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人胚胎各时期胃肠胰的D细胞发生及其形态与功能的关系。结果发现:D细胞最早出现于6周零5天胚的十二指肠,7周零3天胚的胰、胃、空肠,7周零6天胚的回肠,8周零4天胎的结肠及10周零5天胎的阑尾;细胞密度在胚期低,胎期逐增,至胎晚期又依次在胰、胃窦、十二指肠、胃体、空肠、回肠、升结肠及阑尾中降低,且肠绒毛顶端可见衰老的D细胞。提示胚胎D细胞的发生与胃肠胰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人胚胎胃肠及胰腺D细胞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人胚胎各时期胃肠胰的D细胞发生及其形态与功能的关系。结果发现:D细胞最早出现于6周零5天胚的十二指肠,7周零3天胚的胰、胃、空肠,7周零6天胚的回肠,8周零4天胎的结肠及10周零5天胎的阑尾;细胞密度在胚期低,胎期逐增,至胎晚期又依次在胰、胃窦、十二脂肠、胃体、空肠、回肠、升结肠及阑尾中降低,且肠绒毛顶端可见衰老的D细胞。  相似文献   

3.
9例胎儿甲状腺,取自13~38周胎龄,用PA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C细胞的分布、位置和形态。C细胞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两侧叶的后上区城,常单个分散存在。人胎C细胞居不同位置,有滤泡内位、滤泡旁位和滤泡间位,以滤泡内位为主。有三型C细胞见于胎儿期:(1)圆形或卵圆形,(2)多边形或梭形以 (3)具一胞质突的大胞体细胞。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化法显示人胎十二指肠EC细胞,用单网格测试系统进行体视学测量。分别测算出以上皮组织为包容空间的体积密度(Vv,C,E)和以肠组织为包容空间的体积密度(Vv,C,T)并与以往的计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Vv C,E值随胎龄而增加,而Vv,C,T值呈峰形变化。结果不显示,计算单位长度上皮内的阳性细胞数的普通计数法可以反映肠内分泌细胞与上皮组织的对应关系,VvC,T值能够综合而准确地反映EC细胞与肠组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谢尚奎  何双梧 《重庆医学》1995,24(4):203-203
胃泌素是广泛存在于人胃肠粘膜的一类小分子肽类激素,与胃肠功能密切相关。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胃肠激素对胃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中以胃泌素与大肠癌的关系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免疫金银染色方法(IGSS)观察60例不同胎龄胸腺。结果表明:IGSS可清晰显示不同分子量的角蛋白在胸腺上皮网状细胞中的分布,此法敏感性强,背景清晰,适用于常规石蜡切片中抗原检测,可为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人胎小肠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1例胚胎、96例胎儿和6例新生儿的小肠,光镜下观察其主要结构的出现时间和形态分化。7周胚的十二指肠正值管腔重建。十二指肠的绒毛、肠脲、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于第9周胎出现。肠脲基底的成熟潘氏细胞出现于第14周。在十二指肠绒毛顶端有嗜银细胞大量聚集的濑木帽出现于第15周胎儿至新生儿阶段。十二指肠腺于14周或15周胎形成,腺内除柱状细胞外尚含有潘氏细胞和嗜银细胞。小肠壁的四层结构直至21周始建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多肽免疫反应细胞(PP—IR细胞)在人胎小肠中的个体发生及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24例11-27周人胎小肠内PP—IR细胞的形态及定位。结果 胎期小肠的PP—IR细胞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偶见于空肠上皮,回肠中未见。11-13周时PP~IR细胞数量很少,单个分散在十二指肠绒毛上皮间。14周后,PP—IR细胞呈增多趋势,除分散在小肠腺和绒毛上皮外,在十二指肠腺上皮中也可见该细胞。17~27周时,PP—IR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增减。胎期小肠的PP—IR细胞形态多样。结论 胰多肽在人胎小肠的内分泌细胞中已有表达。PP—IR细胞随着胎儿的发育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小鼠肝脏Kupffer细胞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采用原位肝脏酶灌注、制备肝非实质细胞悬液、加入PE标记的大鼠抗小鼠F4/80一抗,然后结合山羊抗大鼠IgG Dynabeads免疫磁珠分选Kupffer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并检测其吞噬功能。结果:在经过胶原酶Ⅳ型消化、免疫磁分选,获得小鼠肝Kupffer细胞产量约为(8.05±0.34)×106/鼠肝,细胞纯度为(96.6±0.7)%,细胞活力大于90%。结论:应用免疫磁珠法能有效地分离纯化小鼠肝脏Kupffer细胞,为体外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高纯度和活力的Kupffer细胞群。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六亚甲四胺银染色法,对223全乳腺癌进行嗜银染色,结果阳性25例,发生率为11.2%,其中导管内癌1例,导管早期浸润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20例,髓样和乳腺癌的双重特征,故称“具有类癌特点的乳腺癌”为宜,提示具有异位激素分泌的恶性肿瘤并非均来自APUD细胞,而可能反映了包括乳腺癌在内的所有肿瘤的异源性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了胃泌素对萎缩性胃炎粘膜细胞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小剂量五肽胃泌素可使胃体部萎缩性胃炎粘膜标记指数下降,但对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粘膜标记指数无明显影响。提示胃泌素对胃体部萎缩性胃炎可能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胃癌8例和正常人32例同时测定了血液、胃液、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胃泌素浓度(分别简称SGC、GJGC、AGC、DGC)。结果表明,SGC和GJGC在各组内个体差异很大。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AGC低于正常对照组,其降低程度与胃粘膜萎缩程度有关。除萎缩性胃炎外其它各疾病组的DGC和DGC/AG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胃溃疡和胃癌患者中胃体部病变时各种胃泌素浓度均呈高于胃窦部病变的趋势。十二指肠溃疡患者DGC与SGC间呈明显的相关关系(r=0.75、P<0.001).本文讨论了各种常见上胃肠道疾病时各部胃泌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100例经胃镜和胃粘膜活检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测定了血清壁细胞抗体(PCA)、胃泌素和胃泌酸功能。PCA阳性率分别为:胃窦部CAG中22.9%(11/48)、胃窦胃体部CAG中43.75%(14/32)、胃体部CAG中50%(10/20)。CAG病变越重PCA阳性率越高(P<0.01)。胃体部CAG患者的胃酸排泌量显著低于其它部位CAG;重度CAG患者的胃酸排泌量显著低于轻、中度CAG(P<0.01)。PCA阳性者的血清胃泌素(195.70±39.48Pg/mL)显著高于PCA阴性者(82.27±10.24Pg/mL)(P<0.01)。文中初步讨论了CAG患者血清PCA、胃泌素及胃泌酸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PAP法)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粘膜内的胃泌素细胞进行研究,包括在计数单位长度粘膜内G细胞密度及观察G细胞内分泌颗粒的数量、着色程度。结果为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患者G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无差异。少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G细胞密度显著增高,分泌颗粒密集,提示分泌功能亢进。但也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G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无差异。十二指肠溃疡组内各病例间胃窦G细胞的密度及分泌颗粒数量的差异,支持十二指肠溃疡为多源性疾病的学说,胃溃疡组胃窦G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接近,说明其病因主要是胃粘膜保护因素减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前后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0例限期胃癌根治术患者(胃癌组)为研究对象,采用 ELISA 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空腹血清 GAS和MTL水平。结果胃癌组患者术前血清 GAS 和 MTL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根治术后第1天胃癌患者的血清GAS和MT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并于术后第7天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在胃癌根治术后可出现一过性降低,胃癌根治术导致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动力下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胃窦黏膜胃泌素分泌细胞(G)的变化及黄芪建中汤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三因素复合的方法复制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随后分别以黄芪建中汤低、中、高剂量对脾气虚大鼠进行复健,在干预后不同时间段,分别检测血清木糖浓度、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血清GAS水平及胃窦G细胞等指标。[结果]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各用药组上述指标逐步恢复;中、高剂量组用药21天时,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对G细胞数的改善作用,优于中剂量组(P〈0.05)。[结论]脾气虚证胃窦G细胞数量减少,释放GAS减少,血清GAS水平降低;黄芪建中汤对脾气虚大鼠有可靠的治疗作用,中、高剂量均为有效用药浓度,尤以高剂量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家兔生后发育期间5-羟色胺(5-HT)和嗜铬粒素A(CgA)在胃窦黏膜中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方法:生后5、15、25、35、60及90d家兔各10只,处死后取胃窦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图像分析法观察5-HT、CgA免疫反应细胞的定位和表达.结果:不同发育阶段胃窦黏膜内均有5-HT和CgA的表达,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胞质内;生后5d和15 d时5-HT阳性细胞分散存在于黏膜上皮内,染色较浅,35 d开始逐渐增多,60d时数量最多(P<0.05),90d时减少至35 d水平,细胞平均灰度值于35 d时降低,60d时达到最低(P<0.05);CgA阳性细胞从生后5d开始数量逐渐增多,尤以90d增多明显(P<0.05),平均灰度值于90d时最低(P<0.05).结论:家兔生后发育期间胃窦5-HT、CgA阳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提示其所释放的激素可能参与家兔胃窦的发育和某些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竹节香附素A(Raddeanin A,RA)在体外对胃癌细胞BGC-823的周期阻滞作用及对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RA对人低分化细胞BGC-823细胞的增殖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A对BGC-823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RA对BGC-823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对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RA在给药12、24、48h后,与对照组相比,对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有显著效果,呈现时间-浓度依赖关系。流式细胞周期结果显示,RA作用于人胃癌细胞BGC-823 12h后,S期比例与对照组相较显著上升,而G2/M期比例下降,表明细胞被阻滞于S期。在浓度为8、16μmol/L时,镜下显示迁移过去的胃癌细胞数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A能下调p-STAT3蛋白的表达。结论?RA能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增殖并阻滞其细胞周期于S期,并且抑制STAT3信号通路中p-STAT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朊蛋白 (P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及发展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PrP在 36例胃癌组织和 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rP在胃癌组织和胃良性病变中均有表达 ,但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织 (P <0 0 5 ) ,PrP在低、中分化性胃癌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型胃癌 (P <0 0 5 )。结论 PrP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并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丹参素在无血清培养液中能明显抑制细胞癌细胞株并在实验范围内有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血清成分对丹参素的抗肿瘤活性有抑制作用,文中进一步对丹参素抗肿瘤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