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对黏膜免疫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艳  蒙珊  雷宇  朱英 《中国针灸》2005,25(8):594-596
目的:探讨针灸在黏膜免疫及黏膜相关疾病中的调控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近10年来国内有关黏膜免疫的研究成果,从临床及作用机理方面进行总结,分析针灸在治疗黏膜相关疾病中对黏膜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结论:针灸对局部黏膜免疫系统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是针灸疗法防治黏膜相关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为针灸治疗黏膜相关疾病提供了更可靠的依倨.  相似文献   

2.
超声针灸的研究进展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针灸是将一定的超声能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腧穴,以达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上世纪末就已运用于临床。本文在回顾国内外超声针灸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超声针灸的研究现状主要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方面阐述,机制探讨则从三个方面展开:1)超声生物效应,2)超声对细胞的溶解效应和非溶解效应,3)超声针灸对穴区肥大细胞的作用。在"肥大细胞激活产生的炎性反应是针刺效应产生的始动环节之一"的观点基础上,认为超声针灸的疗效与超声生物效应及超声引起的细胞效应尤其是肥大细胞激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灸防治组织纤维化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慧荣  吴焕淦  张卫  崔云华 《中国针灸》2004,24(10):667-669
组织纤维化是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共同的病理改变,它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对针灸防治以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相关疾病研究表明,针灸防治组织纤维化具有良好潜力,同时也存在着重视不足、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通过对近年来针灸防治组织纤维化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充分认识组织纤维化在疾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组织纤维化病因病机的研究和针灸防治纤维化的研究,筛选有效穴位与疗法.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疗效,临床研究众多,但相关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微生物-肠-脑轴被证明与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了微生物-肠-脑轴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阐述了针灸通过调控微生物-肠-脑轴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基础及可行性,以期为研究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具体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内脏高敏感是目前公认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临床上会导致非糜烂性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1]和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生发展过程复杂,包括外周和中枢多个因素的作用,临床尚缺乏能够直接抑制内脏痛觉的药物[2],而针灸对此确有显著疗效[3].针灸作为中医界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影响肥大细胞的数目和功能对内脏高敏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4].有研究表明,影响内脏高敏感发生发展的因素中有两个关键因素是外周的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Cortisol Release Factor,CRF)和肥大细胞[5,6].肥大细胞(mast cell,MC)作为机体的免疫细胞参与众多生理病理过程,在内脏高敏感的发生方面,MC可能是内脏和神经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种中间媒介[7].现就肥大细胞在内脏高敏感性的发生及针灸治疗中的作用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老年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近年来研究表明针灸对AD的防治效果明显,其具体作用机制与调节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搜集整理近十年来从突触可塑性方面开展的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研究成果并进行综述,阐述其内在规律,为今后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抗应激性损伤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回顾近10年来国内有关针灸抗应激性损伤机理研究的成果,总结分析针灸在应激状态下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结论针灸对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是针灸防治应激性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为针灸治疗应激相关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灸消除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归纳分析了近年来有关针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阐述了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及针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研究现状。认为针灸在消除运动性疲劳、改善机体运动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今后应注重推广无创痛穴位疗法,并从多途径多环节探索针灸防治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述肥大细胞及P物质在机体疾患状态时敏化腧穴处和针灸腧穴后局部组织之间的变化及其联系,并结合经络感传现象,探讨肥大细胞及P物质与经络的关系。并推测肥大细胞与P物质对经络现象的影响,以此协助明确经络感传机制的研究,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脑出血的机理研究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高.针灸防治脑出血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目前,针灸治疗脑出血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脑出血后脑水肿、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神经电生理、生化、免疫学、病理学等方面,对于探讨针灸防治脑出血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10年的相关文献,介绍了针灸防治脑出血实验研究进展,阐述了针灸防治脑出血现代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