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南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药资源调查、南药引种和北移试验、绿色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中药材GAP示范基地建设、南药品种整理和质量评价、南药资源的产品开发等六方面回顾了南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概况,认为此项研究与开发为逐步减少进口南药与节约外汇、确保药材生产达到“安全、高效、产量稳定、质量可控”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爪哇白豆蔻北移至广州地区的生物学特性作了较系统的观察,通过低温锻炼、控制人工授粉温度、种子繁殖等栽培试验,提出该药向高纬度范围扩大生产的可能性;对北移瓜哇白豆蔻进行了挥发油的分析及微量元素含量测定,说明北移后的该药与原产药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基本一致,为北移爪哇白豆蔻提供了具有药用价值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医传统“地道药材”的理论观点,以微量元素现代研究理论为指导,通过一系列实验,全面地、系统地研究我国重点发展的“南药”砂仁、白豆蔻的生物特性,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微肥对砂仁、白豆蔻植株生长、产量、质量、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影响。在广泛调查和研究砂仁、白豆蔻生物学特性后,进行了Zn\.Mn、B、Mo微肥肥效实验,对微肥对其产量、质量、化学成分、毒性及药理活性影响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正提起"南药"这个词,很多人感到陌生,认为是南方药材。原来中药材的品种里有部分来自国外,"南药"在中药行业内是进口药材的代称。在二千多年前,就有部分南药传入我国。从西域进口的有西红花、麝香、羚羊角、琥珀等;由安南进口的有肉桂、胖大海、薏苡仁等。到了隋唐时期,进口南药的品种不断增加。唐代本草学家李主编的《海药本草》就收载海外输入的药材。《海药本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有关“南药”的各种说法进行分析,将历来对“南药”的定义概括为进口药材说、热带产区说、南北地域说和其他4种说法,认为“南药”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并对“南药”概念作出了具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引种国外药用植物巴西人参是否可行,解决药源依赖进口的问题。方法用播种、扦插和组织培养等3种方法进行繁殖,在与原产地气候、环境相接近的地区进行栽培。结果栽培品长势很好,能正常开花结果,所产药材外观与原产地相似,主要成分的量相近。结论引种巴西人参可行。  相似文献   

7.
HPLC法评价引种栽培柴胡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北柴胡引种前后和不同品种柴胡的质量,为北柴胡优良种质的筛选和柴胡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HPLC柱前酸化法测定北柴胡引种前后和不同品种药材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结果柴胡皂苷a、d含量在北柴胡引种前后有差异,其中甘肃陇西种、山西陵川外引种引种后皂苷含量依然能保持较高水平,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纬度对皂苷含量的积累影响较大:将药材从高纬度引到较低纬度,皂苷含量升高;山西太谷和陵川种植地药材中皂苷含量均较高,表明两者的环境因素有利于皂苷的积累,可作为适宜种植地;北柴胡中皂苷a、d含量高于红柴胡。结论北柴胡皂苷a、d的积累受药材遗传因素和生长环境的共同影响,引种时应首选优质资源,同时进行种植地适应性考察,以保证药材质量;红、北柴胡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明其品种,确保药效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果皮解离特征以及种子粉末的显微特征观察对进口的爪哇白豆蔻及进口的白豆冠进行了显微鉴别的比较研究,补充了二种白豆蔻的显微鉴别指标。本文首次提供了二种白豆蔻的果皮解离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中药材栽培研究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源充沛,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着丰富的中药资源,它是我国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物质基础。中医中药学,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作为中医药的组成部分———中药材的栽培也倍受国家和人民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道地药材”基地的建立、濒危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短缺药材的扩大引种栽培,都取得很大成绩。特别是近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科技研究手段的应用,中药材栽培技术、选种育种、病虫害的生物防治、药用真菌的培养,也都取得新的成果。当今…  相似文献   

10.
引种檀香不同部位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进口檀香为对照,对广东湛江引种檀香同一植株的不同生长部位的药材性状、粉末特征及主要化学成份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部位的檀香质量差异较大。药用应选取下部心材为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巴戟天中蒽醌含量的方法,并初步比较不同产地巴戟天中蒽醌之间的含量差异性.方法:以丙酮为溶剂,1,8-二羟基蒽醌为对照品,在最大激发波长为425 nm,发射波长为513 nm处测定对照品及样品溶液的荧光强度.结果:在247.5~2970μg/L范围内,1,8-二羟基蒽醌溶液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不同产地巴戟天的游离蒽醌含量范围为29.26~69.95μg/g,结合蒽醌含量为3714.59~5830.39μg/g.结论: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巴戟天中蒽醌的含量,方法可靠、重复性好;不同产地巴戟天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的含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云南阳春砂仁的质量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云南阳春砂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5%,商品有左右全国砂仁市场之势。经调查云南产区生态环境较原产区广东阳春县为优,故表现出植株生长较高,果实较大,每室籽粒数较多等性状特征之差,这些差异并非是物种的变异,而是生态环境较好所致。从两地商品中的精油成分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也基本一致,认为影响云南阳春砂仁质量的酸味,两地商品均有,并都来源于假种皮,只不过云南商品果实较大,假种皮较厚,总酸含量较高,但是总酸均为无毒副作用的低分子有机酸,不影响砂仁的质量。因此我们认为云南引种区的阳春砂仁质量,与广东原产区的阳春砂仁质量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广东省内市售芝类生药商品种类及其药用情况,进行基源研究和生药学初步鉴定,为科学利用芝类生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市售芝类商品样品并调查其药用价值,利用生药鉴定方法研究它们的基源,描述其性状和显微特征。结果广东省内市场主流芝类生药商品均来源于多孔菌科,分属9属20种,可从子实体或菌核性状特征、管口、菌管等方面进行鉴定。结论广东芝类商品市场发展迅猛,但存在生药来源复杂、基础研究不足、野生资源快速减少和潜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建议规范市场、加强监管、保护资源和加大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4.
巴戟天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巴戟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龙脑、十六酸、十六酸乙酯、顺—9—十八烯酸等十五种化合物,并测定了其中各成分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忍冬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广东省分布的忍冬属植物进行了大量野外调查及馆藏标本研究。结果发现,广东分布有该属植物14种(包括1亚种1变型),且大多为药用植物,综合而言,在广东省大规模规范化种植(GAP)金银花药材时,中,南部地区应以山银花为主,粤北地区可选择红腺忍冬,忍冬和灰毡毛忍冬。广东省忍冬属植物自然资源破坏严重。应尽快建立该属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6.
巴戟天规范化种植基地不同农家类型的调查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为巴戟天规范化种植(GAP)的优良种质筛选和种苗繁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比较巴戟天规范化种植基地的不同农家类型,并采用形态解剖学及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植物学的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广东德庆县巴戟天GAP基地,有6种巴戟天农家类型,它们在生长习性,根,茎,叶,药材品质等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但花的形态构造及花粉粒的电镜扫描特征一致。结论 巴戟天的6个农家类型的形态差异属于种内变异;细心薯(小叶种)和玻璃薯这两种农家类型优于其他类型,在育种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海南特有维管植物的药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南特有维管植物的药用资源,以开发海南天然药物。方法:对海南特有维管植物进行资料研究和资源调查,以分析其药用价值。结果:海南共有特有维管植物101科620种,重点论述了33种特有药用植物的生境分布、特点及其药用价值。结论:海南特有维管种类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药用价值,应给予积极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对安徽马仁山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采取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和资料考证等方法,共记录76科、168属、276种药用维管植物,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0种.为该地区药用植物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巴戟天的产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巴戟天的适宜生长区域,为确定巴戟天种植产区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以广东省德庆县为道地基点,选取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海拔、土壤和降水量等关键生态因子,对巴戟天的适宜产地进行了分析.[结果]与巴戟天道地产区相似系数为95%.100%的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和广西,面积总和为110 371.9 km2,相似系数为90%~95%的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湖南、浙江等,总面积为85 761.5 km2.[结论]巴戟天的栽培发展应主要以广东和广西为中心.本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巴戟天的引种栽培及科学区划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