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不同时段尿液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上的结果比较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病例组:本院2006—05~2006—06期间住院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10~70(平均36.5)岁。经尿干化学法测定尿红细胞、白细胞阳性。均用一次性塑料尿杯收集上述人员的清洁晨尿、  相似文献   

2.
菌尿对尿液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菌尿对尿液分析仪(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U F100 和 M I D I T R O N 尿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的影响。方法  U F100 和镜检法、 M I D I T R O N 和单克隆潜血板法分别测定菌尿、非菌尿尿液的红细胞( 或潜血) ;另取健康人尿液加入一定浓度的细菌( 人工菌尿组) ,加入细菌前后分别用分析仪进行红细胞测定。结果 菌尿组 U F100 测定红细胞数假阳性率(215 % ) 明显高于非菌尿组(95 % ) ,两者经t 检验, P< 001 。 M I D I T R O N 测定菌尿组尿潜血假阳性率(195 % ) 明显高于非菌尿组(45 % ) ,两者经t 检验, P< 001 。人工加入细菌后尿液两种分析仪尿红细胞测定结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菌尿影响全自动和干化学尿沉渣分析仪的红细胞检测结果,这对尿液检验质量控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前瞻性观察16例肾功能正常患者造影前、造影后24,48h肾功能动态变化。造影后24h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无显著变化(P>0.05)、尿谷氨酰转肽酶(γ-GT)、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乳酸脱氢酶(LDH)较造影前显著增高(P<0.01)。造影后48hBUN,SCr显著增高(P<0.0l),尿γ-GT,NAG,LDH显著恢复(P<0.05);但仍明显高于造影前,差异有显著性(分别P<0.01,0.01,0.05)。提示在肾功能正常患者泛影葡胺对肾小管损害呈一过性,尿γ-GT是评估碘造影剂肾毒性亚临床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将48例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对.治疗组(28例)采用脉络宁和量子血疗治疗.与脉络宁对照组(20例)比较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结果.治疗组血流变 4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5~0.01),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对照t检验,纤维蛋白原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全血比粘度显示显著差异(P<0.05),其余两项指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脑溢血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和D—二聚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检测了61例脑溢血患者及119例健康人作对照的血液流变学11项指标,结果表明:脑溢血男、女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呈非常显著升高(P<0,001);血沉和血沉方程 K也明显升高(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患者除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外,其他指标均呈非常显著升高(P<0.01-P<0.001)。女性患者的某些指标比对照组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49例患者进行D-二聚体测定结果异常率为22.45%(11/49)。其中10例低、中、高切全血粘度升高,占90.91%(10/11),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检测结果显示,脑溢血患者存在全血粘度升高,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强,同时有血栓形成或溶栓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立厦门地区应用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沉渣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用AX4280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液离心镜检两种方法筛选出450 份正常尿标本,用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红细胞、透明管型,比较5~19岁,20~45岁和>45岁3个年龄段及不同性别间差异.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3项指标的参考值范围.结果 同一性别不同年龄段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和透明管型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透明管型外,同一年龄段男女红细胞、白细胞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5%可信区间的iQ200尿沉渣分析仪的参考范围:红细胞男性0~10/μl,女性0~13/μl;白细胞男性0~13/μl,女性0~16/μl;透明管型男女均为0~2/μl.结论 本文确立的尿红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参考值可信,可作为iQ200尿沉渣分析仪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7.
Diasys尿沉渣测定方法的参考值确定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目的:确定Diasys(R/S2003)尿沉渣测定方法的参考值。方法:用美国Diasys(R/S2003)尿沉渣分析仪对870名健康人混匀尿沉渣进行定量分析。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非参数检测中的秩和检验。结果:男性混匀尿红细胞为0-4个/μl,女性为0-6个/μl;男性混匀尿白细胞为0-5个/μl,女性0-10个/μl,各年龄组测值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健康人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数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有关。该参考值的确立,有助于尿液检验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及尿10 项的变化,进而指导治疗。方法 用 MA 4210型电脑化尿液快速分析仪测定100 例高热39 ℃以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前后及随机抽样100 例健康儿尿10 项。采集上午8 ~10 时新鲜尿液即刻送检。结果 尿蛋白(PRO) 、尿血(BLD) 、尿酮体( KET) 两组间阳性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1) ,上呼吸道感染病儿治疗前后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1) 。尿p H 值上呼吸道感染病儿(6 .3 ±1 .2)较健康儿(5 .6 ±1)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1) ,但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尿10 项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对机体的不良影响,适当地降温和补充热量是必要的。尿10 项检查不能代替尿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对UF-5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下检测尿沉渣白细胞与红细胞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检测的晨尿样本2876例,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显微镜观察,一组使用UF-5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白细胞、红细胞情况。白细胞、红细胞的UF-5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同显微镜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器检测红细胞与白细胞同显微镜下检测存在一定差距,临床上应采取两种方法互补进行检测,为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尿沉渣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对尿液标本采集后即刻、放置1h、2h、4h、6h尿沉渣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观察放置不同时间点尿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情况.[结果]室温、4℃温度下尿液标本放置4h、6h时红细胞计数、管型计数、大红细胞计数较即刻均显著下降,溶解红细胞均显著增多,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室温、4℃温度下尿液标本放置6h时白细胞计数较即刻显著下降(P<0.05);不同时间点上皮细胞计数、小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液标本放置时间对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检查结果影响较大,建议尽量在标本采集后4h内完成检测;标本放置温度对红细胞、白细胞、管型计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不同防腐剂对尿沉渣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找出一种较理想的防腐剂。方法用UF-100尿沉渣流式细胞仪在不同时间段同时检测含有不同防腐剂尿沉渣,计算出各组尿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细菌及上皮细胞均值,作各时间段尿沉渣有形成分变化曲线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戊二醛(C5H8O2)与叠氮钠(NaN3)混合防腐剂对尿红细胞、管型、细菌和上皮细胞有较好的防腐稳定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管型、细菌和上皮细胞数有8h、24h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NaN3对尿白细胞检测有较好的防腐作用。结论C5H8O2与NaN3是较理想的尿沉渣分析防腐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迪瑞FUS.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FUS-200的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等指标进行了评价,并用FastRead10尿沉渣定量分析板(简称FastRead10板)对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进行比对分析,检测FUS.200自动混匀能力。结果低、中、高值尿液标本中批内精密度(CV):红细胞分别为10.21%、5.18%、1.97%,白细胞分别为6.21%、2.35%、1.77%。FUS-200检测值与理论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红细胞:Y=1.005X+397.280,r=0.994;白细胞:Y=1.018X+133.458,r=0.992)。红细胞、白细胞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5%.0.22%、0。0.15%。FUS.200和FastReadl0板手工镜检两种方法对低、中、高值3个量级的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放置lh、2h的尿液与放置1h、2h后加人工辅助混匀的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的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FUS-200性能优良,自动化程度高,可用于临床尿沉渣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三种不同方法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差异。【方法】采用Diasys工作站(A法),UF-100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B法)、DiruiH-5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C法)三种方法同时检测2096例尿液样本中红细胞、白细胞及其他成分并分析差异。【结果】红细胞差异比对分析:B法和C法分别与A法俩俩配对组间比较均有差异显著性(P〈0.05),但B法与C法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比对分析:B法和c法分别与A法俩俩配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B法与C法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B法检测的180例红细胞和70例白细胞假阳性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尿液结晶。C法造成红细胞假阳性最主要的因素是非结晶以外的其他因素,该法红、白细胞假阴性率明显高于B法。【结论】A、B、C三种方法在尿液中红、白细胞病例检出率存在不同差畀。干化学分析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具有快速筛选、高效、自动化的特点,但由于尿液中有形成分干扰易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尿显微镜沉渣定量镜检对于细胞和其他有形成分形态学辨认准确,仍是其他仪器的检测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4.
王延群  公衍文 《检验医学》2011,26(12):858-860
目的探讨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简称UF-1000i)对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管型(CAST)检测的敏感性。方法对1 054例患者的尿液分别用UF-1000i、URISys-240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干化学法)及Diasys R/S2005定量分析工作站(镜检法)3种方法进行分析,并比较3种方法对RBC、WBC、CAST的检测敏感性。结果 UF-1000i检测RBC、WBC、CAST的阳性率分别为20.6%、20.3%、6.7%;干化学法检测出RBC、WBC的阳性率分别为24.5%、17.9%;镜检法检出RBC、WBC、CAST的阳性率分别为16.9%、20.5%、2.2%。3种方法RBC、CAST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F-1000i不能完全取代尿沉渣镜检,建议3种方法联合应用以减少检验误差,提高尿液分析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中老年男性晨尿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水平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收集432例中老年男性体检人群中段晨尿,根据患者年龄分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尿液AD7c NTP浓度,分析尿液AD7c NTP浓度分布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上海地区中老年男性晨尿AD7c NTP浓度呈偏态分布,测定结果中位数为0.478 μg/L,范围为0.001~9.58 μg/L,90岁以上年龄组晨尿AD7c NT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晨尿AD7c NTP浓度与年龄的相关系数为0.236(P=0.00).结论 晨尿AD7c NTP浓度与年龄相关,如用于AD辅助诊断需进一步规范合格样本标准和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Q-200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Sysmex UF-500i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及AX-4280尿干化学分析仪在尿液常规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521例住院患者晨尿标本,分别用AX-4280尿干化学分析仪、IQ-200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及Sysmex UF-500i尿沉渣定量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多个参数结果。结果 (1)3种方法对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检出率较一致。(2)3种方法对RBC检测敏感度略高于WBC的敏感度。(3)尿沉渣定量分析与干化学法结合能大大提高对RBC、WBC检测的敏感度。结论尿沉渣定量分析仪与干化学分析仪敏感度较高,二者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度,能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何秋蓉  李萍  王嘉南  余霆 《华西医学》2008,23(2):332-333
目的:研究分别用肌酐和渗透压校正随机尿、晨尿中的常规生化指标与24 h尿中对应指标含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患者同一天内的24 h尿、晨尿和随机尿,分别测定三种不同类型尿液中的蛋白、电解质(钾、钠、氯)、和尿酸UA的含量,其中晨尿和随机尿的结果分别以肌酐比值和渗透压比值表示,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秩相关分析。结果:随机尿、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和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相关性良好(P<0.05),相关系数约为0.8;随机尿、晨尿尿电解质/尿肌酐比值和尿电解质/尿渗透压比值与24 h尿电解质的相关性较差;随机尿、晨尿尿酸校正后没有相关性。结论:晨尿和随机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代替24 h尿蛋白的测定有标本收集方便易行的优势;用肌酐校正随机尿、晨尿尿电解质的临床评价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尿酸的测定仍须采用24 h尿标本。而晨尿、随机尿用渗透压做校正效果与肌酐校正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段尿微量清蛋白(u-MA)变化及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患者组(n=27)和健康对照组(n=30)连续3 d的晨尿、餐后尿、随机尿和24 h尿,进行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泌高峰为餐后尿(61.7±26.5 mg/L),其次为晨尿(58.9±23.5 mg/L)和24 h尿(56.6±13.2 mg/L),3者显著高于随机尿(37.2±21.4 mg/L)(P<0.05),且各时段尿微量清蛋白都有较大的日间差异,以随机尿差异最大CV=57.5%,餐后尿、晨尿、和24 h尿分别为42.9%、39.9%和23.3%,糖尿病肾病患者各时段尿微量清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尿和晨尿微量清蛋白含量的多次检测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性能进行评价,评估其是否能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方法对仪器的精密度、分析测量范围、携带污染、阳性检出符合率、干扰试验及315份临床尿液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参数与人工镜检法结果比对,对五大性能指标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仪器的批内精密度高、中、低值分别为6.93%、8.95%、12.33%;批间精密度高、中、低值分别为7.64%、9.72%、12.48%;红细胞在(0~18 812)个/微升线性范围相关系数(r)为0.987,白细胞在(0~2 020)个/微升线性范围r为0.972;红细胞、白细胞阳性检出符合率分别为100%、90%;红细胞、白细胞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6%、0.01%;干扰试验:草酸钙结晶不干扰仪器红细胞的检测结果;315份临床尿液标本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进行仪器与人工镜检法结果比较,红细胞:U=8.95,P<0.05;白细胞:U=41.49,P<0.05,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但在本研究的315例尿液标本中,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对环形红细胞容易漏检,经厂家技术人员多次调整参数后,又对54例镜下血尿标本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红细胞:U=5.09,P<0.05,两种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结论 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可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但必须把仪器的参数调节在最佳状态,使用前用含环形红细胞的血尿标本进行验证,确保仪器能拍摄到环形红细胞,以免漏检环形红细胞,并定期验证,以避免计数池变脏而漏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AVE-763B和UF-1000i两种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管型、结晶结果,并与标准人工镜检进行比较,评价两种仪器的检测性能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门诊各科室送检的新鲜中段尿标本150例,分别用AVE-763B和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以及人工镜检对WBC、RBC、管型、结晶进行计数,并以显微镜镜检为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AVE-763B、UF1000i两种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RBC与人工镜检符合率为91.33%、95.33%,灵敏度为80.95%、97.62%,特异性为95.37%、94.44%;WBC与人工镜检符合率为:89.33%、91.30%,灵敏度为92.31、90.77%,特异性为87.06%、91.76%;管型与人工镜检符合率为95.33%、92.67%,灵敏度为75.00%、87.50%,特异性为96.48%、92.96.00%;结晶与人工镜检符合率为96.00%、98.00%,灵敏度为83.33%、83.33%,特异性为96.52%、98.61%。AVE-763B和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RBC携带污染率为0.03%和0.75%、WBC携带污染率为0.08%和0.16%。AVE-763B和UF-1000i两种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VE-763与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灵敏度较高,携带污染率低,可用于标本初筛,但仍需要配合人工镜检以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