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Ia(6-K eto-PGFIa)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8月至2005年9月住院的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 g/d,B组(42例)用常规药物治疗。另8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TXB2明显高于对照组、6-K eto-PGFIa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A组及B组血浆TXB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K eto-PGFI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氟伐他汀组血浆TXB2明显低于B组、6-K eto-PGFIa明显高于B组,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TXB2及升高6-K eto-PGFIa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或加中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1例心绞痛或非ST抬高的AMI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非介入干预血管或血管段存在冠脉狭窄临界病变者,除常规治疗外,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40mg/d(强化降脂组,即A组);阿托伐他汀20mg/d+中药穹芍胶囊组(常规剂量+中药组,B组);阿托伐他汀20mg/d(常规剂量组,C组)进行干预.随访12个月内各组心血管事件、血脂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组心肌梗死发生率、血脂改善方面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A、B两组在降低典型心绞痛发生率方面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进一步改善血脂,且相对安全;常规阿托伐他汀加中药治疗,在降低典型心绞痛方面优于单纯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11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3组:治疗组39例、对照A组39例、对照B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照A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对照B组采用曲美他嗪。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治疗有较好临床效果,两药合用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脂康辅助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早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干预组(80例),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血脂康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心血管意外发生率,治疗前后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面积等。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心血管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后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面积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两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辅助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缓解症状体征,降低心血管意外发生风险,并有助于提高动脉硬化斑块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郭胜 《中国医疗前沿》2013,(24):12-12,2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与一般调脂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1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弥漫病变,不能行冠脉支架植入及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常规给以硝酸酯类、β阻滞剂、ACE-I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d,随访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情况及心脏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情况及心脏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对正常心功能的保持及减少心脏终点事件亦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尿酸、明胶酶A/B(MMP2、MMP9)和心绞痛发作的影响。方法入选110例伴有高尿酸血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AV)组、辛伐他汀(SV)组和对照(NC)组进行治疗,比较治疗1个月后3组患者血尿酸、MMP2、MMP9水平及心绞痛发作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治疗组患者TC、LDL-C、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P<0·05),两治疗组比较,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治疗组患者MMP2、MMP9不同程度下降,SV组降幅更大;AV组患者血尿酸显著降低,SV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都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在治疗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时,他汀类药物的选择以阿托伐他汀为宜。  相似文献   

7.
孙蓓  张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0):299-30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短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及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氟伐他汀治疗A组(53例)及氟伐他汀治疗B组(53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物;氟伐他汀治疗A组上述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每日40mg,氟伐他汀治疗B组加用氟伐他汀每日80mg。测定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CRP及TNFα的变化。结果氟伐他汀治疗A组及氟伐他汀治疗B组在治疗1周后其血浆CRP及TNFα水平均下降,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但仅氟伐他汀治疗B组差异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氟伐他汀短期干预可阻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晓静  陶贵周 《医学综述》2009,15(12):1886-188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90d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CRP)和NO浓度,并且观察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RP降低而NO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每天剂量40mg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秀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351-2352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抽取96例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确诊病例,将其分为A、B2组,每组4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期间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症状表现和心电图表现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A组,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心绞痛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在权衡患者药物使用利弊后,推荐40mg/d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辛伐他汀在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常规治疗联合辛伐他汀在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 ,治疗 6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 (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和必需采取冠脉介入或冠脉搭桥等患者的数量。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 检验。结果 :治疗一个月后即发现常规治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使用硝酸甘油的量已明显减少 ,随访 6个月 ,发现在常规治疗组发生心血管事件和需要采取冠脉介入和冠脉搭桥的患者的发生率为 40 % ,在常规治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发生心血管事件和需采取冠脉介入和冠脉搭桥患者的发生率为 15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辛伐他汀能够明显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能够减少需冠脉介入和冠脉搭桥的例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介入患者炎性因子改变的影响,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患者合适的阿托伐他汀剂量.方法 入选128例择期冠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观察围手术期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可溶性CD40配体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6 d后检测血脂各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2 h炎性因子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1);术后3 d炎性因子较术后12 h有明显降低(P<0.01),且B组较A组患者降低程度更大(P<0.05).结论 冠脉介入术可造成血管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此炎症反应,并不依赖调脂作用,40 mg/d较20 mg/d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黄晋喜 《吉林医学》2012,33(18):3881-3882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2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45例患者中,有效31例,有效率达68.89%,治疗组45例患者中,有效39例,有效率高达86.67%,疗效显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明显好于对照组,临床值得推荐,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ICU科及心血管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应用肝素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ST段压低情况均较A组(不应用低分子肝素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可明显减少各种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6月入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基础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成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单纯的心血管药物疗法与使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对心血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本研究所需,对本院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间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记录进行收集整理,选择其中接受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的9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另外91例接受了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作为观察组。整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式后,各组患者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及发生心血管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例数,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统计数据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其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接受他汀类药物联合常规心血管药物的治疗后,观察组临床出现急性血栓、复发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其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得到显著的降低。相关指标数据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常规心血管药物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临床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是对心血管病患者的一种临床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7)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n=47)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随访半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有利于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黄雷  黄艳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482-248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还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阿托伐他汀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具有抗炎作用,对于抑制心肌缺血的进展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脂指标(TG、TC、LDL-C)变化、3个月内冠脉心脏病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TC(5.1±0.5)mmol/L、TG(2.5±0.1)mmol/L、LDL-C(3.1±0.2)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内冠脉心脏病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李茹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05-220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B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地尔硫蕈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5%,有显著性差异;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0%,有显著性差异。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副作用发生率低且轻微,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