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细胞癌(HCC)发生关系密切,但其确切机理尚不清楚,近年来 HBV 致癌研究重点在有关 X 基因及其编码的 X 蛋白(HBVX)和 P 基因编码 DNA 聚合酶(DNA Polymerase,DNAP)上,并发现 X 基因和 P 基因的翻译产物是HBV 致癌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应用HBVX 和 DNAP 多克隆抗体对60例 HCC,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各型HBV感染者50例的同份血清作了Pre-S_2蛋白与HBeAg、HBV-DAN检测,并与同期肝组织内HBcAg,HBsAg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50例HBV感染者均系1984~1988年收治的患者,其中重型肝炎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8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18例,甲乙型肝炎重叠感染者5例。 检测方法:(1)血清Pre-S_2蛋白ELISA检测药盒及血清HBV-DVA(斑点杂交试验)药盒均(?)北京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提供。(2)HBeAg(?)-HBe药盒由302医院免疫室提供(ELISA)  相似文献   

3.
李进  刘妍  张玲霞 《人民军医》2006,49(4):226-228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其基因组含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分别称为S、C、P和X区。HBV感染过程中产生3.5kb、2.4kb、2.1kb、07kb等4种转录产物;分别编码核心蛋白、S蛋白、前S1蛋白和前S2蛋白及X蛋白(HBx)。HBx基因位于HBV基因组中C基因的上游,长约465个核苷酸,编码15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具有多种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基因型分布。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由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和DpnⅡ作用于HBV DNA前S区扩增片段建立的简便的HBV基因型分型方法,对52例HBeAg阳性的新疆维吾尔族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进行基因型测定。结果:D基因型57.7%(30/52),C基因型30.8%(16/52),B基因型11.5%(6/52),无A、E和F型。结论:新疆维吾尔族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基因型以D型为优势,为我国HBV基因型分布提供了新的资料,并为建立中国人HBV基因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B、C和D四个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virus Xprotein,HBx)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含A、B、C和D四种基因型HBx的真核表达载体和提前终止HBx表达的突变型单倍体HBV表达系统,共转染至人肝肿瘤细胞系HepG2细胞,利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不同基因型HBx对HBV核心启动子的激活作用,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表达情况,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检测细胞中HBV前基因组RNA(pgRNA)和总RNA(pgRNA,2.2kb和0.8kbRNA)的转录情况。结果 A、B、C和D四种基因型HBx的表达均可显著激活HBV核心启动子活性,但不同基因型HBx的激活作用不同。除C基因型外,A、B和D三种基因型HBx均可显著增强HBsAg和HBeAg的胞外分泌水平。检测HBV复制中间产物发现,C基因型HBx对HBVpgRNA和总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显著低于A、B和D基因型。结论不同基因型HBx对HBV复制的影响不同,为进一步研究HBV基因型与HBV复制能力以及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原位杂交法和ABG法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以下称CAH)血清HBsAg阴性34例和阳性30例对比进行了肝内HBV DNA、HBcAg和HBsAg的检测。上述检出率在34例HBsAg阴性CAH者中分别为23.5%,23.5%和32.4%,30例HBsAg阳性者中分别为63.3%、56.7%和83.3%。结果表明,在我国,血清HBsAg阴性、HBV相关抗体阳性或阴性的CAH中,仍有少部分人肝内存在HBV DNA和HBV抗原表达,并与肝病发病机理有关。血清HBsAg阳性的CAH者中,无论血清HBeAg阳性,或抗HBe阳性、或HBeAg阴性,均有较高比例的肝内HBV DNA和HBV抗原检出。肝内HBcAg与肝内HBV DNA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HBV活跃复制指标;肝内HBsAg则不然。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序列准种个体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P)逆转录酶(RT)区及表面抗原(HBsAg)主蛋白、e抗原(HBeAg)氨基酸序列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在感染个体中的变异特点。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自8例慢性HBV患者血清中扩增靶基因,克隆入T载体,随机挑选27株克隆测序,将获得基因的推断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病毒结构/非结构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广泛的变异现象,替换突变表现出一定的个体特异性,其结果是导致HBV在特定的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特征性的变异。本研究提示HBV在患者体内的蛋白序列多样性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病毒(HB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尤其是HBV前C基因突变株的发现,对慢性HBV感染中e系统的临床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目前趋向于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两大型[1]: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肝炎和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阳性慢性肝炎(异型慢性乙型肝炎acypicalchronichepatitisB)。本文就抗-HBe和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6例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性25例,女性1例,年龄23~48岁,平均29.8岁。1.2临床症状与体征乏力和食欲不振26例,关节痛5例,低热2例,蜘蛛痣24例,肝掌18例,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L1(ORF1)基因过量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PCR方法制备L1(ORF1)全长以及5'端不同截短的天然序列以及各种突变体,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方法瞬时转染HEK293细胞,Western印迹方法验证蛋白表达,利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进行细胞增殖能力分析。结果过表达天然全长蛋白[L1(ORF1)]的重组体能明显促进细胞增殖,终止密码位于第109个氨基酸位置的全长序列重组体[L1(ORF1)109]对细胞增殖同样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仅含有氨基端109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的重组体对细胞增殖没有促进作用。另外,终止密码位于其他位置的全长序列重组体[L1(ORF1)48,终止突变在第48个氨基酸位置]以及含有多处突变的全长序列重组体[L1(ORF1)m]对细胞的增殖也未见有显著影响。结论 L1(ORF1)全长序列编码蛋白具有显著地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同时在特殊位点含有终止突变的全长序列转录产物对细胞的增殖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L1(ORF1)全长序列可能通过其编码的蛋白以及非编码RNA两种形式对细胞增殖进行调控,位于序列中的关键位点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索L1(ORF1)序列在细胞增殖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Pre-S1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临床诊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凤娟 《武警医学》2006,17(1):65-66
HBV为嗜肝DNA病毒,由一个不完整的双链DNA组成。Pre-S1蛋白(Pre-S1)的编码基因为S基因,位于其长链上,由于Pre-S1蛋白主要存在于HBV的表面,在HBV诊断中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我们用ELISA和PCR方法对21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测定Pre-S1蛋白和HBV-DNA,探讨Pre-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插入和点突变株感染及其血清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不典型表现的分子病毒学基础,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测定中国人感染的HBV S基因核苷酸序列。结果发现:15例HBsAg阴性HBV感染者中,1例第552位碱基胸腺嘧啶被胞嘧啶,导致HBsAg第133位蛋氨酸被氨酸替代;3例第546位碱基C被T替换,导致HBsAg第131位苏氨酸被异亮氨酸替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1例重型肝炎病人中扩增的HBVDNA直了列分析,研究重型肝炎病人中HBV C基因的变异及其特点,每个病例的HBVC基因均有数量不等的变异,产生1-12个氨基酸替代。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HBV C基因 明显多于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  相似文献   

13.
重型肝炎病人的乙肝病毒前C基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例重型肝炎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直接序列进行分析以阐述变异特点。一次或套式PCR扩增到的HBVDNA,以不对称PCR法制备成单链模板后直接作序列分析。结果11个病例中,9例有1~2个氨基酸替代变异:G1896→A的替代,产生一个终止密码,见于1例抗-HBe阳性的病人,第17位(AA17)缬氨酸被苯丙氨酸替代,见于1例HBeAg阴性的病人,AA15和AA29的丝氨酸替代变异见于2例HBeAg阴性、HBV含量甚低的病例,1858C→T替代见于4例病人,与HBeAg表型无关,无一伴有终28变异,呈相互排斥现象。说明重型肝炎病人的HBV前C基因存在多种变异类型。这些变异点只见于1~2例病人,似乎不是引发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G1896→A替代变异和AA17的苯丙氨酸替代与HBeAg阴性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及其调控基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HBVpreC/C基因及其调控序列的变异和特点。方法对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扩增的HBVDNA各3个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结果42例病人,HBVC基因调控序列发生T1762A1764双突变者20例,其中HBeAg阳性者7例,HBeAg阴性者13例(P<005);22例发生T1673G1799双突变。前C变异中,18例发生A1896变异,其中HBeAg阳性者6例,HBeAg阴性者12例(P<0.05)。C区变异中,AA5、AA38、AA60、AA87、AA97、AA130、AA135都是变异的热点。前C/C区还存在有插入、缺失等不同变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HBVC基因及其调控序列变异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与体内的免疫清除与病毒逃避免疫攻击相关,从而容易导致疾病的慢性化。  相似文献   

15.
HBV家庭内传播与小儿乙肝慢性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189例小儿乙型肝炎.64.1%为急性肝炎,35.9%为慢性肝炎,家庭内直系亲属HBVM阳性者中有67.8%为慢性肝炎,家庭内直系亲属HBVM阴性者中,仅15.8%为慢性肝炎,两者相差非常显著(X^2=52.69%,P〈0.01).73.4%儿童慢性乙肝与HBV象庭内传播有关。作者认为,HBV家庭内传播与小儿乙肝慢性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异质性及准种特点研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在慢性HBV感染的个体中存在不同的基因型(genotype)、血清型(serotype)和准种(quasispecies)等基因序列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特点。HBV基因序列异质性是普遍存在的,在HBV基因组的各结构基因区、调节基因区都有异质性的特点,而且始终处在持续变化之中。HBV基因序列的异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医学意义。HBV准种等异质性特点的研究,使我们对于HBV全基因序列、HBV基因突变的规律、HBV抗药性的遗传学基础,甚至导致肝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等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准种概念的引入,使我们对于HBV基因序列异质性的认识,从单一病毒株水平提升到HBV种群的水平,是对于HBV基因遗传与变异认识的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扩增核心启动子(CP) 基因序列,克隆入pGEM-Teasy质粒,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准种共存,CP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及散在点突变。为了进一步探讨CP区基因异质性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将野生株及不同缺失突变的CP基因片段克隆入pcDNA3.1(-)载体的EcoRI位点,筛选反向克隆,经KpnI和XhoI双酶切后克隆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basic上,构建重组报告质粒。以Lipo-fectamine PLUS转染试剂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用ELISA方法检测CAT表达量,反映了CAT基因上游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报告质粒,与野生株比较,HBV CP区准种群的存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CP基因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8.
对350名自然人群的“乙肝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又于8年后加疫一次,该对该人群及HBsAg阳性人群进行了11年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40例HBsAg阳性者11年总阴转率为15%(6/40),其中绝大多数(5/6)在半年内阴转,半年至11年间阴转者仅1例)1/35)。而单项抗-HBs阳性检出率由11年前的12.86%上升至目前的68.29%(P<0.0001),HBV总感染率由60.29%降至25.71%,从而表明,自然人群(大部分为成人)“乙肝易感者”经乙肝疫苗免疫后听说对少可维持8年。广泛接种乙肝疫苗可大幅度降低人群的HBV感染率。而慢性HBsAg携带者自然转阴率极低。  相似文献   

19.
杨阳  魏燕  蒋雪花  陈坚  陈志勇  杨龙 《武警医学》2016,27(9):878-880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01至2014-12在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接受化疗的HBsAg阴性恶性肿瘤患者570例。根据化疗后HBV是否出现再激活将患者分为再激活组25例及未被激活组54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化疗方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对HBV再激活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性别、乙肝表面抗体状态、e抗体状态、核心抗体状态及是否使用免疫抑制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OR=7.700,P<0.001)、乙肝表面抗体阴性(OR=0.056, P<0.001)、核心抗体阳性(OR=4.670, P<0.01)及使用免疫抑制药(OR=7.978, P<0.01)是导致化疗后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男性、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核心抗体阳性及使用免疫抑制药的HBsAg阴性的恶性肿瘤患者行化疗时,应密切监测HBV是否出现再激活或及早采取抗病毒治疗防止HBV再激活。  相似文献   

20.
利用长距离精确聚合酶链反应 (LA PCR)扩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来源的 5个全长的HBV基因组DNA ,在分析不同克隆之间的序列变异程度时 ,发现所获得的 5个克隆在X区之前可能还存在一个开放读码框架 (ORF) ,长度 16 8bp ,编码 5 6个氨基酸残基(aa) ,并将其暂时命名为前 X(pre X)。为了解前 X编码区上游DNA序列是否具有启动子活性 ,选取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 2 2 5bp的基因片段 ,将其克隆至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中 ,构建pCAT3 前 X promoter表达载体 ,以该质粒转染HepG2细胞 ,用ELISA法检测报告基因编码产物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的表达活性。结果发现 ,质粒 pCAT3 前 X promoter能够指导CAT的表达 ,吸光度 (A值 )是pCAT3的 3 5倍 ,提示pCAT3 前 X promoter中插入的DNA序列具有启动子活性 ,说明这一段基因序列中存在新的启动子区 ,为研究、界定前 X的ORF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