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静脉留置针为急危重症患者一次穿刺同时完成静脉采血和输液的可行性。方法将因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急诊入院的1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对照组按常规根据医嘱先静脉采血,再行静脉输液;观察组根据医嘱采用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同时完成静脉采血和输液。结果观察组完成操作时间(5.20±1.48)min,每个患者平均穿刺1.065次,发生溶血0例;对照组完成操作时间(7.60±2.90)min,每个患者平均穿刺2.214次,发生溶血7例。结论留置针末端接一次性采血针再接真空采血器进行静脉输液联合静脉采血既节约了时间,又降低了标本溶血发生率,同时也减少了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真空负压静脉穿刺术在小儿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血液分析日益广泛应用于小儿疾病诊断及预防保健工作 ,门诊采血处的小儿患者占有相当的比例。由于小儿静脉穿刺比较困难 ,加之一次采集较多的血标本 ,成功率往往较低。为了探索成功率较高的采血方法 ,笔者于 1 998年 1月 1 999年 1 2月 ,对 4 80例 3岁以内的患儿采用了负压静脉穿刺及一般常规穿刺两种不同的静脉采血方法并进行对比观察 ,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统计上述时间 4 80例中 ,男 2 5 0例 ,女 2 30例 ,以早晨空腹 ,选择上肢肘正中静脉 ,颈外静脉穿刺。A组2 80例为负压采血 ,B组 2 0 0例均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对需要接受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技术进行颈外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率、留置针采血成功率、穿刺时间、采血时间、完成静脉输液时间与静脉采血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8%,穿刺回血率95.6%,留置针采血成功率97.8%;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6.7%,穿刺回血率51.1%,留置针采血成功率55.6%。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成功率、留置针采血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穿刺时间、采血时间以及静脉输液与静脉采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成功率较高,穿刺时间短,留置针采血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近掌指关节处静脉穿刺后妥善的固定方法。方法:将112例近掌指关节处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药盒固定穿刺部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敷贴固定。观察两组一次固定成功率及输液渗漏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固定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7.62,P〈0.01),输液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14.48,P〈0.01)。结论:药盒固定近掌指关节静脉穿刺效果可靠,简单方便,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股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将146例采血患儿随机分为甲组(73例)和乙组(73例)。甲组采用传统方法穿刺采血,乙组采用股静脉体表投影点斜角穿刺和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配合真空采血管联合应用的方法。结果:乙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甲组,采血时间显著短于甲组,局部瘀斑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P〈0.01)。结论:股静脉体表投影点斜角穿刺和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配合真空采血管联合应用的方法,易学易掌握,固定方法稳妥,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并发症少,且节省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选择对x线辅助下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选的96例行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选择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进行置管。观察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留置时间。结果:三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479,P=0.039);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183,P=0.028);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811,p=0.033)。结论:PICC应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其次选择右侧肘正中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股静脉穿刺采血的体会,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30例肝、脾破裂致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经验作以总结。结果:本组30例,一次穿刺成功28例,其余2例2—3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93%。结论: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高,在肝、牌破裂致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并验证其效果。方法:将272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剖宫产手术患者,按病例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136例(奇数病例号)和实验组136例(偶数病例号)。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旧法进行穿刺。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中一次穿刺所花的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中一次穿刺所花的时间为7.18±0.31分,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5%;对照组相应指标分别为8.69±1.05,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和应用,可缩短一次穿刺所花的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从而提高了成人静脉留置针的穿刺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静脉留置针为急危重症患者一次穿刺同时完成静脉采血和输液的可行性。方法将因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急诊入院的1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对照组按常规根据医嘱先静脉采血,再行静脉输液;观察组根据医嘱采用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同时完成静脉采血和输液。结果观察组完成操作时间(5.20±1.48)min,每个患者平均穿刺1.065次,发生溶血0例;对照组完成操作时间(7.60±2.90)min,每个患者平均穿刺2.214次,发生溶血7例。结论留置针末端接一次性采血针再接真空采血器进行静脉输液联合静脉采血既节约了时间,又降低了标本溶血发生率,同时也减少了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点位置的不同对穿刺成功率和失败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需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的病人376例,采用胸廓平行进针法(Ⅰ组)和改良法(Ⅱ组)各188例进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观察两组穿刺总成功率、一次、二次、三次成功率和失败率。结果:两组间年龄、体重无差异,穿刺总成功率Ⅰ组98.40%、Ⅱ组100%,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O.05),Ⅰ组一次成功率82.98%、二次成功率9.57%、三次成功率5.85%,Ⅱ组无二三次穿刺和失败率:Ⅰ组发生3例穿刺并发症。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并发症的多寡与操作熟练程度密切相关,但与穿刺点的定位也有很大的关系,作者推荐采用锁骨切迹作为锁骨下静脉穿刺定位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传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血管定位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翁源县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进行传统PICC置管的患者42例,按照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使用盲穿肘下置管法,观察组则使用超声诊断仪定位肘下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肘下穿刺的成功率、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超声定位一次穿刺成功率(95.23%)高于对照组(7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穿刺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栓塞及皮下血肿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传统PICC置管中应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血管定位穿刺的效果好、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提高老年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选择符合病例标准的老年患者170例,按住院号尾数的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静脉穿刺前用山莨菪碱液湿敷,静脉穿刺后用马铃薯片外敷。对照组常规给予输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穿刺部位疼痛度、静脉炎发生率、穿刺成功率。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输液1周后静脉穿刺部位疼痛度及静脉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O.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输液2周、3周、4周后静脉穿刺部位疼痛度及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输液1用、2周、3周、4周内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山莨菪碱与马铃薯片在老年病人静脉穿刺前后外敷的效果优于常规输液治疗,可广泛应用于老年病人静脉穿刺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血气分析患者桡动脉抽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行血气分析桡动脉采血患者47例(共穿刺125次),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穿刺65次)和研究组23例(穿刺60次),对照组按照30~60度进行穿刺采血,研究组则以90°进行穿刺采血,比较两组患者一次采血成功率、穿刺疼痛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5);两组在疼痛、穿刺并发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90°进行穿刺的桡动脉采血方法,能有效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提高了桡动脉采血速度,对疾病的迅速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和部位在提高烧伤患者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据,将44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桡静脉或其他周围静脉采血方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结果: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提高了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及回血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及家属乐意接受,增加了病人对护士技术的信任度,改善了护患关系,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缩短了因抽血难或多次才抽出血而耽误了其他诊疗的时间,减少了一些不可逆的后果。为了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尤其对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抢救,我们采取股静脉穿刺采血是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者保护股动脉,提高小儿桡动脉采血的一次成功率,减轻痛苦。方法:210例患儿按采血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采血技术;实验组通过采用体位准备、动脉搏动判断方法、毛笔式手持动脉采血器、调整穿刺针尖方向与角度,比较两组患儿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改良后的桡动脉采血技术应用在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矛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临床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方法静脉留置的位置:手臂静脉89例,贵要静脉65例,肘正中静脉12例,大隐静脉32例,其他静脉2例。保留时间为3~5天。结果穿刺过程中,一次穿刺成功19l例,穿刺成功率为95.5%,通过与患者解释沟通,重新选择静脉穿刺成功9例。出现药液外渗2例,脱落2例,堵管1例。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评估,可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2004年5月-2005年5月的1000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法与穴位按摩法进行操作,常规消毒皮肤后,为患者进行手背或肘正中静脉穿刺,比较人体对疼痛的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将2004年5月~2005年5月的1000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法与穴位按摩法进行操作,常规消毒皮肤后,为患者进行手背或肘正中静脉穿刺,比较人体对疼痛的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旋前复位法治疗桡骨小头半脱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14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旋后复位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改良旋后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一次复位成功率和随访牵拉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复位成功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牵拉肘发生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P〈0.05)。结论:相较于旋后复位法,旋前复位法治疗桡骨小头半脱位可有效提高一次复位成功率,降低复位后牵拉肘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