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背景:骨关节炎和大骨节病两者的病理改变有相似之处,但大骨节病病因不清,破坏更严重。通过对二者病理改变的对照分析,希望利用骨关节炎的治疗经验,确立一种关节镜下治疗大骨节病的有效方法。目的:通过对膝骨关节炎与大骨节病病变组织的形态进行对照,便于膝关节镜下对大骨节病的诊断和手术方法的选择。设计:病例分析。单位: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对象:于1998—04/2000—09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随机选取35例膝关节严重骨关节炎,需行关节镜手术的患者;2001—11在陕西省洛川县医院(疫区)随机选取31例大骨节病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方法:两组病例均采用日本OLYMPUS全套彩色电视关节镜及手术系统施行膝关节手术,术中进行录像记录,术后剪辑、拍照及对照、分析。膝关节镜手术中观察两种疾病膝关节滑膜、髌骨、股骨、胫骨及半月板的病理改变。主要观察指标:(1)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损伤检查结果。②软骨损伤检查结果。③半月板损伤检查结果。结果:对66例患者的观察结果全部进行了统计、分析,无样本脱落。①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炎滑膜损伤检查结果:损伤分级0级、1级、2级、3级,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炎患者分别有。0,3,5,23例和0,3,16,16例(P〈0.05)。②软骨损伤检查结果:大骨节病软骨损伤表现为大片软骨剥离,部分脱落致骨裸露,裸露骨面凹凸不平;骨关节炎软骨损伤表现为软骨磨损,在骨裸露处可残留软骨岛,骨裸露面不光滑有时见到纤维条带附着于表面。③半月板损伤检查结果:大骨节病半月板损伤24例,应力点毛糙5例,形态为毛刺样破损19例,其中内外侧半月板均有损伤9例;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16例,边缘磨损11例,破损5例。结论:大骨节病较之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的软骨损伤明显严重,尽管大骨节病发展的结局也是严重的骨关节损伤,但其病理形态与骨关节炎仍有差别,手术中要充分考虑大片软骨剥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膝关节镜下诊断骨关节炎并行镜下清理术治疗进行初步探讨。材料及方法:总结膝关节镜下诊治膝骨关节炎60例,并行6~12月短期随访,从关节疼痛、肿胀、活动角度三方面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关节镜下检视膝关节骨关节炎可获得早期、全面诊断,镜下清理术疗效显著,除关节功能改善稍差外,肿疼均可消失,且时间愈远,疗效愈好。结论:关节镜下检视膝关节,有利于早期全面诊断并为治疗提供依据:镜下清理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4.
陈道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1):24-26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结合中药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然后使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法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时进行术后综合评估,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半年、1年、2年的Lysholm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术后3个时间段的综合评估情况,观察组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结合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6.
7.
膝关节镜下清理修复术治疗大骨节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修复术治疗大骨节病膝关节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31例大骨节病患者,按郭巨灵的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20例,Ⅳ期9例。关节镜下摘除游离体;修整破损的半月板、剥脱的软骨;切削增生的滑膜;打磨股骨髁间窝、内外髁及胫骨平台的骨赘;在软骨破损骨裸露处钻孔。结果29例随访2年,主观指标:患者自我评价,显效28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客观指标:疼痛指数;关节活动度;行走范围;30°、60°单腿站立。除关节活动度外其余客观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修复术对治疗大骨节病膝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膝关节灌洗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0A)的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2例OA患者行关节镜检查及镜下关节腔冲洗清理术52例。应用VAS视觉模拟标尺法、日本骨科协会(JO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评分系统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和2年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和2年,VAs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远期疗效: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个月JOA评分改善率明显增加,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灌洗清理术治疗0A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稍差。 相似文献
10.
11.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的两种术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2种“微骨折”技术的操作方法进行临床效果比较。方法从2001年3月-2005年8月,该科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1例,对软骨破坏裸露区的处理分别采用清理后钻孔法30例和磨削后打孔法31例的“微骨折”技术,并将2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采用清理后钻孔法的“微骨折”技术治疗的患者中显效的有8例,有效的有14例,无效的有8例;采用磨削后打孔法的患者中显效的有19例,有效的有8例,无效的有4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磨削后打孔的“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较清理后钻孔法好,是一种简便、实用疗效显著的的可行性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辅助关节镜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6年12月期间,对3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临床症状、X线和MRI检查结果,采用双极射频辅助关节镜清理术。术后对所有病例观察随访,记录临床检查结果和Lysholm评分。结果所有病例伤口I期愈合,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劳累后膝部疼痛2例,关节屈曲范围受限1例,术后1年症状复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1例。其余病例膝部疼痛症状缓解,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Lysholm评分从术前(40±5)分提高到术后(85±6)分。结论双极射频辅助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明显缓解膝部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结构改变与关节疼痛等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膝OA患者(91例女性),平均年龄55岁,应用WOMAC评分量表对患者临床症状,即关节疼痛感、僵硬感、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关节结构改变应用X线和MRI技术测定,对患者膝关节X线片进行骨赘(OP)(03分)及关节间隙狭窄(JSN)评分(03分)及关节间隙狭窄(JSN)评分(03分),对MRI进行软骨缺损(CD)(03分),对MRI进行软骨缺损(CD)(04分)及骨髓病变(BML)评分(04分)及骨髓病变(BML)评分(03分),分析其与关节疼痛等症状的关系。结果膝OA不同疼痛程度间,JSN和CD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936和2.168,P均>0.05),而OP和BML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664和10.737,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JSN及CD与关节疼痛感、僵硬感及关节功能均无明显相关,OP与膝关节疼痛感及关节功能相关(rS为0.380及0.235,P均<0.05),BML与关节疼痛相关(rS=0.342,P<0.05)。结论 OA患者关节疼痛程度与关节结构的改变有关,OP和BML是影响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的主要原因,而JSN和CD与关节疼痛等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65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有限化清理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有限化清理术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8月-2005年12月该院采用关节镜下有限化清理术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82膝)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6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疗效评价:优29例,良16例,可12例,差8例,优良率达69%。结论 严格掌握关节镜下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适应证,进行有限化的滑膜清理、软骨切除、骨赘磨削、半月板修整及必要的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是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3月~2006年7月该院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1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0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疗效评价:优21例,良19例,可15例,差6例,优良率迭65.7%.结论 严格掌握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适应证.进行有限清理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的关健. 相似文献
16.
针灸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针灸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患者分为两组,针灸组17例,手法组18例,通过WOMAC问卷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的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均明显改善,手法组僵硬有所改善,针灸组僵硬无改善;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均显著改善,手法组僵硬显著改善.针灸组僵硬无改善;两组治疗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缓解上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僵硬的缓解上比较,治疗2周后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和手法均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均可有效缓解疼痛和功能障碍,且在缓解疼痛和僵硬上两法无明显差异,手法还可有效缓解僵硬,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Kean CO Hinman RS Bowles KA Cicuttini F Davies-Tuck M Bennell KL 《Clinical biomechanics (Bristol, Avon)》2012,27(5):520-523
Background
The peak knee adduction moment is a valid proxy for medial knee joint loading. However as it only measures load at one instance of stance, knee adduction moment impulse, a measure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the magnitude and duration of the stance phase, may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This study directly compared the abilities of peak knee adduction moment and knee adduction moment impuls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knee osteoarthritis severities.Methods
169 participants with medial knee osteoarthritis completed radiographic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 to assess pain and a three-dimensional gait analysis. Participants were classified using four dichotomous classifications: Kellgren–Lawrence grading, alignment, medial tibiofemoral bone marrow lesions, and pain.Findings
When using Kellgren–Lawrence grade and alignment classifications,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urve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for knee adduction moment impulse than for peak knee adduction moment. Based on analysis of covariance, knee adduction moment impuls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Kellgren–Lawrence grade and alignment groups while peak knee adduction momen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oth peak knee adduction moment and knee adduction moment impulse distinguished between bone marrow lesion severities while neither measu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pain severity groups.Interpretations
Findings suggest knee adduction moment impulse is more sensitive at distinguishing between disease severities and may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n medial knee joint loading. Future studies investigating biomechanic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should include knee adduction moment impulse in conjunction with peak knee adduction moment. 相似文献18.
背景:佩带膝关节外翻矫形器已被证明是一种可以有效减轻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方法,但是佩带矫形器后的膝关节所产生的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变化至今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佩带膝关节矫形器前后的膝关节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参数变化,便于为将来设计新型膝关节矫形器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例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分别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和测力板对其在佩带膝外翻矫形器及不佩带膝外翻矫形器两种情况步行中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进行采集,并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相比未佩带膝关节外翻支具,佩带膝关节外翻支具后患者在步行过程中膝关节内收力矩明显减小,与此同时膝关节内翻角度明显减小,外翻角度明显增加(P均<0.05),膝关节在步行过程中的最大屈曲角度以及时间空间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膝关节外翻矫形器可有效地通过增加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在步行过程中的外翻角度减小内翻角度从而降低膝内侧间室所承受的压力,与此同时纠正膝关节非正常对线。 相似文献
19.
佩带膝外翻支具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佩带膝关节外翻矫形器已被证明是一种可以有效减轻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方法,但是佩带矫形器后的膝关节所产生的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变化至今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佩带膝关节矫形器前后的膝关节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参数变化,便于为将来设计新型膝关节矫形器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例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分别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和测力板对其在佩带膝外翻矫形器及不佩带膝外翻矫形器两种情况步行中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进行采集,并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相比未佩带膝关节外翻支具,佩带膝关节外翻支具后患者在步行过程中膝关节内收力矩明显减小,与此同时膝关节内翻角度明显减小,外翻角度明显增加(P均〈0.05),膝关节在步行过程中的最大屈曲角度以及时间空间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膝关节外翻矫形器可有效地通过增加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在步行过程中的外翻角度减小内翻角度从而降低膝内侧间室所承受的压力,与此同时纠正膝关节非正常对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