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藤部 ,记有民间草药金锁银开 ,笔者有专文对其考释 ,论述该条收载的金锁银开有三种 ,它们分别是今铁线蕨科植物扇叶铁线蕨 ,即过坛龙 ;蓼科植物天荞麦 ,即金荞麦 ;蓼科植物贯叶蓼 ,即杠板归。赵氏在卷首正误篇的第五条上 ,也提到过金锁银开 ,它却并非上述三种植物 ,而是另有所指 ,今对其试释如下 :《本草纲目拾遗》卷首正误篇第五条原文如下 :“草药有金锁匙 ,俗称金锁银开 ,乃藤本蔓延之小草也。土人取以疗喉症极验。又名马蹄草 ,非马蹄细辛也 ;马蹄细辛即杜衡。濒湖于杜衡条后附方 ,引急救方中之金锁匙 ,认为杜衡误矣…  相似文献   

2.
《本草纲目拾遗》(以下简称《纲目拾遗》)是清·赵学敏为补《本草纲目》之遗而作。作者搜集经史百家、方志、笔记等各种书籍中有关医药的资料以及民间用药经验,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新增约物716种,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昭参”就是赵学敏新增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七收载之金锁银开,分别为今铁线蕨科植物扇叶的线蕨AdiantumflabellulatumL.蓼科植物天荞麦FagopyrumcymosumMcisn。蓼科植物贯叶蓼PolygonumPerfoliaumL.  相似文献   

4.
《本草纲目拾遗》中金锁银开的考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七收载之金锁银开 ,分别为今铁线蕨科植物扇叶铁线蕨AdiantumflabellulatumL 蓼科植物天荞麦FagopyrumcymosumMcisn 蓼科植物贯叶蓼Polygonumperfoliatum L  相似文献   

5.
清王朝为笼络蒙藏地区民族的关系 ,对藏密尤极尊崇。这一政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得以体现。野马豆又称嘛呢子 ,是藏密僧人于佛前诵经持咒时用草末或干面搓制而成。尤如观音粉 ,“有以荤油裹者 ,即苦甚不堪入口。”《本草纲目拾遗》中载 :“王怡堂云 :藏中出一种草 ,彼土人呼为野马草。番僧择日采之 ,研为细未 ,置净器中 ,供佛前。更择日合和为药 ,其合药之日 ,率彼土男妇皆于佛前诵咒 ,以所和草末研为丸 ,男丸者为雄 ,妇丸者为雌。”“西宁人曾玉瀛言 :野马豆 ,又呼嘛呢子。如半粒绿豆大 ,藏中人得此豆 ,每日辄诵…  相似文献   

6.
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收集9种蕨类药物,经考证其原植物分别为:翠羽草为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金狗脊为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辟瘟草为金鸡蕨Phymatopsis hastata、鱼鳖金星为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des、凤尾金星草为粤瓦韦Lepisorus obscure-venulosus、独叶一枝枪为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蜈蚣萍为槐叶萍Salvinia natans、草石蚕为江南星蕨Microsorum fortu-nei,金鸡独立草与翠云草是同一物,即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相似文献   

7.
《本草纲目拾遗》毛叶仙桥及猫舌仙桥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证《本草纲目拾遗》毛叶仙桥及猫舌仙桥之基原。[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药物名称、功效主治及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确定了《本草纲目拾遗》毛叶仙桥及猫舌仙桥的原植物。[结论]《本草纲目拾遗》毛叶仙桥项下共收录了两种植物,其中《李氏草秘》仙桥草和《汪氏草药方》紫背仙桥之基原当为玄参科植物爬岩红Veronicastrum axillare(Sieb.et Zucc.)Yamazaki,而《百草镜》描述的毛叶仙桥及猫舌仙桥当为紫草科植物梓木草Lithospermum zollingeri A.DC.。  相似文献   

8.
《本草纲目拾遗》“昭参”专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明·《本草纲目》菜部收录药物105种,其中16种注明是李时珍新增药物。笔者对此进行考释,认为16种新增药物中,南瓜、龙须菜、葛花菜、蘑菇、鸡土从、舵菜等6种药物首出于《本草纲目》;而胡萝卜、艹焊菜、藜、水蕨、甘薯、酸笋、败瓢、丝瓜、睡菜、皂荚蕈等10种药物在李时珍之前文献中已有记载,系《本草纲目》首次立条,而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本草纲目拾遗》一是清代医家赵学敏经多年编写而成的一部集本草大成之作。全书分十卷,载药900余种。此书收载药物以《本草纲目》中未收入的药物为主,有的纲目已收载,但主治及药物性状等记述不详的则加以补充说明,对其记载有讹误的,加以修正。此书是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证《本草纲目拾遗》狗卵草之基原.[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功效、主治及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狗卵草的植物来源与玄参科植物婆婆纳相吻合.[结论]《本草纲目拾遗》所载狗卵草之基原为玄参科植物婆婆纳Veronica didyma Tenore,其始载文献为释继洪所撰的《澹寮集验秘方》,始载年代可上溯至宋元时期.  相似文献   

13.
陈藏器《本草拾遗》及其博物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证《本草纲目拾遗》中《百草镜》所载金锁银开的基原。[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药物生境、功效主治以及实地考察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本草纲目拾遗》中《百草镜》所载金锁银开的原植物。[结论]《本草纲目拾遗》中《百草镜》所载金锁银开之基原当为今海金沙科植物狭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stachyum Desv.,是杭州新的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本草纲目拾遗》引汪连仕之鲇鱼须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证《本草纲目拾遗》所引汪连仕所载鲇鱼须的基原。[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植物形态、药物名称、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从植物形态、产地分布、药物名称、功效主治等方面考证发现,《本草纲目拾遗》所引汪连仕之鲇鱼须,与豆科植物龙须藤、粉叶羊蹄甲相符。[结论]汪连仕所载鲇鱼须的基原为豆科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Benth.)Benth.、粉叶羊蹄甲Bauhinia glauca(Wall.exBenth.)Benth.等羊蹄甲属植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证《本草纲目拾遗》所载一粒金丹之基原。[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药物名称、产地分布、药性功效及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从植物形态特征、生境分布、药物名称以及药性功效等方面考证发现,《本草纲目拾遗》所载一粒金丹,与罂粟科植物珠芽尖距紫堇相符。[结论]《本草纲目拾遗》一粒金丹基原为罂粟科植物珠芽尖距紫堇(珠芽地锦苗)Corydalis sheareri S.Moore f.bulbilliferaHand.-Mazz.,建议《中国植物志》把珠芽地锦苗的中文名修订为一粒金丹。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 《本草纲目》的版本,自金陵版(约刊于1593年前后)问世以来,到1961年为止,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所载有54种,加198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校点本,共有55种。这些本子,都是以金陵本为祖本翻刻的。 各种翻刻本在序文、篇数、封面、药图、附刊书的种类上,框栏的大小,行款的样式、文字内容、缮写窠模的笔法等都各不相同。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查出各种版本之间前后递嬗关系。 在明末,以金陵版为底本翻刻有两家:一是夏良心翻刻的江西版,一是钱蔚起翻刻的杭州版。  相似文献   

18.
金陵版《本草纲目》误注陈藏器《本草拾遗》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草纲目>[1](以下简称<纲目>)是以<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2](以下简称<证类>)为蓝本编纂的,所引陈藏器<本草拾遗>(以下简称"藏器"或<拾遗>)资料,来源于<证类>.今用<证类>同金陵版<纲目>进行勘比,发现<纲目>所引"藏器"出处与<证类>不同,表现有两种情况,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证《本草纲目拾遗》所引《采药录》中鲇鱼须基原及功用,并对其药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查阅古今相关文献,以本草文献为基础,并结合植物学比较研究、实地考察和现代对鲇鱼须的应用,考证其药物基原及功用。[结果]《采药录》中鲇鱼须的原植物与百合科植物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DC.或白背牛尾菜Smilax nipponica Miq.相吻合,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镇痛等作用。[结论]《采药录》中所载鲇鱼须的基原为百合科植物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DC.或白背牛尾菜Smilax nipponica Miq.,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外治用药的特色和规律,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启示。[方法]通过对《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的外治中药方剂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分析,研究本书的外治用药特色和规律。[结果]书中外用药材402种,其中外来药物27种,多为化学药物,外治剂型共21种剂型。传统外用药剂拟用的基质约13种,记载频次最多的是油脂性基质。主治病症非常广泛,其中主治病症频次较多的前5位属外科、内科、皮肤科、喉科、骨伤科等。按原文治法表述用语归类统计外治方法计63种。[结论]《本草纲目拾遗》蕴藏着丰富的中药外用药材、验方、制剂及传统的外治方法,充分体现了中药外治的特色和优势,对促进中药外治方法的挖掘利用、改良优化及开发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本草纲目拾遗》是研究"浙派中医"之"本草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临床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