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燕婕  饶君  范文 《微循环学杂志》2013,(4):30-31,I0001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提供早期实验诊断依据。方法: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骨折组,n=87)于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天和第3天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和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变化,并与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n=43)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骨折组手术前凝血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天、第3天,骨折组患者D-D、FDP较术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PT、APTT和TT与术前和对照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查对早期诊断和防治老年股骨头骨折手术后DVT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功能检测在创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03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功能检测,n=53)和对照组(凝血功能检测,n=50).分析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血制品使用量和输血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输血24 h后,观察组PT、APTT、T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血浆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及红细胞使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功能检测在创伤患者输血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实时监测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血制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炎症症状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24例SIRS患者随机化分为一般治疗组和CRRT治疗组,每组12例。一般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及敏感抗生素治疗;CRRT治疗组患者采用CRRT治疗,连续7 d;另设健康对照组12例。于入院当天及治疗后第1、3、5、7天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呼吸、心率,计数外周白细胞数量,并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血钾、血肌酐和HCO3-水平;分别抽取肝素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法检测血浆中TNF-α、IL-1β、IL-17水平和PBMC中NF-κB活性;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BMC中TLR2和TLR4 m RNA的表达。结果 CRRT治疗可明显减轻SIRS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症状,降低血浆TNF-α、IL-1β、IL-17和CRP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强于一般治疗组;CRRT治疗可时间依赖性地降低SIRS患者PBMC上TLR2、TLR4 m RNA表达和NF-κB活性,且治疗后各时间点的TLR2、TLR4 m RNA表达水平和NF-κB活性均显著低于一般治疗组。结论 CRRT可时间依赖性地缓解SIRS患者病情,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表达和NF-κB活化而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分析不同肺部疾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测定95例涂阳肺结核、110例结核性胸膜炎、38例肺炎及45例肺癌患者入院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不同疾病组之间以及与健康对照组测定水平的差异。结果:涂阳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和肺癌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阳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明显高于肺癌组(P0.05)。所有疾病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结核性胸膜炎组最高;结核性胸膜炎组和肺癌组高于细菌性肺炎组和肺结核组(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有利于临床医师了解上述患者凝血功能和/或血栓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早期凝血、纤溶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了不进行亚低温治疗外其他治疗方法与亚低温治疗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伤后1年对两组患者预后按GCS进行评估。结果:亚低温组与对照组患者伤后入院第1天及第3天各指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住院后第7天检测,对照组PAI-I、t-PA、IL-8值较亚低温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T-Ⅲ值显著低于亚低温组(P0.05);GO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轻残+中残)率明显高于常温治疗组(P0.05),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低于常温治疗组(P0.05)。结论: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及炎症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以早期凝血纤溶及炎症指标作为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亚低温的疗效并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联合凝血酶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7-2021-05廊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萘洛尔联合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停止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91%vs 74.55%,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或升高更明显(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等血栓前状态(PTS)检测指标的意义。方法:对78例CKD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组的vWF、DD和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KD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缩短(P<0.05),vWF、DD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明显升高(P<0.01或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体积(PCT)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常规检测vWF、DD、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指标,对CKD患者PTS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炎症反应与造影剂肾病(CIN)的关系。方法:239例NST-ACS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n=68)及非SIRS对照组(n=171)。两组患者均行PCI,观察PCI术前及术后3天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和CIN发生率。结果:术前,SIRS组hs-CRP和IL-6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NGAL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hs-CRP及IL-6均较术前降低,NGAL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组hs-CRP、IL-6及NGAL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SIRS组CIN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PCI治疗NST-ACS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CIN发生的因素之一。NGAL可能不是CIN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液透析(血透)和肾移植前后凝血-体外血栓形成指标的变化。方法:CRF病人53例,46例采用血透治疗,7例采用同种异体肾移植。分别于治疗前、血液透析10次后、肾移植18个月后检查血浆内皮素-1(ET-1)、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以及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和重量。结果:CRF患者ET-1增加,AT-Ⅲ降低,体外血栓较长、较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均<0.01;血透治疗后ET-1有所降低,AT-Ⅲ有所增加,但体外血栓长度和重量无显著变化(P>0.05);肾移植治疗后血浆ET-1、AT-Ⅲ以及血栓长度和重量均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均<0.01,接近健康对照组水平。结论:ET-1和AT-Ⅲ异常变化可促进CRF患者凝血功能增强和血栓形成,肾移植能改善凝血功能,防治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粗隆间骨折患者不同抗凝起点的凝血功能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粗隆间骨折患者216例,随机分为术前抗凝组(108例)和术后抗凝组(108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术前抗凝组入院后即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术前24小时停药,术后第1天恢复使用至第5周;术后抗凝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抗凝直至第5周。两患者组于入院时、入院第4天、术后第1天、第1、3、5周分别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照组仅于查体当天进行检测。结果两患者组入院时与对照组相比呈高凝状态。术后抗凝组高凝状态在术前呈逐渐加重的趋势,且在术后第1天再次显著增加;抗凝治疗1周后高凝状态得到较好纠正,其后凝血功能趋于平稳直至抗凝治疗第5周。术前抗凝组高凝状态在入院第4天已得到显著改善,术后第1天凝血功能仅有轻度增强,再次经过抗凝治疗1周后高凝状态得到较好纠正,直至抗凝治疗第5周。两组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抗凝治疗终点时(5周),凝血功能状态与对照组基础值类似,没有"矫枉过正"。结论粗隆间骨折患者呈高凝状态,入院后早期抗凝治疗能改善高凝状态,且不会明显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反应与血小板活性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48例AC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n=128)及对照组(n=220)。两组均给予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指标的差异,分析两组各种炎症因子水平与mPAR的相关性,并比较术后30天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SIRS组患者mPAR、hs-CRP、sCD40L、MMP-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hs-CRP、sCD40L、MMP-9水平与mPAR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术后30天,SIRS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血小板活化的原因之一,合并SIRS的ACS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血必净联合治疗对烧伤后脓毒症凝血功能及全身炎性反应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46例烧伤后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全身炎性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IL-6、IL-10、CRP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血必净联合治疗对烧伤后脓毒症可以改善凝血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探讨托伐普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稀释性低钠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并螺内酯、氢氯噻嗪联合利尿,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并口服托伐普坦利尿,疗程7 d,记录两组治疗3,5,7 d后血Na+达标比例、24 h尿量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变化,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3,5,7 d后血Na+达标比例与24 h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肝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渴(8.5%vs 6.7%)、尿频(2.1%vs 2.2%)、头晕(2.1%vs 4.4%)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治疗组有1例服药5 d后血Na+明显升高伴尿量显著增加而停药.结论:乙肝肝硬化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托伐普坦可显著增加尿量,恢复血Na+浓度,不良反应较轻,可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西医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治疗2周末,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心功能、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中医症状、心功能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淋巴细胞CD3+T细胞、CD4+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 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患者炎症反应、改善细胞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ω-3鱼油脂肪乳可改变肝移植后机体的炎症状态。 目的:观察ω-3鱼油脂肪乳对肝移植后炎症因子谱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36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前瞻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移植后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和相同的免疫抑制方案,实验组移植后第2天在中长链脂肪乳中添加ω-3鱼油脂肪乳,连用6 d;对照组中长链脂肪乳中未添加。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移植后第5,8天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素E2和白三烯B4等不同程度下调;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三烯B5等不同程度上调;移植后第8天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显著下降,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 (P < 0.01)。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实验组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 0.05)。说明肝移植后添加ω-3鱼油脂肪乳可调整促炎/抗炎因子平衡,纠正过度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替格瑞洛片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血凝状态、心功能及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27例AMI行PCI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n=63)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次-1,qd,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qd,口服治疗,观察组64例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次-1,qd,口服+替格瑞洛90 mg?次-1,bid,口服治疗,治疗3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心功能: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enddiameter,LVDEd)、左心室收缩末径(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end diameter,LVSE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细胞炎症反应:术前、术后3个月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3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1周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LVEF高于对照组(P<0.05),LVDEd、LVSEd、LAd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IL-6、IL-8、IL-18、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CE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片对AMI行PCI术后患者治疗,可提高凝血功能和心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背景:水动力清创系统联合银离子敷料和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治疗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四肢骨折中的疗效,简称“3P”疗法。 目的:比较“3P”疗法与传统清创换药修复开放性四肢骨折创面的效果。 方法:选择急诊就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放性四肢骨折共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采用“3P”疗法的试验组和传统清创换药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及疼痛程度。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3,5,7 d对照组白细胞显著高于“3P”治疗的试验组。治疗后1,7 d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试验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3P”治疗可有效抑菌。“3P”治疗试验组治疗后7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果表明水动力清创系统联合银离子敷料和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治疗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四肢骨折时可以有效的抗炎、抑菌并减少患者换药时产生的痛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与开放修补术对老年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0月至2016年1 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每组40例,两组分别实施传统开放修补术及腹腔镜微创手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应激反应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免疫反应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PCT、CD4+、CD8+、NK、IL-1、IL-6、TNF-α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两组PCT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2、7天实验组PCT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术后1、2天实验组PC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此外术后1、2天对照组CD4+、CD8+、NK较术前明显降低,IL-1、IL-6、TNF-α较术前明显升高,而实验组对应指标仅术后1天分别较术前显著降低、升高,且术后实验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更早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老年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此外由其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损害及炎症反应较开放修补术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CBP)对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8例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液净化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4例,两组均经常规治疗,血液净化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血糖(GLU)、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检测及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检测.结果 血液净化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明显改善,血液净化组治疗后血常规、电解质、BUN、Cr、IL-8、TNF-α的数据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能够降低炎性介质,改善脏器功能,从而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反应过程及预后,是治疗严重烧伤脓毒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