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对48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的方式。结果本组48例患者麻醉平稳,完成预期目标返回病房,术后回访:3例因其它原因死亡,有效率93.75%,死亡率6.25%。结论采用适当麻醉方法和管理是颅脑外伤手术的关键之一,采用快速插管,选用合理药物维持麻醉效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对48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的方式.结果:本组48例患者麻醉平稳,完成预期目标返回病房,术后回访:3例因其它原因死亡,有效率93.75%,死亡率6.25%.结论:采用适当麻醉方法和管理是颅脑外伤手术的关键之一,采用快速插管,选用合理药物维持麻醉效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与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6例急性颅脑外伤行开颅手术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和静吸复合麻醉。结果:本组患者麻醉期效果平稳,未出现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均安全度过手术麻醉期。经过后期持续治疗后,有2例患者由于严重脑组织损伤和严重复合伤而死亡,其余均好转后出院。结论:术前了解患者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围术期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与治疗,是挽救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颅脑外伤手术麻醉的处理方法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共接收了74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有30例女性患者,44例男性患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5岁。患病类型:34例属于硬膜外血肿,25例属于颅内血肿,11例属于硬膜下血肿,还有4例属于其他类型。所有患者采用的麻醉方式都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结果:对74例患者采取的麻醉效果都比较满意,在手术完成后仍然有意识障碍的共3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或者对气管插管进行保留。而另外71例患者的麻醉诱导过程没有什么波动,相对比较平稳,手术完成后能够较快达到苏醒的状态。这组手术后因为并发症比较厉害的有11例,在手术完成后仍然存在意识上的阻碍。经过相应的治疗,总共74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并且死亡9例,病死率达到11.8%。结论:在治疗颅脑损伤时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胺进行麻醉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试着进行推广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颅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ASA I~Ⅲ级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维库溴铵+依托咪酯+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丙泊酚。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10min和拔管各个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间使用镇痛药和躁动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均在诱导后下降,插管后lmin芬太尼组升高,瑞芬太尼组在拔管时升高。麻醉恢复情况:瑞芬太尼组早于芬太尼组;镇痛药使用瑞芬太尼组多于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患者躁动少于芬太尼组。结论瑞芬太尼相对于芬太尼用于颅脑手术中全身麻醉更具优势,其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完全,有利于早期拔管。由于药物代谢快,疼痛出现早,需及时给予必要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
脑——腹联合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例脑腹联合伤死亡病例分析,认为缺乏典型症状的联合伤主要死因在于误诊、漏诊而延误手术时机造成。强调具有典型症状的颅脑外伤病人术后血压下降是腹外伤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多点、反复腹腔穿刺是早期诊断腹外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以腹部外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失血性休克在术后出现意识障碍排除麻醉药物影响后,要考虑到合并颅内损伤的早期症状。治疗应先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损伤,不应只顾虑脑水肿而过分限制补液量,抗休克时血压稳定一经确诊颅脑伤应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特点和方法。方法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的患者都是用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前对患者实行麻醉处理,对使用的麻醉药物、麻醉时间,患者术后麻醉清醒时间以及麻醉管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麻醉过程中诱导平稳,手术期间未出现患者死亡的情况,患者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比较短。手术前呼吸正常,存在意识的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术后一些患者由于病情过重导致死亡,有些患者出现了一些并发症。结论对于急性脑颅损伤患者,必须结合患者的病情采取适当的麻醉方法,合理地控制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脑颅内血压,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手术中麻醉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以微量泵静脉注入异丙酚3~8 mg/(kg·h)、芬太尼2~6 μg/(kg·h)维持麻醉,维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控制呼吸,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 结果 32例诱导期均较平稳,无严重低血压、呛咳、躁动等现象,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后患者麻醉期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为97%~100%,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患者均带气管导管入ICU,术后9例行气管切开,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脑部并发症.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加强麻醉监测和控制颅内高压,减轻脑水肿,是降低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救治过程。方法选择32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术中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力求麻醉平稳,加强术中监测,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对颅高压等合并症进行积极处理。结论综合治疗是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57例重型脑外伤行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救治过程。方法:对57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术中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患者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75%的患者康复。结论:术前全面了解患者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减少脑氧耗量、降低脑代谢率且对循环影响轻微的药物,采用间断过度通气、联合应用有效药物满意地降低颅内压,以及围术期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均是提高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滕敬岩  王娣 《当代医学》2016,(31):30-30
目的:探析腹膜后肿瘤患者手术麻醉治疗的临床方法。方法选择30例行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在循环方面变化。结果2组全身麻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运用在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治疗中,可使麻醉手术更平稳。使患者更平稳度过手术期,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金宏  刘明利 《中原医刊》2011,(11):105-10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处理及总结麻醉经验。方法本组60例患者,快速静脉麻醉诱导下行气管插管术,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结果48例患者术毕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各种反射良好,拔管回病房。结论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及时全面的评估病情,麻醉处理力求诱导平稳,合理选用全身麻醉药;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积极控制颅内高压,加强麻醉管理,是降低手术麻醉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夏艳洁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62-386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2年2月—8月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诊救治,接受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治疗,分析临床麻醉效果。结果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麻醉过程中无误吸、呕吐现象,麻醉效果良好,无死亡事件发生。与诱导前比较,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在手术过程中下降明显;心律(HR)在进行插管前、减压时、手术结束后均有比较明显变化,MAP、HR术中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无较大变化,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体征平稳,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手术中采用丙泊酚微量全身复合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麻醉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的脑细胞保护和麻醉。方法:30例颅脑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局部低温、过度通气、控制性降压等综合治疗保护脑组织。结果:30例病人29例效果良好,1例因脑疝术后2d死亡。结论:麻醉诱导平稳、术中合适的麻醉深度及颅内压、麻醉苏醒期平稳是脑细胞保护的关键既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可视可塑型硬光纤喉镜在颈椎外伤手术气管插管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46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外伤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在可视喉镜引导下行气管内插管,观察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44例患者插管成功,成功率95.7%,未出现一例严重插管并发症.结论 可视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在颈髓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中有其突出的优势,特别适合在基础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外伤60例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 60例重型颅脑外伤 (TBI)行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救治过程。方法 对 60例TBI患者实施一系列救治措施 :①缩短手术等待时间 ;②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其中包括深静脉置管 ,术中采取降低颅内高压及控制性降压 ,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 ,保证脑灌流 ,避免脑缺血 ;③麻醉诱导要求占时短 ,循环干扰少 ,又保证氧供和提高动脉血氧浓度 ,同时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和不安 ,避免使用引起颅内高压或对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 ;④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果  60例患者的抢救、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 ,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 95 %患者康复。结论 术前全面了解患者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 ,评估危险因素 ,有针对性地预测、预防颅脑外伤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 ,围术期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 ,是提高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分析平顶山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6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按照麻醉处理方法管理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气管插管联合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7.50%(P<0.05);两组患者术前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平均血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观察组患者该类参数值更接近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结论气管插管联合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更好,患者诱导期不良反应少,麻醉前后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差异不大,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静脉靶控输注麻醉进行腹腔镜手术82例,观察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拔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未出现插管反应,术后随访无术中知晓。结论:丙泊酚与芬太尼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时,麻醉诱导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与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探求合理安全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方式,降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麻醉插管及拔管的风险。方法: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30例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全麻;30例采用常规快诱导插管,记录诱导后、插管即刻及插管3min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健忘镇痛慢诱导插管前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差异;快速诱导插管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明显(P〈0.05)。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平稳度过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德春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5):688-689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救治过程。方法选择32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术中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力求麻醉平稳,加强术中监测,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对颅高压等合并症进行积极处理。结论综合治疗是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