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是一组相反相成的综合性毫针刺法,具有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作用。一般来说,用烧山火法要求使病人局部或全身出现热感,而透天凉则要求出现凉感。由于凉热感的出现,会立时给病人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对  相似文献   

2.
浅谈“烧山火”、“透天凉”针剌的手法问题宋丽娟(附属医院针灸科)关键词烧山大,透天凉,针剌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针刺手法是在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较高级的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古今针灸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成效显著。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并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整理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典型代表烧山火和透天凉的治病机理。方法:查阅历代前贤的针灸著作,摘录出与烧山火、透天凉机理相关的文献,整合和合理推论出烧山火和透天凉治病取效的理论依据。结果:烧山火机理概括为"引阳入阴";透天凉机理概括为"引阳(阳邪)出阴",经络中运行的经气,即营、卫、宗、元四气是烧山火、透天凉发挥治疗作用和取效的关键。结论:完整的理论指导是针刺补泻的使用依据,且能增加针刺手法的适应病症和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笔者运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烧山火”,治疗痹症、痛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印证了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烧山火”“透天凉”的针刺手法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采用复式的“热补凉泻”手法后患者的“凉热感”有显著提高。这对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烧山火、透天凉”首载于《金针赋》,其手法操作技术的关键是“紧按”“紧提”.并与得气、基础针感、指力等相关问题有关.首次提出“按留针法”及在“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中的应用.目的在于去神秘化,使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传承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代表--"烧山火"、"透天凉"为切入点,通过阐述目前"烧山火"、"透天凉"的临床研究和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对其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的建议,试图引起大家对传统针刺补泻手法更加重视,对其研究更为深入,为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文化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代表--"烧山火"、"透天凉"为切入点,通过阐述目前"烧山火"、"透天凉"的临床研究和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对其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的建议,希望引起大家对传统针刺补泻手法更加重视,对其研究更为深入,为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文化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9.
<正> 1994年2月至1997年12月,笔者运用烧山火手法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腰背痛1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2例,女6例;年龄25—35岁9人,36—45岁6人,45岁以上3人;病程在半个月以内13人,半个月至1个月3人,1个月以上2人。  相似文献   

10.
针刺手法以“烧山火”为主治疗腰痛1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针刺手法“烧山火”治疗腰痛的方法。方法 150例患者分为三组,1组为治疗组,2组、3组为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1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针刺以“烧山火”为主,讲究补泻;2组患者不辨证不用手法;3组患者辨证,但不采用“烧山火”等手法。结果 1组治愈率(80%)明显高于2组(30%)及3组(50%)。另外,1组无效为0例,2组为7例(14%),3组为6例(12%)。三组相比,有效率具有差异。结论 针刺手法以“烧山火”为主治疗腰痛是一种简便、安全和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针刺复式手法治病的探讨较多,临床常将“烧山火”针法结合相关腧穴配伍用于治疗虚证。基于此,文章通过析源溯流,结合现代研究,探讨“烧山火”针法补虚的理论和临床基础,以期为“烧山火”针法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虚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动物实验研究观察"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热证家兔模型的作用及不同补泻针刺手法对家兔血清GC、ACTH的影响。结果2种针刺补泻手法均可升高阳虚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和ACTH含量,亦可降低实热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并升高ACTH含量,且"烧山火"有优于"透天凉"的趋势。结论: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证、实热证模型家兔确有治疗效果,其效应上存在一定差异,治疗阳虚证"烧山火"优于"透天凉";治疗实热证"透天凉"优于"烧山火",故临床应用时仍建议辨证论治的选用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3.
<正>追根溯源,烧山火针法起源于《黄帝内经》,随着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和热补法的发展,出现了热刺法,"烧山火"针法形成雏形;"烧山火"名称最早见于明代徐凤《金针赋》,但描述不明确,致后代医家意见分歧,均根据各自临床经验进行操作,但其补虚作用和标志性的针下热感是不变的。对于"烧山火"针法的作用机制笔者做以下探讨。1从"补虚"进行探讨"虚"主要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机体的气、血、津液和经络、  相似文献   

14.
浅议针刺“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烧山火复式手法针刺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胃虚弱证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烧山火复式手法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式提插补法针刺治疗。2组患者均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周日休息1 d,总疗程4周,共治疗12次。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IBS严重程度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个中医证候评分及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大便稀溏、畏寒怕冷、精神疲乏证候评分及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治疗后,2组患者IBS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对IBS严重程度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5.0%(30/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以及患者脱落等情况。【结论】烧山火复式手法针刺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针灸烧山火手法治疗结石性肾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临床遇到的结石性肾绞痛,运用针灸烧山火手法治疗止痛的方法的疗效观察.结果通过对临床42例结石性肾绞痛进行临床观察特效23例,显效12例,有效5,无效2例.结论应用烧山火手法治疗结石性肾绞痛具有很好的解痉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足三里烧山火手法治疗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烧山火组(29例)和常规针刺组(29例)。2组均取百会、四神聪、足三里等穴位,治疗组对足三里行烧山火手法,对照组对足三里行平补平泻手法。2组每天平均治疗1次,5 d 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CoCA)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CoCA和P300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烧山火手法针刺足三里对改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面神经炎临床手法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氏麻痹(Bell’spalsy)。确切的病因尚未明了。但一般认为多与病毒感染有关。临床所见,常急性起病,症状及体征可在数小时达到高峰,或延至1周左右才停止发展。多以造成病灶侧的额肌、眼一轮匝肌、面颊肌等面部肌肉不同程度的瘫痪为其特征。单侧多见。迄今为止,针对面神经炎造成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不少治疗方法,但手段各异,疗效不一。对针刺治疗的时机和手法问题也颇多争议。为此我们作了有关对比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将252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采用提插补泻手法治疗组85例,采用捻转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9.
体表胃电图是从上腹部皮肤表面引导出来的一种胃电记录。关于针刺对胃电图的影响已有诸多报道,本文就近10年来有关针刺补泻手法对胃电图影响的研究,简述如下。 翁泰来针刺足三里穴观察14名受试者,效应增强者有5次,胃电振幅可升高200μV,效应减弱者有9次,胃电振幅可降低160μV,针刺前后振幅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频率无明显变化。杨朝民通过对96例患者针刺足三里实验观察,其结果,针刺对浅表性胃炎、胃溃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通过针刺腧穴,以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针刺的疗效,不仅取决于辨证无误,选穴正确,而且与针刺手法有密切关系。针刺手法应用的恰当与否,是针刺治疗中的关键环节,因此,作为针灸学者,这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以下谈谈针刺手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