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外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构建和实施效果.方法:从我科2014年4月-2017年2月收治患儿中抽取160例,随机分成两组:80例基础护理对照组,80例安全干预观察组,统计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2.5%,护理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1.3%,护理满意率为81.3%,有差别,P<0.05.结论:小儿外科护理中构建安全干预机制,能预防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在此期间我院手术室10名护士的工作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317患者和10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172例患者,5名护士,对照组有145例患者,5名护士。每组患者由自己组的护士进行护理。在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我院对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管理,对观察组护士在进行常规管理(方法与对照组护士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护士出现护理差错的情况和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和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护士发生物品准备不充分、物品清点不清、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仪器操作不熟练、医嘱执行不当、进行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和在手术后对患者护理不当这些护理差错的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护士,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和投诉率分别为93.6%和4.1%,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和投诉率分别为82.8%和13.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室护士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降低其投诉率。此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诊内科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患者98例,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诊中开展风险管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给予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医嘱处理不当率为2%,低于对照组10%,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4%,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8%,给药缺陷率为0%,低于对照组6%.结论: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普外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普外科2015年1月—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140例(常规护理组),2016年1月—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140例(风险管理组).常规护理组主要针对普外科患者进行抗感染、疼痛护理等,并且遵医嘱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健全科室管理制度,安全护理、专业技能培训,医患之间风险管理教育,合理配置医护人员,病房服务人性化.结果 风险管理组的护理不良行为1.43%、护理不良事件0.71%,低于常规护理组的7.71%,6.43%(P<0.05);风险管理组护理满意度98.5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92.14%(P<0.05).结论 普外科是护理风险高危科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减少护理不良行为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这538例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有256例患者,观察组有282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的患者发生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急救不完善事件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和NOSIE评分较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急诊科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地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方法: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和服务理念,提高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结果:住院病人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护理差错发生率由0.21%下降至0.04%.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晓刚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0,(21):2822-2823
目的:为了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方法: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和服务理念,提高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结果:住院病人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护理差错发生率由0.21%下降至0.04%。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小儿外科手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外科收治的60例手术患儿设为观察组,接受护理安全管理,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外科收治的60倒手术患儿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3.3%,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非常满意44例,满意12例,满意度93.3%,对照组家属非常满意29例,满意15例,满意度73.3%,P<0.05.结论:在小儿科外手术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强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血液科2011年6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2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另随机选取我院血液科2011年6月之前收治的135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血不规范发生率为0.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科室的护理安全性,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风险管理在提高护理安全中的作用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提高护理安全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制约评估在临床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和完善符合护理安全的相关制度、应急预案和六种检查评估表,分层次举办学习班,提高抗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并实施超前教育、超前预防及强化质量监控为主的原则,针对性的把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护理安全。结果:风险管理预防策略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护士的抗风险能力也增强了,密切了医患关系,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强化风险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保障了自己和病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维护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 相似文献
14.
葛晓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9):1476-1477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安全工作中的运用及实施效果.方法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加强护理风险监控,通过对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 、评估,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果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融洽了护患关系.结论 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6%和84%,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急诊科护理人员无菌物品灭菌、护理文书书写、护理人员三级考试、护理人员操作等的质量检查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急诊科护理人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精神科护理中,对精神科护理护理安全提升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为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7月的精神病患者共200例,运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对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在观察组中,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风险管理指导护理.最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结果:将观察组的护理记录书写、夜间查房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和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的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明显了精神科护理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以保证临床护理安全.笔者认为,风险管理可采取以下对策:以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完善相应工作制度,改进工作流程,制定系统和专科风险防范措施与预案,加大风险监控.结果,增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护理缺陷明显下降,护理安全系数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外科手术患儿46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依从性、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中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以及护患沟通不良现象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