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豆状核变性为毒邪入络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文章对毒邪的含义进行了界定,简要论述了络病的基本概念。指出肝豆状核变性是毒邪入络之病,铜排出障碍蓄积于体内成为毒邪,初期可引起络毒蕴结,络脉瘀阻,最终导致络脉损伤。治疗应着重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代谢排毒机制,勿使铜浊蓄积络脉中毒为患;治以疏利排毒通络为要,还应注意结合活血行气之法。具体治法有疏肝利胆排毒法;清热泻火解毒法;通腑利尿排毒法;健脾助运,升清降浊排毒法;通络活血排毒法等,临床亦可据症加减诸法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疏肝利胆排毒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疗效. 方法 58例W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用中药疏肝利胆排毒汤治疗,对照组服用青霉胺片治疗,3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及尿铜、角膜色素环(K-F环)、血清铜、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氧化酶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68%,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无任何不良反应,且相关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结论 中药疏肝利胆排毒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安全有效,有可能改善体内铜浊毒邪运转机制.  相似文献   

3.
欧阳恒 《中医药导报》2001,7(9):439-439
皮肤外科消除邪毒的途径与方法有化解邪毒、通便泻毒、刀下排毒、洗渍涤毒、腐脱攻毒等五种.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从毒论治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许迎春  王化良  丁晶 《中医杂志》2004,45(6):405-407
从毒邪的内涵、分类及致病特点着手,并结合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和免疫反应关系的研究,对毒邪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探讨.阐明毒邪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并贯穿了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整个病理过程,是本病迁延不愈,变证丛生的关键因素.在治疗上可采用解毒排毒抗毒的方法以化解转化"毒素",使毒分解;就近引导,给毒以出路;提高机体自身解毒能力,以抵制毒邪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皮肤外科给“邪毒”找出路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外科消除邪毒的途径与方法有化解邪毒,通便泻毒、刀下排毒,洗渍涤毒,腐脱攻毒等五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释放相关主要水解酶基因在H22肝癌小鼠早期不同证候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标准化诊法技术筛选出早期邪毒证、气虚证H22肿瘤小鼠,先采用Affe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初步获得甲状腺球蛋白(Tg),即甲状腺激素前体蛋白,及其相关的水解酶基因表达特征,并筛选主要差异表达基因;进而重复实验,RT-PCR检测主要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同时ELISA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3和T4水平。结果①初次实验芯片结果,Tg及其释放相关重要的水解酶:组织蛋白酶B(Ctsb)、组织蛋白酶D(Ctsd)、组织蛋白酶l(Ctsl)、天冬氨酸肽酶(Napsa)、三肽酶I (Tpp1)在肝癌小鼠早期邪毒证、气虚证呈下调趋势[Tg(邪毒0.77、气虚0.84)、Ctsb(邪毒0.83、气虚0.91)、Ctsd(邪毒0.79、气虚0.95)、Ctsl(邪毒0.95、气虚0.65)、Napsa(邪毒0.78、1.05)、Tpp1(邪毒0.75、0.94)],以邪毒证下降尤甚。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表明,在邪毒证[T3为(1.519±0.162)ng/ml、T4为(2.194±0.305)μg/dl]和气虚证[T4为(4.366±0.727)μg/dl]均出现下调,且邪毒证尤甚(P<0.01),与两批次Tg转录水平的变化相一致;③对Ctsb等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表明,Tg(邪毒0.22、气虚0.38)、Ctsb(邪毒0.31、气虚0.55)、Ctsd(邪毒0.36、气虚0.78)、Napsa(邪毒0.24、气虚0.59)基本一致,Ctsl(邪毒1.24、气虚2.11)和Tpp1(邪毒2.85、气虚0.85)虽趋势相同,但在气虚证表达量大于同期邪毒证上则始终一致。结论综合不同批次实验结果,H22肝癌小鼠早期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且邪毒证抑制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7.
论解表通里法的解毒与排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始终重视毒邪与正气的关系,不管是外感的邪毒还是内生之邪毒,其治疗原则都必须解毒和排毒。本文就由外感邪毒所致的外科疾病的解毒与排毒等有关问题讨论如下:1 外科表证与里证相联发生于人体体表的外科疾病,基本上都能呈现出形态上的表证,以及由邪毒而引起的全身性的表证。太阳主表,统卫外之气。毒邪入经,太阳首当其冲。肌表是人体的卫外,所以外感邪毒侵犯肌表,不仅有红肿热痛的有形表证,而且还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太阳内属膀胱、小肠,膀胱为州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发病过程的邪正盛衰及中医治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中文简称,是一种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从中医学角度讲,该病病因应当是疫毒病邪,毒邪自精窍、皮肤而入,伏于三焦膜原或营分血络,内合于营。艾滋病早期邪毒尚轻缓,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当“毒邪”的量过多、毒势过强过猛或解毒、排毒系统功能发生紊乱时,排毒途径不畅,气、血、津液运行迟缓,气血不能运行则停留为瘀滞,津液不能输布而留结成痰湿,导致邪毒积聚,耗伤正气,正气日衰,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温病之"温疫".其致病因素为"戾气""疫毒",从中医毒邪学说对其致病特征进行概括总结,其具有致病暴戾、传染性强、易兼夹六淫邪气及从化于体质等特点.在预防中应用芳香避秽,形神调摄;治疗中排毒逐邪,知常达变.上焦芳香解表,中焦燥湿解毒,下焦利湿泄浊,同时注重养阴,愈后防复.通过对毒邪学说的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毒邪是极为猛烈的致病因素,同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毒邪存在于肿瘤疾病的发病、转归、治疗、预后等各个阶段。甘肃省肿瘤医院夏小军教授认为,充分认清毒邪,才能治疗好肿瘤。他指出,以时间而论,毒邪可分为先天之胎毒、后天之毒;以成因而论,可分为外毒、内毒;以性质而论,可分为阳毒、阴毒。六种毒邪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治疗癌毒的关键是:一要排毒,二为化毒,三当以毒攻毒。而扶正的作用有三,一助患者恢复正气,驱毒外出;二为增强患者对攻邪之法的耐受性,便于进一步攻邪治疗;三为防止疾病转移和复发。文章归纳总结夏小军教授关于“癌与毒”的学术思想和见解,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从虚、毒、络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亮  李芳  肖会泉 《新中医》2008,40(3):5-6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法,提出脾虚为慢性乙肝的发病之本,而肾虚为其迁延之本,毒邪为其致病之本,痰瘀交阻为本病病变之本的病机理论,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指出慢性乙肝的治疗应从补虚固本、健脾补肾;祛除毒邪、排毒解毒;通络防变、痰瘀同调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调理,才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65-1668
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和慢性起病两个方面。其中,急性病主要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和哮喘发作;慢性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根据大气污染物的致病途径、致病特点及肺的生理特性等方面论述大气污染物与中医"毒"邪的联系,从而提出解毒,即化解、转化肺内毒素,使毒分解;排毒,即针对毒的部位,因势利导,给毒邪以出路;御毒,即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治疗大气污染所致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从"毒邪"论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学伟  郭会军  刘琦  郭玉明  彭勃 《中医杂志》2006,47(11):803-805
从以下方面论述艾滋病(AIDS)与毒邪的关系:(1)“毒邪”学说的内涵。(2)艾滋病与“毒邪”致病:认为“毒邪”为艾滋病的直接致病因素。(3)艾滋病发病与中医“毒邪”的致病特点:包括广泛性、从化性、兼夹性等10个方面。(4)艾滋病从“毒邪”论治的实践依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已证实了中医清热解毒扶正方法治疗艾滋病的科学性。(5)依“毒邪”论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宜强 《世界中医药》2007,2(4):200-203
恶性肿瘤由毒而生,毒聚乃成瘤,因此防治恶性肿瘤必须重视毒邪致病的主要病因。毒邪有热(火)毒、湿毒、燥毒、阴毒等之分,其中以热毒为主。肿瘤形成之后,应该适时采用攻毒、排毒、解毒三法,多可在临床中取得一定疗效。在运用上述三法时,一要胆大心细,祛毒务尽;二要中病即止,不可过用或乱用。  相似文献   

15.
论排毒解毒与扶正相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认为感染性休克的病机是邪盛正虚欲脱,气机逆乱,阴阳不相顺接;而毒邪互结是其发病的关键。导师姜良铎提出排毒解毒与扶正相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思路,并以西洋参、大黄组成扶正排毒注射液,用于辨证属邪毒炽盛、气阴耗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取得良效。该思路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及中医治疗危重病症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辨证治疗规律。方法 :通过分析病毒致病的特点 ,论述针对病毒性感染疾病的辨证治疗方法。结论 :病毒性感染疾病当按温毒、温疫辨证 ,同时应突出“毒”邪致病及传变特点 ;治疗当以解毒泄热为总则 ,兼予通利排毒 ,给毒邪以出路  相似文献   

17.
疫病是一类受疠气毒邪所感而发的高致死性、传染性疾病.疫疠之邪入口鼻,后直中肺脏、旁涉三焦,逆传心包.郑进教授认为,其病位表现为多脏受邪,病机有"湿、毒、瘀、虚",故治疗以祛秽排毒为主,扶正养阴为辅;方选助阳解表代表方麻黄细辛附子汤,加上健脾化湿、清肺化痰之药,全方寒温并用、扶正养阴、加减灵活、切中病机;体现了病证结合,...  相似文献   

18.
刘良  金瑶瑛  周心蓓  陈晴晴  段军 《河南中医》2022,(11):1653-1656
脓毒症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病机为正虚、邪伏、湿遏。正气虚弱,卫外不足,易于感染耐药菌,毒邪更损正气,气虚复感外邪,毒邪内陷,隐伏于内,失治误治伤正后,伏邪乃发。湿邪使正不识邪,阻邪外出。邪毒内陷,与湿相交,或热自内发,蒸动湿邪,湿热壅遏,难解难分;或寒湿相得,邪毒冰伏,阳失鼓动,邪郁不达,缠绵难愈,变证多端。治疗当以扶正、透邪、祛湿为法则,兼顾气血阴阳,方用芪归银方。偏热盛者,给予达原饮加减,病在少阳,加柴胡、青蒿等和解表里;病在太阳,加羌活、独活等疏达通络;病在阳明,加大黄、芒硝、葛根等升清泻浊;病在厥阴,加羚羊角、生牡蛎等平肝熄风;病在少阴,加淡豆豉、玄参等滋阴透邪。偏寒盛者,可用化湿败毒方、清肺排毒方、宣肺排毒方等,若寒胜伤阳,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鼓动元阳,散寒除湿。  相似文献   

19.
亚急性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有关。毒邪内伏,外毒诱发,内外合邪可致亚急性甲状腺炎,且热毒、痰毒、瘀毒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中大多数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毒邪表现,从毒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重要意义。在古代文献、现代研究对毒的含义和在疾病中的作用基础上,探讨毒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相关性,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靶向用药,解毒排毒。  相似文献   

20.
运用排毒通腑法、迅速有效地分解,排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体内痰、瘀、火、热等各种毒邪,使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神识转清,舌脉复常,有效缓解病情,减轻偏瘫的病损程度,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排毒通腑法以通腑为手段,祛除毒邪为目的,上病下取,急下存阴,推陈致新,保护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