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受伤到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74例12h内行气管切开术,B组48例12h后行气管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伤后恢复情况及预后。结果在昏迷时间、伤后3d内间歇性低氧血症(SpO2〈90%)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和预后方面,A组比B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早期气管切开和实施细致的综合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时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气管切开病人的预后进行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十年来进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98例,其中42例24h内行气管切开术,称A组;另56例均在24h后进行气管切开术,称B组,对两组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A组死亡15例,B组死亡32例,两组比较χ2=7.316,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36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4h内行气管切开26例,死亡7例,病死率26.92%;24h后切开10例,死亡4例,病死率40.00%。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朱俭东  龚健 《吉林医学》2011,32(16):3303-3304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早期气管切开(即伤后24 h内)76例,B组为未行早期气管切开(即切开时间在伤后24 h后)62例。两组患者在手术、脱水剂、抗炎、神经代谢、止血、支持等治疗上无明显区别。结果:A组治愈好转48例(63.2%),自动出院8例(10.5%),死亡20例(26.3%),肺部感染37例(48.7%)。B组治愈好转26例(41.9%),自动出院9例(17.7%),死亡27例(40.3%),肺部感染47例(75.8%)。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提高治愈好转率,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时机。方法对2002年至2007年间我科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其中伤后24h以内切开者30例,伤后24~48h切开者22例,48h~7d切开者16例。结果治愈29例(42.6%),好转16例(23.5%),自动出院2例,死亡19例(27.9%)。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早期气管切开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害,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潘明远  王光绿  罗大山  邓峰 《海南医学》2008,19(3):83-83,5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2例老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早期气管切开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非早期气管切开组。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P<0.05)。结论尽早实行气管切开是抢救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28例早期气管切开手术指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0):922-92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的相关因素 ,并提出气管切开手术指征 ,以提高该类病例呼吸道并发症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 2 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行一般治疗、原发伤、合并伤治疗的同时 ,着重分析气管切开术前准备 ;气管切开的直接原因 ;气管切开术后处理 ,并视不同情况行机械通气 ( MV)治疗。结果 :死亡 1 2例 ,病死率 42 .86%。死于颅脑损伤、脑疝 9例 ,死于并发症 3例。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颅脑损伤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并提出早期气管切开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8.
邓清军  向志国  谢富连 《重庆医学》2013,(25):3044-3045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伤后24h内气管切开30例为研究组,受伤24h后气管切开27例为对照组,两组其余治疗方法均相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控制率、感染控制时间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有12例发生肺部感染,10例感染得到控制,感染控制时间为6~10d,平均7.3d,死亡5例。对照组有19例并发肺部感染,8例感染得到控制,感染控制时间为11~18d,平均15.9d,死亡12例。研究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7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52例早期气管切开(时间≤2h),21例未早期切开或延迟切开(>2h).比较两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52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死亡17例,病死率32.69%,未经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12例,病死率57.10%. 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及合并胸部外伤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结果本组78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采取气道综合护理措施,治愈54例,好转13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死亡4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大大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于伤后≤48h行气管切开)和对照组(n=46,于伤后>48h行气管切开),两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5.7%)明显低于对照组(69.6%),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4.4%),P<0.05,其控制感染时间(10.2±2.16)d短于对照组(12.7±3.43)d,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创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所有颅脑创伤患者812例,依据患者是否并发NPE分为两组,NPE组12例,非NPE组800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格拉斯格评分(GCS). 结果 颅脑创伤患者共812例,其中并发NPE者12例,并发症率为1.48%.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构成、GCS评分、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PE组患者的治疗:去除原发病因,积极降低颅内压,机械通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氧疗,吗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扩张血管药物等综合治疗. 结论 重型颅脑创伤并发NPE患者以男性、GCS评分低者高发,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连续套囊内压 (ECP)监测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 4例颅脑损伤者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随机分两组 :A组插管完毕后向套囊内注入空气 ,以手指触摸法判断ECP ,使其达到自己满意的压力 ,然后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ECP ;B组插管完毕后在多功能监测仪的指导下注入气体 ,使ECP为 2 0mmHg ,并连续测定ECP ,记录A组患者初始注气后测得的ECP及两组患者手术开始 1h、手术 2h、手术结束时及拔气管导管前等各时点的ECP。结果 A组气管插管充气后测得ECP明显高于B组 (P <0 .0 1) ;随着带管时间的延长 ,两组ECP值上升均不明显 (P >0 .0 5 ) ;两组患者在呛咳时ECP均较其基础值明显升高 (P <0 .0 1) ,且A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B组 (P <0 .0 1)。结论 连续ECP监测可减少在气管插管时的气管损伤 ,并且在颅脑损伤的手术中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早期气管切开与延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n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由建库至2016年3月,同时查阅所获取的参考文献索引.两名研究者对检索收集到的文献按照制订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独立筛选.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作为评价指标.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4篇随机对照研究,共2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气管切开对颅脑损伤患者的VAP发病率(P=0.15)及病死率(P=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机械通气时间(P=0.01)及ICU住院时间(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不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VAP发病率及病死率,但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气管切开病人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的时机选择。方法:选取2009 年 1 月~2014年 1 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108 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将24 h 内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早切组,将24 h 后的分为晚切组,两组各5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皮下气肿)。结果:(1)临床疗效:早切组的治愈率为87.0%,远高于晚切组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切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0.54± 1.21)d,少于晚切组的为(19.71± 2.3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早切组肺部感染率为9.3%,低于晚切组的22.2%;早切组的低氧血症出现率为5.6%,低于晚切组的11.1%;早切组的皮下气肿出现率为9.3%,低于晚切组的18.9%,三者统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切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晚切组,不良反应低于晚切组,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早期行气管切口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耳思远  卓杰 《医学综述》2013,(2):377-378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保定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气管切开时间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疗法,对照组(52例)伤后≥24 h行气管切开,观察组(60例)伤后<24 h行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以及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率及感染控制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明显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并能有效地改善肺部感染情况,是临床首选的处理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庞永  凌亚兴 《海南医学》2004,15(7):10-10,5
目的探讨应用云南白药辅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98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显效方面尤其明显。结论云南白药是辅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倡用。  相似文献   

18.
陆叶  陈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3947-394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对35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除4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外(11.4%),其余经积极护理及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极其重要,基础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采取有效的湿化、雾化吸入,心理护理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工作的关键,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痊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颅脑外伤、骨盆骨折后,机体产生应激性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1],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炎症时出现的典型急性时相蛋白,在微生物入侵、组织损伤、免疫反应及炎症过程时升高,出现早且快,且随着全身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本文通过监测颅脑外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