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6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穿刺置管局部冲洗用药与传统切开引流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西医切开引流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穿刺置管局部冲洗用药的方法,对两组疗效、脓液消退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痊愈,但治疗组脓液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穿刺置管局部冲洗用药法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引流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留置针穿刺冲洗治疗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8名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乳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局部处理次数明显减少(P0.01),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乳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留置针穿刺引流治疗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创伤小,恢复快,乳瘘发生率低,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化脓性乳腺炎为哺乳期妇女常见疾病,常需切开引流,本院采用穿刺置管引流局部用药治疗化脓性乳腺炎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表现、病因分析、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3例患者分别采取手术加药物和药物加物理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23例患者中16例脓肿形成者切开引流加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6例经中西医结合加局部理疗,两组22例均于治疗(6~14)天痊愈出院;1例因经济原因病情好转后自动离院。结论:急性乳腺炎在初产妇哺乳期发病率较高,由于分娩后乳房的血循环特别旺盛,免疫力低下,一旦发生炎症可迅速引起腺组织广泛破坏,应积极进行综合治疗,并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5.
马培新 《当代医学》2013,(28):48-48
目的探讨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46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给予相应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患者中21例早期乳腺炎患者经保守治疗均获痊愈,住院时间7~13d,平均105d。25例乳房脓肿患者均采取积极手术切开引流后治愈,住院时间10~27d,平均158do结论急性乳腺炎应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切开引流,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产后急性乳腺炎4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急性乳腺炎是产妇哺乳期常见的疾病之一.现将产后急性乳腺炎48例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均为初产妇,年龄22~33岁.产后3周以内发病38例,占79%,产后4周以上发病10例.发病距住院时间:1周内12例,1~2周33例,2周以上3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畏寒、发热、乳房胀痛、硬结.除1例深部脓肿外,均有程度不同的乳房红肿表现.另有乳头疼痛11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4例.作脓液培养32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8例,大肠杆菌2例,无菌生长2例.   ……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8年为4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进行了综合性治疗及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3~34岁,平均28.5岁。多数患者同一乳房同时存在数个炎性病灶而后形成多个脓肿,脓肿呈单房或多房性。表浅脓肿一般自行向外溃破,或穿破乳腺管自乳头排脓液。深部脓肿多自行向外溃破,或向深部传至乳房与胸肌前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患者表现为整侧乳房局部红肿发热,有明显压痛,表浅静脉扩张,继之出现高热、寒战、脉搏加快等全身症状,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增高,严重感染者并发脓毒血症。鉴于患者病情较重均给予脓肿切开引流,同时配合全身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刘亚欣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825-2825
用火针引流代替切开引流法治疗乳腺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急性乳腺炎是妇女常见疾病,多发生在哺乳期,其原因为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如不及时治疗,患乳可由炎性包块,发展成为一至数个脓腔,严重者可导致脓毒症。急性乳腺炎形成脓腔后,普外采用手术切开引流是唯一的办法治疗,不但疗程长,痛苦大,一但形成乳瘘需停止哺乳。自2003年至今,笔者采用置管灌洗法治愈38例重症病人,疗效佳,不仅及时排除病人的病痛,使病人转危为安,又避免了回乳。  相似文献   

10.
急性乳腺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玮 《中外医疗》2010,29(21):165-165
目的总结急性乳腺炎三个临床阶段的护理措施。方法排空乳汁,防止细菌入侵,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促进伤口愈合的护理及对孕产期妇女的卫生宣教。结果 65例患者有4例并发乳瘘者形成瘘腔,但坚持抗炎、换药,随访1~3个月,切口愈合。结论不同临床阶段的急性乳腺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性乳腺炎三个临床阶段的护理措施。方法排空乳汁,防止细菌入侵,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促进伤口愈合的护理及对孕产期妇女的卫生宣教。结果50例患者有3例并发乳瘘者形成瘘腔,但坚持抗炎、换药,随访1~3个月,切口愈合。结论不同临床阶段的急性乳腺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由于乳汁淤积或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人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多数发生于初产妇,产后3~4周,缺乏哺乳经验,也可发生于断奶时,6个月以后的婴儿已长牙,易致乳头损伤.  相似文献   

13.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妇女的常见病,多数在产后3-4周发病,对母婴均有不利影响,临床上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若在乳汁淤滞期内不能有效控制,易致乳房炎症包块难以吸收,脓肿切开引流后易留瘢痕。因此,在乳腺炎早期采取超短波电场和抗生素治疗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尤以初产妇多见,是乳腺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常因乳汁淤积、感受外邪而发病。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有全身发热、口渴烦躁,后期脓肿形成后,红肿跳痛,疼痛变为持续性,肿块可有波动感。通常早期静脉点滴抗生素,后期脓肿形成后及时手术切开引流,还有可能在脓肿引流后形成乳瘘,造成伤口经久不愈。  相似文献   

15.
早期急性乳腺炎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早期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6年我院396例急性乳腺炎的防治措施。结果385例完全治愈,7例形成乳腺脓肿切开引流后好转,4例发生乳瘘后被迫停止哺乳。结论早期防治,保证婴儿的正常哺乳,减少女性乳房的进一步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整体护理方法.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86例门诊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开展治疗和护理.依据患者主要护理方问题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必要时给予针对性地护理.结果: 162例患者经一次治疗恢复正常哺乳,一次性治愈率%,18例患者经2-3次治疗恢复正常哺乳.4例患者效果不明显.结论: 给予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有效整体治疗和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痊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及观察疗效。方法采用针刺排脓、脓腔冲洗、局部抗生素注射、手法按摩排乳等方法相结合治疗,具有不开刀、避免传统的治疗方法切开引流、愈后不留疤痕、微创、痛苦小、治疗时间短、愈后乳房组织平软、无硬结等优点。结果86例化脓性乳腺炎(脓腔形成)患者均治愈,并能够正常哺乳,同时避免乳腺切开引流给哺乳期患者造成的痛苦。结论此方法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治愈率100%,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李纪辉 《华夏医学》2001,14(1):90-91
急性乳腺炎为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绝大多数发生于产后哺乳的产妇 [1 ] 。我院自 1991~ 1999年收治急性乳腺炎 72例 ,其中非哺乳期 2例 ,哺乳期 70例。现将我科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70例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36岁 ,其中初产妇 6 4例 (91.4% ) ,经产妇 6例 (8.6 % ) ;距产后最短 3d,最长 11月 ;产后 3周以内 11例 (15 .7% ) ,3~ 4周 37例(5 2 .9% ) ,4~ 8周 12例 (17.1% ) ,8周以上 10例 (14.2 % ) ;乳头发育不良 (乳头过小或内陷 )妨碍哺乳 2 3例 (32 .8% ) ,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