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脑与经络研究是国际科学技术界的两个重大课题。试图根据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从方法学及技术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经络-脏腑学说”与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方  黄泰康 《医学教育探索》2003,(12):1058-1062
对目前中药药效的研究方法进行全面论述,找出存在问题,并对中药药效方法学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中医学发展是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藏象经络学说和中药的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的突破对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起着主导作用;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四维系统论,在药效作用物质基础和药物作用机制两维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和人体精神维.  相似文献   

3.
经络实质研究需要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系统论整体与部分、相互关系,层次性等几个特征中对经络实质研究进行初步讨论,提出经络是人的一种系统质,在研究思路上,分析玫还原方法有其局限与不足,应当采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来研究,以说明系统性思维对经络实质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论整体与部分、相互关系、层次性等几个特征中对经络实质研究进行初步讨论,提出经络是人的一种系统质,在研究思路上,分析和还原方法有其局限与不足,应当采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来研究,以说明系统性思维对经络实质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可  张泓 《中外健康文摘》2008,5(5):177-178
从经络理论的形成、经络的生理、病理以及经络的研究现状等方面对经络的实质与“象思维方法”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认为“象思维方法”与经络理论及经络的研究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并指出当今及以后的经络研究方向应该以临床疗效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经络蛋白能带结构"假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经络实质开展了多层面、多方位、多手段的研究,提出了不少假说,但多执其一端或较笼统,不能完整地具体地解释经络现象。作者根据人体中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的关系,大胆提出镶嵌在经络穴位部位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分子,有可能是经络的物质基础。是经络实质的关键部分,并提出“经络是由经络蛋白为主要成份而形成的能带结构”的假说。认为经络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耦联,络合谐振,共同完成经络信息和能量的传递,与相应细胞共同组成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动态调节系统。该假说可解释各种经络现象和有关研究发现。如由于细胞代谢呈振荡性,其涨落峰值依次出现,故循经感传有吹风样、流水样感觉,红外幅射图像呈水波样变化等。各种性质的刺激均可在经络蛋白能带结构内找到对应接受点,从而使各种经络穴位治疗方法产生疗效。  相似文献   

7.
从"穴位注射"研究看经络的"整合"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建国以来大量有关经络研究文献的分析研究,根据“穴位注射”的已知研究成果,提出了经络具有“整合”功能的假说。并进一步展望了这一假说的研究前景。认为“穴位注射”及其所产生的效应,显示出经络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整合”功能。同时指出,经络“整合”功能的现代生物学证据还相当匮乏,应当进一步采用多学科手段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脑部CT表现与中经络中脏腑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中脏腑或中经络与脑部CT表现的关系。方法 根据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将373例病人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根据CT表现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和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分析梗塞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293例,中经络291例,中脏腑2例。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80例,56例为中经络,24例为中脏腑。中经络与中脏腑间的年龄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及脑梗死、脑出血之间出现中脏腑的差异,P均<0.01。结论 中脏腑较中经络发病年龄大;腔隙性脑梗死以中经络为主;中脏腑以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为主。脑出血出现中脏腑的机率大于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经络的结构是“超解剖”的功能性结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经络实质研究的难点在于经络的结构,问题不在于经络有没有结构,而在于把经络的结构设想为什么。根据经典理论、临床实践和现代研究的事实,经络肯定有其结构,但既不是已知解剖结构,也不是未知解剖结构,而是“超解剖”的功能性结构,经络是人体自我调节功能子系统。研究要突破,需要冲破把“结构”仅仅理解为解剖结构的狭隘界限,接受现代科学关于“结构”的新观点,认识人体的超解剖结构特别是功能性结构的客观存在,把从解剖形态阐明经络功能的思路转变为从经络功能阐明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0.
“经络研究”被认为是“挖一条线”的研究,这是长期以来存在于经络研究中的一个概念和认识上的误差。经络研究的内容除我们通常理解的经络和腧穴本身外,还应包括脏象和气本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经络是古人对人体认识的概念,主要由经脉与络脉组成,经络理论是构成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石,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笔者通过古人对经络的经典描述与近人对经络感传现象及其实质的研究分析,归纳为经络是人体许多已知或未知结构功能的整合,其概念的可理解性与可证实性不同,功能的概述多于内涵的定义,寻求独立的经络解剖组织结构可能只会使经络的研究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12.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经络的记载颇多,将诸多内容加以归纳,将有助于中医的提高和对经络实质的研究。笔者通过研习古代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以为经络存在着纵行,横行和层次状三种分布形式。现就此略述管见,不当之处,敬希专家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3.
中医经络理论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经络的理论研究,发现经络理论本身存在着许多原始的认识上的错误,如将针灸穴位经络(狭义经络)与人体内在一切联系结构(广义经络)混同在一起,并将针灸穴位经络认为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以及“如环无端”的气血流注学说等。论述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形成概念混同的历史原因,提出气血流注学说的不切实际,指出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各自的内涵,重新认识中医的经络理论,明确今后临床科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临床科研方法学基础(六)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临床科研方法学小组王瑞文执笔防治性研究的评价防治性研究是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研究。因其直接关系到是否真的能使患者在治疗中受益,对防治性研究进行严格的方法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仍和前面几讲的...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经络的解剖形态结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经络的解剖形态结构实质许志泉,李殿宁,陈晓天(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关键词《内经》,经络,解剖,形态结构经络实质的研究,思路纷繁多样,各种假说也不一而足,多达20余种.多数人不去全面研究经络的第一手文献《内经》,而只是抓住一点,或从...  相似文献   

16.
经络诊断的现代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诊断的现代研究概况常小荣严洁(针灸系长沙410007)关键词经络诊断经络辨证中国图书分类号R224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几千年...  相似文献   

17.
赵凯冰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8):156-157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从解剖学角度人手寻找“经络”的研究,历经半个世纪之久。提出了“神经说”、“神经体液说”、“生物电场说”等近20种假说。这些研究从各个学科领域证实经络活动的存在,加深了人们对经络的理解。拓宽了经络研究的思路。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为以后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假说获得公认,未能如研究者预期的那样,对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本文拟就经络研究的这一现状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8.
建国50年来我国经络研究的历史及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络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核心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它的理论体系与当代自然科学发展趋势是相符的。对经络实质的阐明不仅能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而且还会引起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本文粗略地把建国50年来我国经络研究的历史分成3个时间段,然后分析每个时间段内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取得的主要成就。1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这一时间段从1956年经络实质的研究被列为全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起,到文革期间经络曾一度被视为糟粕止。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经络的形态学研究和皮肤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溯源病机入手,阐释病机与经络病机之间的关系,指出认识“经络病机”要以认识“病机”为基础。通过追溯经络病机理论从春秋战国秦汉、晋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时期的理论发展,呈现出经络病机理论随经络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通过对近现代医家对经络病机的研究,梳理出现代对经络病机学理论传承不足的问题,提出经络病机是针灸理论的重要内容,亟需传承与发展,特别是杨介宾先生经络病机学思想对中医病机理论传承与实践有深远影响,应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经络病机要素与逻辑顺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电话随访作为结局评价的一种,在中医药临床试验中十分重要。但随访结果质量偏低,存在随访信息不全、失访率高等问题。现探讨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电话随访方法学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电话随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方法学建议。在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结局评价十分重要,而结局评价的电话随访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标准化,需要建立方法学以规范流程。本研究聚焦电话随访流程的难点问题,通过中医药临床试验实际调研和总结归纳,从实际出发,提出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电话随访的方法学建议:(1)合理中医药临床试验研究设计随访部分;(2)建立和完善随访岗位制度;(3)完善随访员培训后上岗机制;(4)提高患者对疾病与随访的认识;(5)优化随访机制。(6)聘请专业的随访团队进行定期规律的随访。未来可探索建立随访数据共享管理平台,全方位快速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