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胸痛发作3 h内取血测定ACB值、肌钙蛋白T(cTnT)并在入院后即刻描记18导联心电图(ECG),同时选择30例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3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区分健康者与心肌缺血者ACB值最适截断值。ACB值、cTnT及ECG结果分别与最终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其诊断ACS敏感性。结果ACS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组ACB值分别为(76.50±8.44)U/ml和(85.77±8.40)U/ml,低于健康对照组(98.73±3.44)U/ml,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TnT浓度无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者(含ACS组及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组)与正常对照分析,ACB值ROC曲线下面积0.976,在截断值为93U/ml时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67%,96.67%,诊断的阳性似然比为26.0,阴性似然比为0.14,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78.4%。而同时ECG、cTnT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分别为66.67%、16.67%,IMA指标(ACB值)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优于ECG和cTnT。结论IMA在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经确诊的ACS患者72例3 h内取血测定IM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YO),观察其变化水平并作比较。同时取50例健康体检者抽血测定IMA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CS胸痛病人在胸痛发作就诊3h内抽血检测IMA阳性率达到77.8%,明显高于其他4种心肌标志物。结论 IMA可对急性心肌缺血做出早期诊断,在ACS的早期诊断与排除诊断中比其他4个标志物指标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艾阳 《医学综述》2011,17(17):2671-267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心血管急症。传统的血液中生化标志物在对ACS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等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局限。作为新兴的血液中生化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应用于ACS测定心肌损伤及危险分层。现对IMA的概述、形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ACS的关系(包括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传统的生化标记物均在心肌组织坏死后才释放入血液中,而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能在心肌发生缺血时即升高,进一步的研究证实IMA是心肌缺血标记物而非心肌损伤标记物,在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IMA的形成机制、检测原理及其在ACS中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测定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CB试验)检测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IMA水平和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③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组IMA水平显著升高,为(81.78±20.92)U/mL(P〈0.01)。50例ACS患者中,入院即刻IMA测定值超过最佳Cut-off值者为41例,阳性率达82.00%;而同步测定cTnT阳性者仅为8例,阳性率为16.00%;CK-MB阳性者仅为7例,阳性率为14.00%。IMA阳性率与其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IMA是ACS的早期敏感指标,是评价早期出现的可逆性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诊断急性心肌缺血中的意义。方法测定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及29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血清IMA。结果ACS患者血清IM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洲组与UA组IMA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MA有可能作为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陈国平  易凯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116-117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测定在心肌缺血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83例急症胸痛最终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的IMA水平,并对ACS患者动态观察IMA和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结果ACS患者胸痛发作后2h内血清ACB值为(51.37±7.98)U/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98.434-10.79)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ACS患者中,胸痛发作2h阳性率达84.3%;而同步测定cTnT阳性率为16.9%;CK—MB阳性率为14.5%,IMA阳性率与其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MA是ACS的早期敏感指标,是评价早期出现的可逆性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目前影响国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症,也是临床常见的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性死亡的主要原因.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作为一种对缺血极为敏感的白蛋白,能在ACS早期可逆阶段检出,具有极高的诊断灵敏度.Worster等~[1]对IMA预测短期严重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研究发现,IMA对72 h内MACE的发生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但长期预后价值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守霞  郭丽丽 《医学综述》2012,18(23):3935-3938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最近几年新发现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标志物,IMA在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便能被检测出来,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于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和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其他一些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肺梗死、周围血管栓塞、妊娠等亦可引起IMA升高。现就IMA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是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病程中的严重事件,往往导致大面积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防止心肌进一步缺血坏死非常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在心肌缺血发生后5~10 min可迅速升高,成为一项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岑运光 《海南医学》2010,21(16):120-124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近年发现的新的检测心肌缺血的血清标志物,具有出现时间早、敏感性高等特点,已被FDA批准用于ACS的排除诊断。但其他疾病亦可引起IMA升高,且影响因素多,如妊娠、血清白蛋白浓度等。故IMA用于检测心肌缺血时可联合心电图、CTnT检查以提高敏感性,同时需注意鉴别其他疾病及排除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确诊ACS患者分别在胸痛发作2、4、6、12、24 h采集静脉血依次检测血中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CK-MB mass)水平,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做正常对照组,评价IMA对ACS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ACS患者中IMA水平于胸痛发作2 h已经明显升高,4 h仍持续增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6 h开始下降并逐渐回到基线水平.而CTNI、CK-MB mass水平在胸痛发作4~6 h开始升高,24 h达最高。[结论]IMA在ACS早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早期诊断ACS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江玉清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41-42,44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诊断急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血清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急性心肌缺血患者的IMA水平。检测120例急性心肌缺血患者2h内及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MA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各组冠心病患者SA、UA和AMI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IM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T段变化进行比较,两组IMA的结果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与UA两组患者ST段的压低或抬高对血清IMA的值没有影响。结论IMA对于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早期诊断意义,并可评估心绞痛患者的缺血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是一种新型心肌缺血标记物,有望弥补传统心肌损伤坏死标志物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间延迟的不足,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就缺血修饰白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识别和危险分层至关重要,既可降低高危患者病死率,又可降低非心肌缺血患者的收治率。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I MA)是心肌缺血标志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其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定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缺血修饰白蛋白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连义  吴宝水  张继领 《医学综述》2009,15(21):3239-3241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近年来发现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即可出现的血清标志物。进一步的研究证实IMA是心肌缺血标志物而非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诊胸痛患者的危险分层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IMA并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所特有的标志物,在急性脑卒中、肺梗死、难产、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甚至正常妊娠妇女中均发现可以升高。本文综述了IMA在各种疾病时的表现及对IMA结果的校正,以便更客观地认识IMA。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2012年本院ACS患者50例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健康对照50例;再将患者分为缺血性组和非缺血性组,检测IMA、CK-MB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IM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缺血性组的IMA显著升高,与非缺血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为16.35(6.24-46.21),CK-MB的OR为2.13(1.12-6.11)。IMA对AC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85%,CK-MB则为56%和61%, IMA对心肌缺血和非缺血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结论:IMA对心肌缺血性疾病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新春  刘志琴  李小红 《医学综述》2012,18(8):1245-1246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变化,以探讨IMA对AC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对照组人群及发病12 h内ACI、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MA、肌酸激脢(CK-MB)及肌钙蛋白T(cTnT)值。结果 UA及AMI组患者血清IM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A组cTnT及CK-MB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CI患者血清IM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均显著低于UA及AMI组。结论UA及AMI患者血清IMA均显著升高,提示IMA形成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而非心肌细胞坏死所致。IMA可作为诊断ACS的标志物,但因ACI患者IMA也升高,故IMA诊断ACS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不伴胸痛症状的ACS,是指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由于患者缺乏特征性胸痛,临床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影响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通过本组21例患者分析,希望对这类患者更快地作出诊断,给予适当的治疗,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金芳 《医学综述》2008,14(17):2640-2642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缺血标志物,它是第一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销售的心肌缺血标志物。利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含量,作为检测早期心肌缺血的指标。多方面研究证明,IMA可敏感的反映心肌缺血状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指导治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检测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