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ERCP和EST术的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ERCP)对胰胆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1) ,笔者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期间 ,配合医生对 5 8例胰胆疾病患者进行 ERCP,经造影显示胆管内有结石时 ,即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EST)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本组患者 5 8例 ,男 32例 ,女 2 6例 ,年龄 1 2~ 78岁 ,平均年龄 5 3.2岁 ,以上腹痛和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 ,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 2 7例 ,均行 EST术。1 .2 方法 :利用内镜操作技术 ,将十二指肠侧视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 ,寻找胰胆管开口的十二指肠乳头 ,…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诊断和治疗胰胆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我院内镜中心自2002年4月开展ERCP及EST以来共完成胰胆疾病诊断及治疗211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乳头狭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等,是当今临床医学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EST作为一项微创的治疗胆胰疾病的方法,其成功率可达90%以上,并取得了良好疗效。我科于2003年-2004年应用了弓形切开刀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共21例,显著提高了内镜治疗成功率。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RCP对各种胆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肝胆胰外科2007年3月~2010年12月完成的ERCP 1 003例,对其中175例(17.45%)常规影像学检查未能确定诊断而经ERCP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镜下可疑乳头或壶腹肿瘤局部活检,确诊后部分病人根治性手术.选择性胆胰管造影,动态观察胆胰管扩张情况并注意结石及占位特征及胆胰管造影剂排空情况,根据ERCP诊断结果采取相应内镜下治疗措施.结果 175例ERCP检查中,成功率98.29%(172/175).均经ERCP检查确定病因和/或定位诊断.61例胆总管结石行EST切开取石或碎石,其中60例胆总管结石及2例胆道蛔虫症一次取出成功;49例十二指肠乳头、胆管下段炎性狭窄行EST; 33例ERCP诊断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中1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0例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6例胆管癌及胰腺癌、2例胆管良性狭窄及2例硬化性胆管炎行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术(ERBD);1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中5例胆瘘病人经ENBD后痊愈,10例经胆肠吻合术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ERCP对部分胆胰疾病的诊断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诊断的同时加做内镜下治疗是ERCP的突出优势,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前经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胆、胰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在ERCP基础上发展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也相继在国内开展。我院消化科在2003年度共进行ERCP检查96例,其中73例进行了EST,取得较好较快进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病 ,并且是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胆总管结石多年来以手术取石为主要治疗方法 ,但手术创伤性大 ,合并症多 ,并且术后残余石及再发结石是外科治疗中的一大难题。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 ,在国外就报道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机械碎石取石术 ,使胆总管 相似文献
7.
ERCP及EST在胆胰疾病诊治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 )及EST(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术 )在胆胰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已日趋成熟。现就 50例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男性 2 2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3 2~90岁 ,平均 61岁。疾病分类 :不明原因阻塞性黄疸 1 0例 ,胆道残石伴化脓性胆管炎 5例 ,单纯胆总管结石 7例 ,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 1 5例 ,胆源性胰腺炎 1 0例 ,胆道蛔虫残骸 3例。所有病例均经过B超或CT检查。50例患者均行ERCP检查 ,1 0例不明原因黄疸经ERCP检查 ,诊断如下 :胰头癌 3例 (后经手术证实 ) ,胆管癌 1例 ,壶腹癌 2例 ,十二指肠大乳头炎性狭窄 2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RCP+EST+ENBD术中医护人员的配合。方法:对58例患有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EST+ENBD术。结果:58例患者全部成功完成了手术。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EST+ENBD属于介入和微创手术,而术中的医护人员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脂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及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1].但ERCP及EST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可发生相关并发症,根据Cotton等[2]对11 497例ERCP的总结,ERCP的相关并发症为4.0%.因此,切实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及防止并发症的关键.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行ERCP及EST治疗胆总管结石1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总管取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例ERCP取石患者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11例发生并发症经及时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良好的心理指导、术中熟练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内镜及其附属器械的迅速发展,伴着现代医学"微创"和"介入"观念的深入人心,ERCP在胰胆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开辟了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ERCP在胆胰疾病的诊疗价值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B超、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超、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9月胆总管结石患者214例,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结石为诊断标准,对B超、MRCP、ERCP3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99%,显著高于MRCP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8,P<0.01);MRCP的敏感性亦明显高于B超(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1)。B超、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特异性分别为92.8%、92.9%、100%,3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性为93.3%,显著高于B超(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37),但与ERCP(9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95)。结论 B超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可作为最基本的检查手段,MRCP和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CP可部分替代诊断性ERCP,ERCP具备诊断及治疗双重效果,地位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7.
贾丽华 《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2004,2(11):72-74
胆源性胰腺炎是胆道结石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对胆源性胰腺炎急诊(24h内)或早期(72h内)行ERCP(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加EST(乳头括约肌切开)进行治疗,同时护理人员给予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以及并发症的护理,可有效地避免胆道脓毒症(急性胆管炎)的发生,治愈率高。笔者从2003年3月~2004年3月对18例胆源性胰腺炎行ERCP加EST治疗的患者施行了规范合理的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导丝进入胰管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及置放胰管支架对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计1 217例次ERCP术[均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临床资料,比较导丝进入胰管组(74例)、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胰管支架组(64例)及导丝未进入胰管组(1 079例)3组间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发生率,分析导丝进入胰管对胰腺炎的影响及其支架对预防PEP的作用。结果导丝进入胰管组、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胰管支架组及导丝未进入胰管组PEP发生率分别为6.76%、6.25%、2.13%。导丝进入胰管组、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支架组PEP发生率显著高于导丝未进入胰管组(均P<0.05);导丝进入胰管组与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支架组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丝进入胰管是诱发ERCP术后胰腺炎的因素,而导丝进入胰管后放置胰管支... 相似文献
19.
20.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开发,是消化内镜治疗史上的一项突破性进展,能够代替一部分外科手术对胆胰疾病的治疗,使病人免受手术之苦.现将我院2002~2005年来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的47例胆胰疾病患者的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