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T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形成自然玫瑰花结,该试验已应用于临床,作为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之一。人淋巴细胞也能与小鼠或猴红细胞形成自然玫瑰花结,被认为是B淋巴细胞或其亚群的标志。多种哺乳动物淋巴细胞与异种动物红细胞在试管内也有形成自然玫瑰花结的特性,并可分别表示动物T或B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状态。免疫学研究,诸如疫苗免疫效果的观察,治疗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微生物对免疫器官的作用等,往往需要制备适当的动物模型,而这些动物血标本是否能进行自然玫瑰花结试验,以及正常指标如何,也应有  相似文献   

2.
人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因其能与羊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环而加以鉴别与分离。Moretta及同事依据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的IgM(Tu细胞).及IgG(Tr细胞)Fc受体,将其分为若干亚群。目前,藉以能检测T细胞表面某些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为确定T淋巴细胞的亚群提供了又一种方法.近来Reinherz等以及Kay与Horwitz等用Fc受体法及单克隆抗体反应法比较了T淋巴细胞的亚群,认为Tr细胞可能不是T淋巴细胞的亲系。本文报道Tr细胞的一定特征,这些特征是用能以识别T细胞表面其它抗原的  相似文献   

3.
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人和小鼠淋巴细胞的玫瑰花环形成已有报道。而用它研究猪淋巴细胞的玫瑰花环形成则未见报道。本文用玫瑰花环试验区分猪淋巴细胞的亚类,用扫描电镜观察淋巴细胞在形成瑰玫花环时及在PHA刺激后的形态变化。材料与方法淋巴细胞来源:全血取自10月龄黑色肉用猪。聚蔗糖-泛影葡胺混合液分离淋巴细胞。玫瑰花环试验方法见文献5。PHA刺激淋巴细胞方法与转化试验相似。扫描电镜标本制备:玫瑰花环细胞或PHA培养淋巴细胞以0.5%戊二醛固定后轻滴于盖玻片上,细胞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进行E及EAC玫瑰花形成试验的同时,对比观察了猪、鼠红细胞的玫瑰花形成试验。MRBC玫瑰花正常值为16.18±5.43%,RRBC玫瑰花正常值为17.45±6.54%,两者无大差别,并且可能都代表B细胞的一个亚群。PRBC玫瑰花正常值为25.92±6.74%,推测可能系活性T细胞的标志。这两种试验操作简易,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并对其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E玫瑰花形成及其临床应用是观察淋巴细胞受体的方法。建立玫瑰花试验的方法很多:如观察B细胞SmIg受体、C_3受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受体的EA、EBV和HuBLA玫瑰花试验,观察B细胞及单核细胞受体的AEC、EA—OX和AgG—IgG玫瑰花试验,观察T细胞的绵羊红细胞受体和人类T细胞抗原的抗体受体的E和HuTLA玫瑰花试  相似文献   

6.
淋巴细胞是人体内的免疫活性细胞,根据细胞表面标记和功能不同,淋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K细胞三群。各群淋巴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行使不同的功能,因而检查各群淋巴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功能,有助于了解一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免疫反应机理,为临床防病治病提供依据。各群淋巴细胞之间表面标记的差异是体外检查各群淋巴细胞的依据之一。目前检测T淋巴细胞数量的方法首推羊红细胞玫瑰花环形成试验(下称E-玫瑰花试验)。本文就该试验的原理、方法、意义及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运用间接葡萄球菌A蛋白(SPA)花环法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试验,对6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盆血患者进行了瓣证分型及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检测,并观察了再障灵对其调整作用和临床疗效。结果各证型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紊乱的程度不同;红细胞C3b受体数量减少,免疫功能低下;再障灵能够调整纠正各型紊乱了的T淋巴细胞亚群(P〈0.0005 ̄0.0001),提高红细胞C3b受体数量(P〈0.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转移因子注射液用于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及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转移因子是猪、牛等动物脾脏产生的一簇多肽或蛋白质激素,具有促使淋巴于细胞分化及产生有细胞免疫活性的T细胞亚群的功能。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绵羊血红细胞(SRBC)受体,即E受体。将分离的T淋巴细胞与SRBC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与SRBC结合形成E玫瑰花环。T淋巴细胞经45℃加热1h处理可脱去E受体,转移因子町使T淋巴细胞的E受体恢复。本文采用脱E受体的E玫瑰花环试验测定转移因子的活性并对E玫瑰花结、淋巴细胞及脱E受体淋巴细胞稳定性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陈超  李华峰 《浙江医学》2015,37(3):229-231
目的 研究放疗前后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以68 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另外选取健康献血者40 例作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病例组患者放疗前、接受6 周放疗后及对照组血清中T细胞亚群水平,使用受体黏附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病例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T 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高于对照组(P<0.01);放疗后1 周,病例组的CD4+T 细胞比例、肿瘤红细胞花环(DTER)、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RBC-C3bRR)进一步下降,而CD8+T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同放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放疗后3 个月病例组CD4+T 细胞比例、DTER、RBC-C3bRR 逐步升高,而CD8+T 细胞比例及RBC-ICR逐渐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同放疗前及放疗后1 周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低下,放疗刚结束时,细胞免疫抑制作用为主导,放疗结束3 个月后,红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逐渐恢复。放疗可有效减少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及T 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应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渗入法研讨PWM诱导人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及其调节。实验表明,PWM细胞对LPS激活的B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受40Gy辐照后,它的作用显著下降,但仍有一定加强效应。PWM细胞对PWM激活的淋巴细胞转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ConA和PHA激活的细胞无效。用玫瑰花环法分离T、B细胞,CD4、CD8和B3株单克隆抗体(McAb),以亲和层析和Panning法分离各淋巴细胞亚群,分别研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与绵羊红细胞形成自然玫瑰花的小鼠淋巴细胞在各种免疫器官和外周血内的分布。发现胸腺、脾脏、淋巴结细胞成花率最高,血液次之,骨髓最低。将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与自然玫瑰花形成试验相结合,初步分析了成花细胞的类别,结果发现55.2%成花细胞ANAE阳性,说明大多数成花细胞是T细胞。但ANAE阴性淋巴细胞中也有35%成花,ANAE阳性和阴性细胞成花率无显著差异,说明非T细胞也能成花。鉴于骨髓内有11%细胞成花,因而认为B细胞也能形成玫瑰花。  相似文献   

12.
应用OK系列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胆囊和胆石病患者胆囊中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分布及其比例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胆囊仅有少量各型淋巴细胞亚群散在分布,T淋巴细胞占多数;胆石病胆囊中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显著增加,TH细胞、B细胞和IgA+细胞增加最多,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显著增强,以体液免疫明显。提示胆石病患者胆囊损害、纤维化及胆石形成可能与胆囊各淋巴细胞亚群间比例失调及分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其与病理学分期及转移率、转移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红细胞花环法和125I释放法测定56例各期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变化,并和健康对照组相比。结果:食管癌患者总T淋巴细胞数目、TH细胞降低、Ts细胞升高、TH/Ts比值及NK细胞活性降低(P<0.05),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食管癌的病理分期及转移情况有关。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显著的免疫抑制现象,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于判定食管癌病情进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OK系列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胆囊和胆石病患者胆囊中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分布及其比例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胆囊仅有少量各型淋巴细胞亚群散在分布,T淋巴细胞占多数;胆石病囊中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显著增加,TH细胞,B细胞和IgA^+细胞增加最多,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显著增强,以体液免疫明显,提示胆石病患者损害,纤维化及胆石形成可能与胆囊各淋巴细胞亚群间比例失调及分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凋亡,初步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在特发性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IT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栗ITP患者CD3^+、CD4^+和CD4^+CD25^+T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面Fas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T淋巴细胞凋亡敏感性增加。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T细胞免疫调控亚群(CD4^+CD25^+)凋亡增多,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亚群免疫下调作用降低,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肿瘤免疫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所以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体外测定细胞免疫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E玫瑰花试验比较简便,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应用。 E玫瑰花试验的原理是由于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绵羊红细胞的受体,因此当二者相遇时,T淋巴细胞能吸附绵羊红细胞,在其周围绕有数量不等的绵羊红细胞,形状宛如花结。1973国际免疫学会已公认这是T淋巴细胞的特征之一。通常以周围有3~4个绵羊红细胞即算作一个花结。根据花结形成速度的不同,可将花结分为两种:“早”玫瑰花结(Early rosette)  相似文献   

17.
机体的免疫功能与淋巴细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根据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功能及其表面标记的不同,可分为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两群,在自然条件下,人体 T 淋巴细胞能结合绵羊红细胞(SRBC)而形成玫瑰花办样的细胞(ERFC)。现已确认,这种玫瑰花办形成是 T 淋巴细胞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8.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倪世宏,艾艳华,缪薇马鞍山钢铁总公司医院儿科(243000)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T淋巴细胞为了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我们应用单克隆抗体(M。Ab)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了外用血T细胞...  相似文献   

19.
李妮 《广西医学》1997,19(1):29-30
将71例Graves氏病患者分为末治疗组(GDⅠ)和治疗组(GDⅡ),观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同时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TT3、TT4。结果显示:GDⅠ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失调,GDⅡ组两者功能均有改善,但未恢复正常。提示(1)Graves氏病发病机制除T淋巴细胞功能失衡外,可能与红细胞免疫功能失调也有密切的关系。(2)抗甲状腺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3)甲  相似文献   

20.
胃炎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建斌  崔勤  张雪  蒋永培 《医学争鸣》2000,21(7):S155-S156
目的 对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中药胃炎康治疗的疗效观察,了解胃炎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西药为阳性对照组,治疗3mo为1疗程,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血中淋巴细胞转化率、E-玫瑰花结形成率、T细胞亚群分类值的变化。结果 胃炎康能显著提高生萎缩性胃炎患者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形成率(分别为P〈0.05,P〈0.01),能显著提高OKT3,OKT4及OKT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