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馥霞  马九珍 《广西医学》2013,35(2):222-223
目的 探讨前次剖宫产不同腹壁手术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 再次剖宫产产妇146例,根据前次腹壁切口不同分为纵切口组70例和横切口组76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前次手术后盆腔腹壁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横切口组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长于纵切口组(P<0.05),出血量多于纵切口组(P<0.05),再次剖宫产时盆腹腔严重粘连明显多于纵切口组(P<0.05).结论 腹壁横切口剖宫产较为美观,但粘连更严重、对再次剖宫产手术负面影响更大,对可能需行再次剖宫产术者选择腹壁纵切口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壁纵切口及横切口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产妇68例为A组,腹壁横切口再次剖宫产58例为B组,对两组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情况、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壁及盆腹腔重度粘连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腹腔轻、中度粘连及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后粘连较严重,给再次手术增加了难度。对有可能行再次剖宫产的产妇,首次手术选择腹壁纵切口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切口对患者二次手术术式的影响.方法 分析二次剖宫产产妇104例,根据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方式,分成腹壁纵切口组57例和横切口组47例.比较两组二次手术开腹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新生儿Apgar评分;腹腔粘连程度.结果 (1)纵切口组在开腹、胎儿娩出、总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横切口,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在统计学上(P>0.05).(3)纵切口组与横切口组腹腔粘连程度比较,在统计学上(P<0.05).结论 腹壁纵切口二次剖宫产手术优于腹壁横切口,在剖宫产选择方式上,需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祝莹  陈藕景  王依满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30-131,133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手术方式分为腹壁纵切口组与腹壁横切口组。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切皮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横切口组(P<0.05或P<0.01)。纵切口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明显低于横切口组(χ2=14.00,P<0.05)。纵切口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璧纵切口较腹壁横切口对产妇的再次剖宫产术影响较小,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可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张巧仙  蒋琳珊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32-132,134
目的探讨腹壁纵切口和横切口两种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探讨产妇行剖宫产术宜采用的术式。方法将2005~2009年入住我院行再次剖宫产产妇按原手术方式腹壁纵切口与腹壁横切口分A、B两组,观察并记录再次行剖宫产术时手术开始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腹壁粘连程度、腹腔粘连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再次行剖宫产术时,A、B两组在手术开始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腹壁重度粘连例数及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例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腹腔重度粘连例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首次剖宫产宜选择腹壁纵切口术,以降低再次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杨晓红 《吉林医学》2013,34(4):705-70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采取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二次手术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二次剖宫产产妇148例,其中腹壁横切口70例,腹壁纵切口78例,对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从盆、腹腔粘连、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情况、手术出血量及术口愈合情况相比较,腹壁横切口盆腹腔粘连较腹壁纵切口明显严重,腹壁横切口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增高,腹壁横切口愈合较腹壁纵切口愈合好(特别对肥胖产妇)。结论:从二次剖宫产手术结果来看,腹壁纵切口优于腹壁横切口,在剖宫产选择方式上应充分考虑其远期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情况受首次剖宫产行腹壁横切口与腹壁中线纵切口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100例,依据首次剖宫产切口类型分为腹壁中线纵切口组(纵切口组)、腹壁横切口组(横切口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瘢痕情况、腹腔粘连情况、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外观满意度。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瘢痕纤细比例高于横切口组,瘢痕中等与瘢痕明显比例均低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产妇的腹腔无粘连比例高于横切口组,轻度与重度粘连比例均低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产妇再次剖宫产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横切口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患者的外观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横切口组的82.00%(4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行腹壁中线纵切口较腹壁横切口更能有效降低再次剖宫产术后瘢痕、腹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手术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腹壁纵切口、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6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采取与原切口相同的方式进行手术,对比观察两组进腹腔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腹腔粘连情况、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及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纵切口组产妇进腹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横切口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纵切口组粘连程度明显轻于横切口组(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窒息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纵切口组明显优于横切口组(P<0.05或P<0.01)。结论:腹璧纵切口行再次剖宫产术,术中操作简单,对产妇的伤害小,对远期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应选择腹壁纵切口,可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降低手术风险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再次剖宫产术116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第一次剖宫产术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与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比较,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更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剖宫产术致瘢痕子宫孕妇78例做为研究对象,按首次剖宫产术腹壁切口选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横切口组39例与纵切口组39例,当两组孕妇行二次剖宫产术时,将其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种腹壁切口致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比较:腹壁纵切口组患者盆腹腔粘连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再次行剖宫产术治疗孕妇术中相关指标影响:腹壁纵切口组孕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情况影响:腹壁纵切口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率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结论:将腹壁纵切口方式应用于首次行剖宫产术孕妇治疗中,其对盆腔干扰性较少,有利于在行二次剖宫术时快捷、顺利取出胎儿,减少术中孕妇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对保证母婴安全及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次剖宫产腹壁切口类型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 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手术的第二次剖宫产病例102例,根据前次手术腹壁切口类型分两组,腹壁纵切口组48例和横切口组54例,在二次部宫产术中,对前次手术横切口和纵切口在术后腹壁和盆腹腔粘连,开腹时间、出血量、娩出胎儿时间、新生儿评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及分析首次剖宫产为腹壁切口纵切口或横切口对于再次剖宫产影响结果进行比较,以选择以利于受术者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院再次剖宫产的产妇140例的临床资料,首次剖宫产术腹壁切口为纵切口70例作为A组,腹壁切口为横切口70例为B组,两组年龄、孕周、平均孕产次、第一次术后距再次手术时间、胎儿体重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剖宫产手术中的情况:1.腹壁及盆腔粘连情况;2.娩出胎头困难与否;3.手术总时间;4.术中出血量;5术后切口愈合率。全部140例产妇再次进行剖宫术之后,B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胎儿娩出困难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A组。两组各项之间的比较结果差异性显著(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盆腔粘连及术后切口愈合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对有可能行再次剖宫产的孕妇应慎重选择首次剖宫产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腹壁纵切口与横切口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22例,分为观察组(腹壁纵切口)和对照组(腹壁横切口),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盆腔黏连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X2=7.364,P〈0.05)。结论:腹壁纵切口二次剖宫术临床疗效优于腹壁横切口,建议广大孕妇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刘建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23-23,26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不同剖宫产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 70例拟行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两组各3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横切口组较纵切口组剖宫产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别不大(P0.05);但横切口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纵切口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7,P0.05)。结论采取腹壁横切口行剖宫产术切口愈合好,能够满足产妇对腹部切口美观的要求,临床医生可根据孕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再次剖宫产的产妇,比较首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对再次剖宫手术的影响。实验分为两组:A组产妇首次剖宫产为纵切口组,B组产妇首次剖宫产术为横切口组。结果:A组产妇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显著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纵切口明显优于腹壁横切口,应作为有再次剖宫产需要产妇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443例腹壁肥胖产妇剖宫产术腹壁切口方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永红  刘畅  林奕 《重庆医学》2004,33(5):693-694
目的探讨腹壁肥胖孕妇剖宫产理想腹壁切口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8月443例腹壁脂肪层厚度3.5cm以上剖宫产产妇横切口组和纵切口组手术情况,其中下腹正中切口283例,横切口160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纵切口组术后病率43例,占15.29%,横切口组12例,占7.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纵切口组愈合不良19例,横切口组3例,纵切口发生率显著高于横切口组(P<0.05);术后42d随访,横切口疤痕发生10例,占6.25%,纵切口组疤痕发生34例,占12.01%,纵切口组明显高于横切口组.结论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是腹壁肥胖孕妇的理想剖宫产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需再次剖宫产的患者,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的选择。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再次剖宫产时腹壁纵切口和横切口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组织粘连情况。结果:腹壁横切口组再次手术开腹时间大于纵切口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切口组开腹时出血量少于纵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总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切口组组织粘连率高于纵切口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有可能再次剖宫产的患者,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可考虑选择纵切口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再次剖宫产术116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第一次剖宫产术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与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比较,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更适宜。  相似文献   

19.
袁风云  王勤  李小美 《吉林医学》2010,(24):4052-4052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采取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的手术效果。方法:根据切口的选择方式,将6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分为两组,即横切口组与对照组(即纵切口)各30例,比较剖宫产术采取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的手术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和愈合率。结果:横切口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横切口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切口疼痛经验和检验,横切口术后24h切口疼痛减轻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术式符合解剖生理、出血少,与纵切口术式相比,疼痛轻、手术时间短、对于产妇具有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方式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来泰州市姜堰中医院二次剖宫产的130例经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产妇均采用剖宫产术,首次分娩也采用剖宫产,根据首次剖宫产的腹壁切口不同将产妇分入到纵切口组和横切口组中,对比两组产妇的剖宫产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粘连情况等。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剖宫产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更短,且术中出血量低于横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剖宫产总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切口组产妇的盆腔粘连情况更加轻微,且纵切口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6.15%低于横切口组的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出生5 min的Apgar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腹壁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最小,并发症少,产妇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