痛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初产妇;两组初产妇术后1、3、9、12、24、36小时的Ramsay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初产妇的血清PRL、Cor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初产妇的血清PRL水平高于对照组初产妇,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初产妇。结论纳布啡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产妇,血清PRL水平显著升高,Cor水平显著降低,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插管期间的镇静管理,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重症监护病房98例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的镇静管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8例患者使用镇静药物后0.5h和1h的呼吸、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发生明显变化。5例患者出现延迟拔管,11例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3例出现神经系统抑制过深,1例出现甘油三酯过高。结论对镇静治疗的患者做好镇静评估、循环功能的管理、呼吸功能的管理、神经系统的管理、药物代谢的管理、环境的管理和减少应激因素及预防并发症的管理是镇静治疗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霸州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行阴道分娩、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瑞芬太尼PCIA分娩镇痛,研究组给予瑞芬太尼PCIA+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10min、镇痛后60min、宫口开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胎心率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以及脐动脉血血气指标。结果①研究组镇痛后60min、宫口开全时VAS疼痛评分和MAP低于对照组,镇痛后10min、宫口开全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分娩镇痛前比较,两组产妇分娩镇痛60min后,AD及NA血浆浓度均有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两组产程时间及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分娩过程中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23例(25.6%)、皮肤瘙痒26例(28.9%);研究组发生恶心呕吐5例(5.6%)、皮肤瘙痒7例(7.5%),对照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⑤两组均未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情况,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NBNA评分以及脐血pH值、PaO2、PaCO2、HCO3-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好于瑞芬太尼单用,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利用镇静和镇痛治疗来控制躁动已经成为ICU治疗的重要目标。通过镇静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对气管内插管的耐受,利于机械通气。目前两种或更多静脉药物复合应用增强镇静效果、降低副作用的做法已被临床广泛采纳。故现将小剂量丙泊酚复合咪唑安定应用于机械通气需长程镇静的患者中,比较其镇静效果与单用咪唑安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唤醒麻醉中的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方法:240例无痛人工流产产妇,根据患者意愿与临床特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都采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按照医嘱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结果: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均较满意,两组镇痛显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术中唤醒前、术中唤醒即刻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均较对照组低且平稳(P<0.05).观察组的宫缩痛、抑郁与人流综合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与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麻醉镇痛效果满意,配合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使血压与心率变化平稳,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观察,确保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15分为切换点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多发伤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多发伤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以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0例为治疗组,采用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方式(SIMV+PSV).待改良GCS评分达15分稳定2h的窗口期拔除气管导管,改用经鼻面罩PSV +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以后渐减压力支持(PS)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以2005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常规机械通气及传统的脱机方式脱离呼吸机.记录两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重新插管例数,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例数.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相仿.治疗组和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3.2±1.0)d和(7.5±3.5) d(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8±2.4)d和(7.5±3.5)d(P<0.01);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8±4)d和(23±6) d(P<0.01);再插管例数分别为0例和1例;VAP发生例数分别为0例和4例,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多发伤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以改良GCS评分达15分标准稳定2h窗口期为时机早期拔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丙泊酚用于长途转运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医疗长途转运需要人工通气的危重患者时,由于疾病本身、人工气道建立以及精神因素,甚至转送途中的路况等诸多方面作用都会使患者出现烦躁不适的症状,从而影响治疗进度和转送成功率。因此对这类患者我们常需给予镇静治疗。丙泊酚(得普利麻)近年已逐渐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现就2例丙泊酚用于长途转运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严重多发伤患者并发呼吸衰竭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对33例急诊创伤(肺挫伤,多发肋骨骨折伴肺塌陷或连枷胸,血胸接受闭合胸腔引流,严重颅脑外伤,颈椎外伤伴高位截瘫,气管外伤,多发股骨和肋骨骨折等)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气道管理等。结果对12例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进行经鼻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5例经口插管10天内改经鼻插管。对22例肺部感染或合并叶、段肺不张、肺实变患者进行纤支镜下吸痰,其中对15例严重脑外伤、严重肺挫伤伴多发肋骨骨折、颈椎外伤高位截瘫等并发肺不张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及氧分压明显升高;对15例患者复查胸部CT或床旁胸片,肺均基本复张。26例患者好转出院,住院时间在18~180天。7例死亡或家属放弃治疗。结论纤支镜能及时经鼻气管插管而保证气道通畅,清除气道分泌物及异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在严重多发伤并呼吸衰竭的急救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集束化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在ICU的应用日益普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每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患者预后,它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提高患者预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3月对收住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获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Dexmedetomidine is indicated as a sedative agent in intensive care units(ICUs). While several clinical trials and two meta-analyses have compared this agent with propofol or midazolam, the results were variable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end-point(e.g.,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CU mortality, maintaining a target depth of sedation, incidence of delirium episode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H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new agent vs the comparators seems to be controversial.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TSA) is a statistical technique that can estimate the optimal, cumulative number of patients that would be needed to generate a conclusive result. We therefore applied a TSA model to the most recent meta-analysis evaluating dexmedetomidine. A total of 10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included in our analysis.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the comparison of dexmedetomidine vs propofol showed no proof of incremental effectiveness for the end-points of length of ICUs stay and incidence of delirium episodes. In contrast, futility(i.e., proof of no incremental effectiveness) was demonstrated for the end-point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Hence, the results for the comparison of dexmedetomidine vs propofol were inconclusive for the first two end-points; on the other hand, conclusiveness was reached for the third end-point. We conclude that the place of dexmedetomidine in therapy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s very uncertain and further controlled trials are still need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不同胃管置入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方法将279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头部前倾组(B组)和牵拉气管组(C组)各93例。观察并比较一次插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插管前后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过程中呛咳、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B组显著低于A、C组(均P〈0.01),C组显著高于A、B组(均P〈0.01):②置管时间,B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A、C组(均P〈0.01);C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A、B组(均P〈0.01);③置管后HR与各自置管前相比,C组无显著性改变(P〉0.05),A、B组HR明显加快(P〈0.05,P〈0.01);置管后SpO2与各自置管前相比.C组无显著变化.A、B组均显著降低(P〈0.05,P〈0.01)。④置管过程中恶心、呕叶、呛咳及鼻咽黏膜出血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C组(P〈0.05.P〈0.01),C组显著低于A、B组(均P〈0.01)。结论对气管插管患者在镇静状态下牵拉气管的同时置入胃管,准确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期的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156例患肺炎、腹腔感染、多发伤或颅内感染,又无腹泻的患者,男89例,女67例,年龄23~86岁,接受机械通气。上机后给予胃肠营养。观察机械通气48h后腹泻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入住ICU期间有38例患者发生过腹泻。年龄越大、APACHEII评分越高,上呼吸机的时间越长,腹腹泻发生率也越高,白蛋白〉30g/L的患者很少发生腹泻,而白蛋内低于30g/L的患者近1/2会发生腹泻。合理调整胃肠营养、尽早脱机拔管,积极药物治疗后腹泻在7d内消失。结论病情的严重程度、白蛋白的高低、胃肠营养的合理性与机械通气患者中腹泻的发生相关,积极的医疗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腹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混合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72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VAP组、VAP组、非MDRO组、单一MDRO组、混合MDRO组,比较患者入ICU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既往史、机械通气情况、辅助治疗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感染菌群.结果 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患多种慢性基础疾病者,MDRO感染率增加;通气时间长,气管切开会增加MDRO混合感染的风险;使用全身激素雾化也是加剧MDRO混合感染的危险因素,尽早开始胃肠内营养可以减少MDRO混合感染的发生;基础治疗时滥用抗生素增加患者MDRO混合感染率;经验治疗"降阶梯方案"比"升阶梯方案"更易控制MDRO混合感染.结论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混合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种类及数量、机械通气时间及方式、辅助治疗方案和抗生素使用情况,ICU在治疗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时应从多方面着手控制MDRO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对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哺乳妇女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的105例哺乳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B组(丙泊酚+芬太尼)和C组(普通胃镜检查),每组35例。观察三组研究对象局部麻醉前(基础值)、入镜(检查前)、镜体过声门(检查中)、出镜(检查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A组和B组研究对象苏醒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及检查中呛咳、体动和检查后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测定三组研究对象基础值、检查后、检查1d的血浆催乳素(PRL)水平。结果①与基础值比较,A组、B组研究对象检查前MAP、HR均有所降低(均P<0.05),C组研究对象检查中、检查后MAP、HR均有所升高(均P<0.05)。A组、B组研究对象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MAP、HR均低于C组研究对象均有所下降(均P<0.05)。三组研究对象不同观察时间点SpO2无明显变化。②A组研究对象苏醒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均短于B组研究对象(P<0.05)。③A组和B组研究对象呛咳、一般体动、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研究对象(均P<0.05),A组研究对象头晕的发生率低于B组研究对象(P<0.05)。④A组、B组研究对象检查后PRL水平与基础值比较均有所升高(均P<0.05),C组研究对象检查后PRL水平与基础值比较有所降低(P<0.05),且A组、B组研究对象检查后PRL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研究对象(均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均能够有效减轻行无痛胃镜检查哺乳妇女的应激和不良反应,促进PRL分泌。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相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能够明显提高研究对象苏醒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对开胸手术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涎液化糖链蛋白6(krebs von den lungen 6,KL-6)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入住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并择期开胸手术行OLV患者76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在OLV前1min(T1),OLV结束后5min(T2)及OLV结束35min(T3)分别采取颈内静脉血测定血清KL-6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结果两组在T2、T3时点血清KL-6均较本组T1时点显著升高,且T2、T3时点R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应用改良冲洗法进行口腔感染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设计,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传统的棉球擦拭法口腔感染控制组40例,改良冲洗法口腔感染控制组40例,对两组口腔清洁后的细菌阳性率及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改良冲洗法进行口腔清洁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棉球擦洗法,P< 0.01.结论 采用改良冲洗法对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进行口腔清洁相比较于传统的棉球擦洗法能够降低该类患者的口腔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