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美群  赵蔚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8):63-63,6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生育期妇女中的发病率高达6%,以停经、月经稀发、不孕、高雄激素血症、高LH血症为临床特征,治疗PCOS常以氯米芬(CC)诱发排卵,用于评估卵巢排卵障碍程度,但部分患者对其治疗无效。许多学者认为,服用氯米芬150mg/d仍未排卵者,视为氯米芬抵抗。本研究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治疗氯米芬抵抗的PCOD患者,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来曲唑和氯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长春市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PCOS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共120个促排卵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分为4组,分别为组1 (给予来曲唑2.5 mg,来曲唑低剂量组)、组2 (给予来曲唑5 mg,来曲唑高剂量组)、组3 (给予氯米芬50 mg,氯米芬低剂量组)和组4 (给予氯米芬100 mg,氯米芬高剂量组)。比较4组的单卵泡率、周期取消率、排卵率、h CG日内膜平均厚度、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4组单卵泡率分别为63.3%,66.7%,50.0%,56.7%;周期取消率分别为30.0%,20.0%,43.3%,26.7%;排卵率分别为70.0%,80.0%,56.7%,73.3%; h CG日内膜平均厚度分别为8.9 mm,9.3 mm,7.3 mm,6.7 mm;生化妊娠率分别为23.8%,25.0%,23.5%,18.2%;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9.0%,29.2%,17.6%,18.2%。来曲唑组单卵泡率、h CG日内膜平均厚度和临床妊娠率高于氯米芬组;来曲唑高剂量组周期取消率低于来曲唑低剂量组和氯米芬组,来曲唑组排卵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氯米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来曲唑和氯米芬均可作为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的药物,来曲唑的效果优于氯米芬,可为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来曲唑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及二甲双胍促排卵治疗发生枸橼酸氯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疗效.方法 72例发生枸橼酸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促排卵前炔雌醇环丙孕酮及二甲双胍联合预治疗组(A组,24例)、二甲双胍预治疗组(B组,22例)及不做预治疗组(C组,26例),观察记录卵泡发育情况、注射绒促性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血清雌二醇(E2)水平、卵泡平均E2水平、宫颈黏液评分、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等指标.结果 A、B、C组卵泡成熟时间、成熟卵泡数、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血清E2水平、卵泡平均E2水平、宫颈黏液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排卵率分别为90.0%(45/50)、80.8%(42/52)、61.7%(37/60),妊娠率分别为54.2%(13/24)、45.5%(10/22)、34.6%(9/26),流产率分别为7.7%(1/13)、10.0%(1/10)、11.1%(1/9),A组排卵率及妊娠率显著高于C组(P<0.05),三组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曲唑可作为发生枸橼酸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的替代促排卵药物,炔雌醇环丙孕酮和二甲双胍预治疗可以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约20%~25%PCOS女性患者对氯米芬抵抗,这可能是由于雄激素过多症引起高胰岛素血症所致。这就需要通过某些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胰岛素水平。二甲双胍是PCOS治疗中广泛使用的降胰岛素药物。已有数据显示,胰岛素抵抗是PCO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并且使用胰岛素敏感药物是PCOS治疗的有效方法。目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性评价来曲唑与枸橼酸氯米芬在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各主要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中文杂志、会议论文集和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国内外发表的来曲唑与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治疗不孕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379例患者,2342个周期。根据是否有正常自然排卵周期分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亚组(纳入5个研究)和排卵正常亚组(纳入9个研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来曲唑与枸橼酸氯米芬比较,两者在每周期妊娠率、每个患者妊娠率、排卵率、流产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RR(95%CI)分别为0.99(0.75~1.30)、1.21(0.92~1.58)、1.04(0.92~1.17)、0.55(0.23~1.29)。就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水平,PCOS亚组有2个研究,排卵正常亚组有4个研究均显示来曲唑组低于氯米芬组(P<0.05)。关于子宫内膜厚度PCOS亚组有3个研究,排卵正常亚组有2个研究均显示来曲唑组高于氯米芬组(P<0.05)。结论:来曲唑促排卵治疗与氯米芬在hCG日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等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目前的研究尚不能证明来曲唑可以代替氯米芬成为一线促排卵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二甲双胍联用枸橼酸氯米芬柠檬酸盐(CC)治疗PCOS妇女促排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合并胰岛素抵抗与CC抵抗PCOS患者103例,随机分为长疗程组(12周, 34例),短疗程组(4周,35例)及超短疗程组(14d,34例)。观测不同组别患者治疗后卵泡、子宫内膜发育,宫颈粘液评分、性激素水平,连续观测治疗后6个月经周期,统计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长疗程组及短疗程组成熟卵泡个数、宫颈粘液评分均高于超短疗程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超短疗程组(P0.05)。长疗程组排卵率(91.2%)最高,短疗程组妊娠率最高(53.4%)。3组血清及卵泡雌二醇、三线症阳性比例无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枸橼酸氯米芬短疗程联用可有效保障合并胰岛素抵抗与CC抵抗的PCOS患者促排卵效果,同时缩短治疗周期,可在临床上探索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来曲唑(LE)、他莫昔芬(TAM)、氯米芬(CC)联合尿促性素(HMG)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历城区妇幼保健所不孕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69例,采用来曲唑、他莫昔芬、氯米芬分别联合尿促性素促排卵治疗,回顾分析其共11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包括优势卵泡的数目和大小,子宫内膜的厚度、排卵率、妊娠率等方面。结果来曲唑组、他莫昔芬组和氯米芬组妊娠率分别为38.7%、16.3%、16.7%;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分别为(9.8±2.6)mm、(11.7±2.5)mm、(8.6±1.7)mm,他莫昔芬组最厚,氯米芬组最薄;氯米芬组≥14 mm的卵泡数和排卵数高于来曲唑组与他莫昔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曲唑联合HMG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促排卵疗效优于他莫昔芬和氯米芬联合HMG,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促排卵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枸橼酸氯米芬(CC)是治疗PCOS的一线促排卵药物,但部分患者对CC不敏感,即氯米芬抵抗型PCOS(CCR-PCOS)。临床上应在促排卵前期做好预处理,包括生活方式的管理、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雄激素及血脂水平等,在来曲唑、促性腺激素及腹腔镜卵巢打孔术等治疗方式中选用单一或联合的促排卵治疗方案,以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当CCR-PCOS患者一线、二线方案促排卵治疗失败或者存在其他体外受精(IVF)指征(如高龄、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等导致不孕)时,可应用IVF方式助孕。综述CCRPCOS的助孕策略。  相似文献   

9.
赵欣华 《现代保健》2011,(16):190-19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导致生殖和代谢功能紊乱的同时,也加重了患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危险.认识胰岛素抵抗在PCOS发病中起到的作用后,以二甲双胍为代表的胰岛素增敏剂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近来以胎儿活产率(live-birth rate)为终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表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由PCOS引起的不孕症,其效果不及氯米芬,无证据证明应用二甲双胍能预防患PCOS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妊娠期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引起育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是育龄妇女5%~10%,在无排卵的不孕症患者中占70%。PCOS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IR)和高雄激素血症,枸橼酸氯米芬(克罗米芬)作为临床一线治疗药物,在诱发排卵中易出现克罗米芬抵抗和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胰岛素增敏剂已广泛应用于PCOS的治疗,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药物对PCOS胰岛素抵抗不孕症进行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于太和医院妇产科接受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的不孕患者87例,共117个周期,分为两组,在月经周期第3天口服来曲唑5mg/d,氯米芬100mg/d,连续5天,并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连续肌注尿促性腺激素,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和内膜厚度.当优势卵泡≥20mm,或尿黄体生成激素阳性,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之后指导同房或行宫腔人工受精;观察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及并发症.结果 来曲唑组在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子宫内膜的厚度、排卵率及妊娠率与氯米芬组相似(P>0.05),成熟卵泡数低于氯米芬组(χ2=-2.704,P<0.05).结论 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比较,具有经济和安全的优点,两者总的临床效果相似,尚不能确定来曲唑较之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在不孕症促排卵治疗中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结合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PCOS合并不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二甲双胍结合氯米芬治疗组(结合治疗组,30例),一组单独氯米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30例),单独治疗组患者接受单独氯米芬治疗,结合治疗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结合氯米芬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排卵、妊娠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MI、FINS均显著降低(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MI、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和单独治疗组相比,结合治疗组患者的BMI、FINS均显著降低(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LH、FSH、LH/FSH、T、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结合治疗组患者的血清LH、LH/FSH、T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 05)。和治疗前相比,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LH、LH/FSH、T水平均显著降低(P0. 05),但治疗前后的血清FS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单独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LH、FSH、LH/FSH、T、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合治疗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66. 7%、23. 3%)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的26. 7%、6. 7%(P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26. 7%)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的10. 0%(P0. 05)。结论二甲双胍结合氯米芬治疗PCOS合并不孕疗效较单独氯米芬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联疗法在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引发的不孕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诊断为胰岛素抵抗型PCOS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19例,采用达英-35、二甲双胍、氯米芬等药物治疗。对试验组患者增加行为疗法和电针灸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在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出现自主排卵、临床妊娠率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三联疗法治疗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引发的不孕症疗效确切,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与代谢紊乱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多系统疾病,常引起月经失调、不孕、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胰岛素抵抗(IR)是PCOS发病的重要因素《2018年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指南》)将二甲双胍用于PCOS伴IR患者及PCOS不孕伴枸橼酸氯米芬(CC)抵抗患者促性腺激素促排卵前的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顾劲松  惠月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47-3949
目的:了解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耐氯米芬(CC)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的效果。方法:对46例耐氯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明确诊断,排除禁忌证后),于月经或孕酮撤退性出血后5天开始,于睡前服下1片达英-35,21天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停药,撤退性出血后第5天起,开始按照上述服药方案连续治疗6个周期。于治疗期间同时口服二甲双胍500 mg,每天2次口服。在治疗前、治疗3个周期、治疗6个周期时分别检测性激素、测量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行阴道B超测量卵巢的大小、卵泡直径与数目。结果:患者的月经周期明显改善;痤疮患者的痤疮消失,头面部的油脂减少;治疗后睾酮、INS及LH/FSH水平明显下降,SHBG显著升高(P<0.01);双侧卵巢体积及卵泡直径显著缩小(P<0.01);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变化不明显;12例患者于停药后恢复自然排卵,34例患者进一步予以CC。41例患者经68个排卵周期治疗后排卵,排卵周期率为60.3%(41/68),15例妊娠,妊娠周期率为22.1%(15/68)。结论: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每天2次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耐氯米芬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殖轴功能,恢复排卵和规律月经,增加患者对氯米芬的敏感性,降低雄激素生成及改善葡萄糖、胰岛素、促炎细胞因子及血清血脂谱的作用,并增加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比氯米芬与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促排卵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的分析对象为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将此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划分标准为治疗方法的不同,观察组患者给予来曲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氯米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天然雌激素的添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卵泡发育情况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且需添加雌激素的周期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有效保护子宫内膜,促进排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何虹 《现代医院》2014,(10):47-48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应用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PCOS不孕症患者118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59例对照组予来曲唑单药治疗,59例对照组患者予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糖代谢、疗效性指标以及排卵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FIN与HOMA-IR水平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优势卵泡数(2.46±0.77)个、排卵数(2.78±0.92)个均比对照组(1.72±0.56)个、排卵数(1.95±0.67)个多,卵泡生长时间(12.31±3.65)d比对照组(17.56±2.14)d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妊娠率52.54%比对照组32.20%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OS不孕症患者予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使内分泌调节轴功能恢复正常,提高单卵泡发育质量,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9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激素水平情况以及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口服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后,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空腹胰岛素(FINS)、睾酮(T)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雌二醇(E2)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成熟卵泡个数、促排卵天数、排卵率以及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不同剂量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8月-2018年4月的PCOS不孕症患者,研究组接受二甲双胍+克罗米芬100 mg、对照组接受二甲双胍+克罗米芬50 mg促排卵。比较两组患者h CG日血清LH、E2水平、成熟卵泡数和内膜厚度,以及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218例、240例患者。两组患者h CG日血清LH、子宫内膜厚度,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h CG日血清E2水平、成熟卵泡数、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每天100 mg比每天50 mg治疗PCOS不孕症患者显著增高h CG日E2水平、成熟卵泡数、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2016,(6):839-84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88例PCOS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予单纯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BMI变化情况及排卵、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S)及BMI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睾酮(T),黄体生成素(LH)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促排卵天数与成熟卵泡个数均优于对照组,且61.4%的排卵率及29.5%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1%及9.1%(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疗效显著。不仅可有效提高其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且可提高妊娠率与排卵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