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根据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一病症,分析探究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9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前44例患者给予单纯耳石复位治疗,设为对照组;后45例患者给予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P0.05);试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对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运用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的临床效果,患者眩晕症状减轻,预后恢复较好,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改良式耳石复位法和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6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耳石复位法)和治疗组(改良式耳石复位法),随访1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后,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对照组治愈率79.3%,有效率93.1%,复发率24.1%;治疗组治愈率90.3%,有效率96.8%,复发率12.9%.结论:对于BPPV患者使用改良式耳石复位法的治疗效果在缓解症状和减少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的耳石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分析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均为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患者按照挂号的编号顺序,随机均分成两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50)与采取耳石复位法治疗(实验组n=50)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改良式耳石复位法联合中药治疗与单纯耳石复位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用改良式耳石复位法联合中药,对照组用单纯耳石复位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复位次数、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70%;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5.10±3.05) d,对照组平均(8.90±3.35) d;两组患者复位次数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1.50±6.61)次,对照组平均(2.50±6.61)次;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改良式耳石复位法联合中药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明显,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治疗时间及复位次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管石复位( CRP)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CRP治疗,对比两组短期疗效与半年复发率。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22/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7.14%(2/28)和13.64%(3/2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 联合心理干预治疗BPPV短期疗效优于单纯CR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的效果。方法应用Epley管石复位法、Semont管石解脱法及Barbecue翻滚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2例予以治疗。结果32例中经耳石复位法治愈27例(84.4%),有效3例(9.4%),复位失败2例(6.3%),后经前庭功能训练治愈。结论耳石复位法是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复位失败的患者前庭功能训练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头晕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Epley手法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经一般治疗后,痊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无痛苦等优点,是临床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头晕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3年3月~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PC-BPPV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与观察组1,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Semont复位法联合Epley复位法治疗;HC-BPPV组3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与观察组2,每组患者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Barbecue复位法治疗,观察组采用Barbecue联合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率。结果:PC-BPPV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3%、93.3%, HC-BPPV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2%、89.5%,PC-BPPV和HC-BPPV的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单一手法复位治疗相比,治疗有效率明显增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清定眩针刺法结合管石复位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不同半规管类型给予相应的管石手法复位。治疗组在复位前先给予益清定眩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14 d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清定眩针刺法结合管石复位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和DHI评分,减少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行复位法治疗BPPV的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正规行复位治疗和药物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护理干预组有31例痊愈,7例改善,2例无效,治愈率77.5%,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有18例痊愈,12例改善,10例无效,治愈率45.0%,总有效率75.0%.2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能提高BPPV复位法治疗的有效率,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1.
谭向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3,(5):100-10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200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患者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上半规管患者15例,占7.5%,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水平半规管患者41例,占20.5%,采用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治疗;下半规管患者134例,占67.0%,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混合型患者占10例,占5.0%,采用Epley加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联合治疗。2周后随访总有效率为80.5%,5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为90.5%。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史,对不同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不同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 103例BPPV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接受耳石复位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一般对症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2周复查并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41例,改善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7%;对照组治愈22例,改善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探讨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位疗效。方法:157例 BPPV 患者,包括25例无明显眼震的患者(治疗组)与132例有典型眼震的患者(对照组),治疗组均采用 Eply 手法复位,对照组分别采用 Eply、Barbecue 及 Gufoni 管石手法复位结合。结果:2 w 后随访比较其疗效,复位1~3次,治疗组总有效率82.8%,对照组总有效率87.7%,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的复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唐佳宇 《大家健康》2014,(7):152-15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取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水肿面积及血肿体积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病情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血管源性眩晕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管源性眩晕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给予饮食、运动、健康教育等基础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眩晕情况、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DARS、DHI积分、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值、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MDA、TNF-α、IL-6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 32%显著高于对照组75. 81%(P 0. 05);两组SOD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前列地尔能够有效改善血管源性眩晕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张红金 《中外医疗》2014,(14):65-66
目的研究探讨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52例,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52例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采用临床眩晕药物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观察统计分析得知,对照组52例患者中治愈27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而治疗组52例患者中治愈28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见,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和手法复位配合临床眩晕药物治疗对比,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法复位可以作为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半卧位翻身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老年人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改良后Epley管石复位法及改良Semont管石复位法治疗,治疗组给予半卧位翻身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17%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05,P=0.00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3%明显高于治疗组的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8,P=0.046)。结论:半卧位翻身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Epley法和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284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A组143例和B组141例,分别使用Epley法和Semont法复位治疗?比较2组治疗1周和1个月后复位法的有效率?结果:治疗1周后Epley 复位法和Semont 复位法的有效率分别为88.1%和87.9%,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Epley 复位法和Semont 复位法的有效率分别为95.1%和95.7%,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Epley复位法和Semont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有良好效果,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耳石复位疗法的疗效。结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与头位改变有关的眩晕发作,伴眼震,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行耳石复位疗法后,106例(88.3%)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耳石复位疗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Epley颗粒复位疗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例明确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予Epley颗粒复位手法治疗,1周后门诊复查评定疗效,并予以随访。结果:所有患者1周后复诊,症状完全消失者11例,治愈率84.6%;改善2例,占15.4%,本组病例采用Epley手法一次性治疗有效率达100%,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期内均未再发眩晕。结论:Epley颗粒复位疗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