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国明  郑军 《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27-928,933
目的:探讨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搞好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的措施.方法:对上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课的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100名本科生实验心态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6%的学生对医学检验仪器实验教学是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对实验的目的不够明确,缺乏实验主动性;教学用现代化大型检验仪器数量较少.结论:让学生明确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目的、不断更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采用现代教育仿真技术,构建检验仪器学仿真实验室是提高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口腔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交叉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口腔医学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训练其手部精细化操作技能和手眼协调能力.虚拟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听、触等多种感知的"虚拟实验室".操作者能进入一个交互式三维虚拟现实环境,并与之产生互动.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口腔教学的变革和发展.虚拟仿真教学可在实验室教学中着重培训学生的操作和实践技能,已成为口腔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将概述虚拟仿真技术在口腔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介绍目前常用的虚拟仿真口腔教学模型,并展望该技术在口腔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西北医学教育》2022,(1):108-114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系统的应用对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的意义。方法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及数字孪生技术的出现背景、发展历史及其原理,以胸部CT扫描技术为例,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重要性。结果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虚拟操作环境,让学生直观理解设备结构,通过模拟设备操作,使学生在虚拟现实场景内,理解并掌握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了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完美融合。结论虚拟仿真技术与医学的结合已经对医学教育领域产生影响,并逐步成为各大院校新的研究方向。本次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医学影像设备学》的教学效果,有效地减缓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医学设备知识的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验教学是药剂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目前药剂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得出虚拟仿真技术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操作技能、节约实验教学成本、降低危险实验风险,为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例,介绍了在医学电子学理论课中,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即时验证电路工作原理、辅助分析电路工作状态及模拟元器件故障现象等内容的教学和效果.指出,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和时效性,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仪器分析是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状态、结构,进行科学研究和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方向,是食品、水产、农学、制药、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等行业的必修基础知识。仪器分析实验是仪器分析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能使学生了解各种仪器的结构,熟悉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懂得各种仪器的原理,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仪器分析实验是仪器分析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了解各种仪器结构,熟悉各种仪器操作方法,懂得各种仪器工作原理,理解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它与理论教学一起构成教学的有机体,不仅具有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功能,而且具有激发学生创新实践和热情的功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为将来从事与仪器分析专业有关  相似文献   

8.
医科院校仪器分析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器分析是医学院校医学检验、药学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仪器分析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既让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基础理论,又尽可能多地了解仪器分析最前沿知识,针对当前仪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在基础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生物医学大型仪器分析第二课堂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点带面,培养学生掌握大型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注重动手能力、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开设生物医学大型仪器分析第二课堂为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深度接触大型仪器的机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科研能力,为将来能利用这些大型仪器解决实际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民族医学院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教材陈旧,实验项目单一,教学方式简单,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意识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实验教学要求及现有实验条件,对该课程教学提出改进措施,既能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资源,又能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仪器分析课程由于本身的特点,内容较为枯燥和抽象,如何搞好仪器分析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寓乐于学?是作为医学院校教授仪器分析的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教学要有艺术性,并依据自身教学体会总结出了五个注重。  相似文献   

12.
仪器分析是医学院校医学检验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多媒体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总结了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药学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代仪器分析的发展,结合药学专业的特点,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教学中,突出了教学内容的专业特色,及时更新和补充新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内容活泼生动,并加强与质检部门的合作,提高学生对大型仪器的认识.同时开展了多层次多模块实验教学,充分使科研为教学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需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检验与分析能力,但受条件限制,部分实验教学无法开展,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虚拟仿真技术具有突破现实条件限制,模拟真实环境的特点。为此,本研究设计并建立了HIV感染免疫诊断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并应用于教学。通过本项目开展混合式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强化了生物安全意识、规范检测流程,形成了过程性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仪器分析课程为例,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以及授课学生反馈情况进行分析,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能使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资源利用更加充分,还可加强师生互动,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验教学是药学人才培养的关键支撑,但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大型仪器实验具有高消耗且不普及的特征。针对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徐州医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将两种药物的HPLC-Q-TOF-MS定性和定量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引入药学专业必修课,即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探索,HPLC-Q-TOF-MS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展现出诸多优势,做到了教学课堂灵活可控,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实验教学方法能有效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可为分析化学实验的虚拟教学提供案例参考,并可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眼视光学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眼视光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检影验光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将三维仿真技术应用于其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互动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检影验光三维仿真教学模型的开发、设计和实现原理,并对其在检影验光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直接生动,立体感强,重点难点教学优化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卫校物理教学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意识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临床知识,尽快掌握医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扎实推进"临床检验仪器学"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国内先进的"临床检验仪器学"理论教学体系与实验技术平台。方法通过教材建设、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等措施,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的主线。结果使学生牢固掌握重要检验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技术、优缺点以及重要应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结论进一步提高了我校"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滨州医学院医学虚拟仿真教学师资队伍培训水平,探究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虚拟仿真教学师资队伍培训,就新医科下的医学虚拟仿真教学师资队伍培训的必要性、虚拟仿真技术的定义、医学虚拟仿真技术的现状进行了阐述,以滨州医学院虚拟仿真技术及实验平台为例,就如何提高医学仿真技术培训水平进行实施路径分析。高校虚拟仿真教学师资培训仍存在很多问题,为进一步更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培训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新医科背景下的广大医疗团队建设,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