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细胞癌的B型超声诊断(附44例临床病理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510180)徐绍芬自1987~1995年经本院B超首诊,并有CT扫描、肾盂静脉造影及手术,经病理确诊的肾细胞癌病例44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首经B超诊断肾...  相似文献   

2.
陈良 《上海医学影像》2008,17(2):123-1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脏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肾肿块声像图和彩色血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中透明细胞肾癌18例;嫌色肾细胞癌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出血性肾囊肿1例;均有手术及病理结果。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各种肾肿瘤的声像图和血供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观察肾细胞癌超声造影灌注特征,对肾细胞癌进行病理分型.方法 对42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开始显影、达峰及消退的全过程,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值.结果 本组肾细胞癌中肾透明细胞癌31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癌5例.28例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呈富血供表现,即快进慢退高增强的造影模式.本组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及3例肾透明细胞癌呈乏血供表现.时间-强度曲线显示,肾透明细胞癌的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明显快于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其峰值强度及消退强度也明显高于二者(P<0.05).将肾细胞癌按其最大直径分为三组:小肿瘤(≤3 cm)、中等肿瘤(3~5 cm)、大肿瘤(≥5 cm).嫌色细胞癌超声造影全部呈均匀增强;乳头状癌小肿瘤组呈均匀增强,中肿瘤组呈不均匀性增强;肾透明细胞癌小肿瘤组以均匀增强为主,大肿瘤组全部为不均匀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提供不同肾细胞癌微血管灌注特征,为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与病理对照分析,总结肾乳头状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乳头状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病理主要分析肿瘤的位置、大体观及镜下观.结果 本组11例肾乳头状细胞癌病理均显示有包膜,9例(9/11)肿瘤内部出现囊性坏死区,11例(11/11)肿瘤内部乳头状结构均>75%,内部血管纤细稀少;超声造影时,9例(9/11)表现为全程低增强,2例(2/11)为慢进并快退,7例(7/11)可显示包膜,9例(9/11)显示囊性坏死区.结论 超声造影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肾乳头状细胞癌少血供、易出现囊变及坏死的病理学特征;熟悉肾乳头状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CDFI超声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FI超声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二维及CDFI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38例肾肿瘤,超声确诊肾细胞癌34例,超声符合率89.5(34/38),其中Ⅰ期3例,占8.8%(3/34);Ⅱ期5例,占14.7%(5/34);Ⅲ期11例,占32.4%(11/34);Ⅳ期15例,占44.1%(15/34),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超声检查肾细胞癌,可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多层螺旋(MSCT)增强扫描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细胞癌术前MSCT的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2例中,28例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CT增强扫描特征为皮质期肿瘤增强部分与肾皮质增强相似(可达146~175HU),肾实质期肿瘤内对比剂轻微廓清,肾盂期明显廓清呈相对低密度;4例为颗粒状细胞癌,三期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无增强到轻度增强(CT值38~55HU)。32例肾细胞癌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为100%,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6.42%。结论肾细胞癌的MS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对术前肿瘤的诊断和判断肾细胞癌肿瘤细胞的类型、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肿瘤病例,对照手术前B超诊断,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肾肿瘤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材料与方法:本文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手术前有B超诊断结果。超声仪器为RT-30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对患者作上腹部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及声触诊声像图特征,试图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声触诊表现,比较以上3种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及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清晰显示肿块边界,且肿块大于常规超声检测值.常规超声检查肿瘤血供多不丰富,但超声造影显示多数肿瘤为富血供.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本组资料规律不十分明显,但坏死区及假包膜显示优于常规超声有显著意义.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显示肿块剪切波速低于周边肾实质有显著意义.结论 声触诊技术有助于发现边界不清肾透明细胞癌,并提供其质地新信息.超声造影有助于肾透明细胞癌早期诊断、乏血供部分及一些重要病理特征显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脏实性肿瘤的常规超声表现及造影表现,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实性肿瘤的超声表现及造影表现特点.结果 86例肾脏实性肿瘤中恶性病变63例:透明细胞型肾癌(CCRCC)4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9例,嫌色细胞型肾癌(CHRCC)11例;23例为良性病变:肾血管平滑肌...  相似文献   

10.
肾恶性肿瘤超声造影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的超声特征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细胞癌(RCC)8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88例RCC中,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7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6例,嫌色细胞肾细胞癌(CRCC)4例,肾母细胞瘤4例,转移性肾癌2例(乳腺癌1例、淋巴瘤1例)。超声造影呈"快进快退"75例,"快进慢退"10例,"慢进慢退"3例。结论超声造影对早期肾细胞癌的明确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肾细胞癌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肾细胞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5例肾细胞癌患者分别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比较两种成像方法在肾细胞癌中的灌注特征及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其中肾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54例,肾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4例,肾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结果 肾细胞癌在超声造影和增强CT中的灌注特点表现为"快进快退"者分别为76.9%(50/65)和83.1%(54/65).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细胞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60/60)、60.0%(3/5)、92.3%(60/65);增强CT鉴别诊断肾细胞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7%(58/60)、40.0%(2/5)、78.5%(51/65).超声造影对肾细胞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增强CT(P<0.05);而两者对肾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作为诊断肾细胞癌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的声像图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肾脏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结果 18例中超声诊断15例,误诊3例,诊断正确率83.33%.其中透明细胞癌囊性变7例,囊性肾细胞癌(透明细胞型)5例,多房性肾细胞癌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囊性壁上见透明细胞癌1例,肾母细胞瘤1例.结论 囊性肾细胞癌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了解其声像图特点能明显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分析在鉴别乏血供肾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乏血供肾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对其进行造影定量参数分析,其中肾透明细胞癌20例、肾乳头状细胞癌11例、肾嫌色细胞癌8例,对三种不同病理亚型乏血供肾癌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及定量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增强后肿瘤形态、增强类型及消退方式在乏血供肾透明细胞癌(ccRCC)、肾乳头状细胞癌(pRCC)及肾嫌色细胞癌(chRCC)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不规则、不均匀增强、慢退对于乏血供肾癌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CEUS检查不同病理亚型乏血供肾癌的定量参数比较,结果显示三种肾癌的上升时间(RT)和达峰时间(TTP)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cRCC的达峰强度(IMAX)和AUC明显高于pRCC和chRC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特征及其定量参数分析在鉴别不同病理亚型乏血供肾癌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提高其诊断准确度,为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灰阶超声造影与肾细胞癌的血管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肾细胞癌灰阶超声(谐波)造影增强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病理组织分级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地对47例肾细胞癌进行灰阶超声造影扫描.并对该47例肾细胞癌的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进行微血管染色及计数,分析肾细胞癌微血管密度与肿瘤强化程度及病理组织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肾细胞癌47例的微血管密度[3.0~58.7条/400倍视野,平均(40.9±12.6)条/400倍视野]与肾细胞癌的强化程度[2.28~29.36 dB,平均(14.94±6.14 dB)呈极显著相关(r=0.782,P<0.0001),肾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与病理组织分级(G1=20例、G2=16例、G3=11例)显著相关(r=0.319,P=0.029),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临床分期r=0.148,,P=0.32,未见二者有显著相关.结论 肾细胞癌灰阶超声造影其强化程度与微血管密度 (MVD) 极显著相关,可作为反映肿瘤MVD的参考参数.  相似文献   

15.
小肾癌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小肾癌(直径≤3.0 cm)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正常肾实质的回声比较,观察肿瘤回声水平并分为5种声像图类型.同时观察肿瘤周缘回声征象.部分病例进行了彩超检查.结果小肾癌的灰阶超声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28.6%,病灶最小直径仅为1.2 cm,与其他影像学比较同样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内部呈低回声和分隔囊状无回声以及周缘高回声可考虑为超声诊断小肾细胞癌的主要声像图特征.结论灰阶超声对早期发现小肾细胞癌有较大帮助,联合彩超和CT能更为提高小肾细胞癌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彩超诊断小肾细胞癌技术特征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个肾细胞癌(包括58个肾透明细胞癌,7个乳头状细胞癌,5个嫌色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对比观察肿瘤及瘤旁肾皮质显影过程,检测指标包括开始增强方式、消退方式、到达时间、达峰时间、达峰强度及消退强度(后4项由时间-强度曲线得到).结果 53个透明细胞癌表现为肿瘤开始增强较肾皮质早或同时,消退较慢,肿瘤内造影剂灌注量多于肾皮质,即富血供表现.以富血供表现诊断透明细胞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为100%和91%.其余肾细胞癌为乏血供表现,其中嫌色细胞癌全部以均匀增强、消退期肿瘤周边出现高增强晕环,达峰强度稍低于肾皮质为特征性表现;乳头状细胞癌及乏血供透明细胞癌造影表现有交叉.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及定量参数在鉴别诊断肾脏肿瘤(≤4cm)病理类型中的价值。方法比较125例肾脏小肿瘤的CEUS特征及量化参数间的差异,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肾脏小肿瘤与肾皮质间的CEUS量化参数的差异。结果灌注模式、增强程度及消退方式在肾透明细胞癌(RCC)、肾乳头状细胞癌(PRCC)、肾嫌色细胞癌(CRCC)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进、高增强、快退对于诊断肾脏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CC的上升支斜率(K)高于AML、PRCC,曲线下面积(Area)高于AML和CRCC,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C的Area和K均高于肾皮质(P0.05),AML的K值高于肾皮质(P0.05)。结论灌注模式、增强程度、消退方式以及超声造影量化参数能够为鉴别诊断肾脏肿瘤的病理类型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超声特点及病理基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8例肾嫌色细胞癌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超声检查。结果7例表现为肾中部实质不均匀低或等回声肿块,其中2例肿块外周部可见少许血流信号。1例表现为肾盂内低回声肿块并伴环状钙化。结论虽然肾嫌色细胞癌确诊靠病理,超声仍有助于它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检出和诊断率.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1例肾细胞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肾细胞癌多数体积较小,边界清,向外突出引起肾脏形态改变,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肿瘤回声多样,呈低回声、中等回声、中强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论 随着超声仪器分辨率的提高,对无症状肾肿瘤特点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在大量健康人群进行体格检查中,超声是发现肾细胞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肾透明细胞癌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46例(52个肿瘤)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资料。结果肾透明细胞癌超声声像表现较复杂,病灶表现为均匀性实性低回声16个,均匀性实性高回声14个,杂乱混合回声11个,单纯囊性4个,多房囊状并分隔厚薄不一7个;依据超声造影表现将病灶分为Ⅰ型32个,Ⅱ型9个,Ⅲ型11个。结论超声造影对诊断肾透明细胞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