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 ,其对体外循环的配合要求较高。我院 2 0 0 0 -0 1~ 2 0 0 2 -12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 60例 ,现将有关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冠心病男性 5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3 9~ 77岁 ,平均 ( 61 9± 7 7)岁 ;体重 45~ 85kg ,平均 ( 66 3± 8 7)kg。合并高血压 3 5例 ,糖尿病 13例 ,高脂血症 42例。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 3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例、室壁瘤 2例、房间隔肿瘤、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各 1例。术前均经冠状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优点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2月~2005年6月所行33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患者术前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34%-68%,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手术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OPCABG是一种安全可行、效果良好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8例OPCABG患者进行精心术前心理护理及呼吸指导,术后护理以维持循环稳定为主,即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血电解质和血糖。结果18例患者无一例死亡,均恢复日常生活、生命质量提高,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OPCABG患者给予积极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和严密监护,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优点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2月~2005年6月所行33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患者术前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34%~68%,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手术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OPCABG是一种安全可行、效果良好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施行OPCABG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3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2例发生室颤,经改体外循环下手术成功。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7例、肺部感染5例、低氧血症12例、再次插管2例、谵妄3例。除死亡2例外均痊愈出院。结论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风险高,维护相对稳定血流动力学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加强隐性低心排综合征的处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5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58例,28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30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2.6±29.2)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3.6±21.3)min.两支病变7例,3支病变41例,左主干病变10例;合并左室室壁瘤12例.共计行冠状动脉搭桥157支,平均3.6支/人.结果 58例均治愈,围手术期精神异常3例,术侧下肢肿胀活动受限10例.术后随访1个月~6年,症状完全缓解56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结论 合理掌握手术适应症、恰当的围术期处理、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涵平 《职业与健康》2002,18(9):168-169
微创外科是现代外科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新趋势。这种手术方式不需要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减少甚至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损伤。我院从1999年8月~2001年8月,共施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14例。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手术方式1.1 病例资料 本组1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在48~76岁,平均年龄62.9岁。术前诊断为冠心病病史时间最短1周1例,3个月2例,3a以上4例,10a以上6例,最长1例20a。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14例,其余均为陈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于心功能差的患者,评价其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早期效果. 方法:OPCAB组(A 组)42例,CABG组(B组)34例,术前、术中及术毕采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分别测量左心室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评价其早期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临床资料无差别.A 组术后与术前比较,SV 及EF均增高,且P〈0.05,B组略有下降,但P〉0.05.术后A 组与B组比较,EF明显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早期B组死亡率较A 组高(P〈0.05.结论:对左心功能差的患者,OPCAB术式优于CABG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0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将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做法进行整理、改进,得出经验。结果全组201例手术过程顺利,均治愈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需要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种复杂、高难度的手术,护理配合工作要想顺利进行,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和细心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相关围术期指标、术后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心脏指数(CI)、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做功指数(LVSWI)、右室做功指数(RVSW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尹慧群 《现代保健》2008,(31):104-105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冠状动脉搭桥术已成为治疗此类病人的主要手段,而非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即在病人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传统的CABG相比,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特别适合高龄、危重、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冠心病病人。我院2000年~2005年施行OPCABG 32例,为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护理水平,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体会。方法 麻醉前用药为吗啡0 15mg/kg ,东莨菪碱0 3mg。病人入室后面罩吸氧,行心电图Ⅱ/V5导联、MAP、CVP及血气、体温、SpO2 监测。以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胺作麻醉诱导,用药原则为间断、缓慢给药。术中用异氟醚、芬太尼、异丙酚、间断予维库溴胺维持。手术开始后给予硝酸甘油0 5~2 μg/kg/min。术中以艾司洛尔辅助控制心率,据血流动力学变化予苯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硝酸甘油/硝普钠维持MAP稳定。及时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结果 5 2例病人在非体外循环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心率维持在70次/分左右,MAP维持在6 0mmHg左右。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为2 0±1 1h。5例患者因术中出现顽固性心律失常而紧急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原则是维持心肌氧供平衡。麻醉管理关键在于控制心率、适当减低心肌收缩幅度,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保持血流动力血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常规超滤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在体外循环中应用持续超滤,对照组作常规体外循环,不应用超滤.两组分别在转流前、主动脉阻断后、转流结束前抽取患者动脉血液样本,测定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胶体渗透压等指标,并进行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胶体渗透压在转流结束前均有显著提高,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缩短、术后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循环中采用超滤,可有效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提高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提高了血小板计数和血浆蛋白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方法]对我科2007年2月~2009年12月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57例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对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辅助呼吸时间、ICU留住时间、术后拔纵膈心胞引流管时间、末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ICU留住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留量引流管时间OPCAB组均明显少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组比CCABG组术中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缩短ICU留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了医疗成本,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治疗冠心病中临床价值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非体外循环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共11例,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保证有效环血量,充分利用局部心肌固定器及血管夹,使吻合口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状动脉处于无血态。结果:1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术后8~10天均痊愈出院。结论:护士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5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方法记录并分析56例患者在吻合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对角支和左回旋支等不同靶血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HR、HR与收缩压乘积(RPP)、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以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吻合各冠状动脉分支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MAP、CO下降,CVP上升,尤以吻合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变化明显,MAP的基础值、吻合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分别为(82.0±11.7)mmHg(1mmHg=0.133kPa)、(60.1±11.5)mmHg和(58.4±12.1)mmHg,c0分别为(4.2±1.2)L/min、(3.1±0.7)L/min和(3.2±0.6)L/min,CVP分别为(5.6±2.6)cmH2O(1cmH2O=0.098kPa)、(9.6±4.4)cmH2O和(9.2±3.6)cmH2O。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吻合各冠状动脉分支时尤其是在吻合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常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经过恰当处理均能保持血流动力学情况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5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记录并分析56例患者在吻合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对角支和左回旋支等不同靶血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HR、HR与收缩压乘积(RPP)、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以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吻合各冠状动脉分支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MAP、CO下降,CVP上升,尤以吻合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变化明显,MAP的基础值、吻合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分别为(82.0±11.7)mm Hg(1mm Hg=0.133 kPa)、(60.1±11.5)mm Hg和(58.4±12.1 mm Hg,CO分别为(4.2±1.2)Umin、(3.1±0.7)L/min和(3.2±0.6)L/min,CVP分别为(5.6±2.6)cm H2O(1 cm H2O=0.098 kPa)、(9.6±4.4)cm H2O和(9.2±3.6)cm H2O.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吻合各冠状动脉分支时尤其是在吻合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时,常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经过恰当处理均能保持血流动力学情况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梁淑玲 《中国校医》2009,23(1):74-75
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它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相比,有诸多优点,我院于2008年4月25日开展OPCAB手术1例.搭桥病人恢复良好,现将手术配合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6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而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冠心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据北京吴清玉[1]报道,手术效果良好,病死率较低.我院自1994-2003年已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261例,本文重点讨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病死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