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丹参注射液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和退黄等综合治疗,必要时予以利尿和输注白蛋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w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T、APT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临床出血率,进一步证实丹参注射液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类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肝动脉灌注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回顾性分析移植前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8例已行脾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水平均在正常范围;42例肝硬化患者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前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水平,经脐血干细胞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血小板数量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下降趋势,淋巴细胞百分比则呈上升趋势;术后第16周白细胞总数为(4.01±1.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58.7±7.2)%,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5.8±6.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肝硬化患者在脐血干细胞移植后凝血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提升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及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衢州市人民医院1987年12月至1996年9月收住的有完整心电图记录的肝硬化失代偿期146例,其中心电图异常改变93例,占637%。说明肝硬化失代偿期心脏损害较常见。有关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心电图异常改变的资料很少。现就我院肝硬化失代偿期心电...  相似文献   

4.
甘井山 《医学争鸣》2009,30(21):2400-240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博尔泰力注射液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黄芪注射液40mL和博尔泰力注射液6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mo.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实验指标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肝功指标ALT,AST,TBIL,ALB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仅ALT,AST有改善(P〈0.05);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博尔泰力注射液能明显控制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炎症活动,有抗纤维化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钠代谢紊乱及其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钠代谢的变化及其预后。方法 对13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钠检测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结果 46.4%的患者发生低钠血症,且随肝功能分级的增高而明显,合并腹水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58.6%,低钠血症时肝硬化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 肝硬化患者易并发低钠血症,其发生与腹水的产生及肝功能状况有关,易引起严重并发症,是常见的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bg)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血浆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蕲蛇酶水解Fbg,用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测定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S)、最大吸光度(Amax)、凝固性维维蛋白原含量(Fc)、反应迟滞时间(DT)。结果Fbg的各项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最大吸光度、凝固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反应迟滞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结论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系列检测,能有效反映肝脏的损害程度,对临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硝苯吡啶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传统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吡啶,疗程3个月,治疗组肝功能改善程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病死率低于对照组。这与硝苯吡啶保护细胞、增加肝血流量、降低门脉坟及抗肝纤维作用有关。作者认为硝苯吡啶可作为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慧  孙玉英 《黑龙江医学》2002,26(2):143-143
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功能性肾衰竭、原发性肝癌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死亡率较高。因此全面及时的病情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措施 ,是减少肝硬化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1 病情观察1.1 准确记录出入量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常由于肝脏功能减退 ,胆汁分泌不足等原因导致恶心、呕吐、厌食 ,而引起营养失调。1.2 每日测量腹围并记录注意要测量同一部位。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与门静脉压力增高、血中白蛋白降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等原因有关。1.3 观察有无呕血、鲜血便、黑便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常有胃…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周内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片。比较两组12、24、48、72周时肝功能指标、血清病毒学指标及Child‐Pugh评分,并观察患者临床结局。结果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值和Child‐Pugh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同一时段,试验组ALT、TBiL值和Child‐Pug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ALB和 PTA 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HBV DNA值逐渐降低(P<0.01),同一时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周时,试验组HBV DNA<500 copies/mL者的比例、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学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 Child‐Pugh C 级患者死亡分别为3例(6.52%)和4例(8.7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恩替卡韦有助于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抑制HBV复制,提高 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肝硬化失代偿期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BIL、ALT、PLA、HA、LN、PCII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BIL、ALT、PLA、HA、LN、PCIII、IV-C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较保守的保肝治疗更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陈娟  尹学红  孟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3):2863-2871
本文结合2018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发布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中关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诊疗,引发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诊疗环节中社区管理的讨论,以期全科医生在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提高该类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指导调节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1例肝硬化患者脾切除围手术期在TEG指导下输注血液成分,50例肝硬化患者在常规凝血指导下输注血液成分,比较2组术后肝功能主要参数,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结果 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与术前比较,TEG组术后R、K值明显降低(P<0.01);Plt、α角、MA、CI、FIB值均显著增大(P< 0.01).输注血小板29例(47.5%),输注冷沉淀17例(27.9%),联合输注6例(9.8%).术后PT、APT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Plt、FIB值显著增大(P<0.01).术后PT、PTA、INR、APT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血小板23例,占46.0%,输注冷沉淀6例,占12.0%,联合输注6例,占12.0%.2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TEG组AST降低,ALB升高(P<0.05),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 TEG相比常规凝血检查能够更准确的评估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状态.TEG证实部分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再平衡现象.TEG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来研究和指导调节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合并臀部血肿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  方建江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1214-1215
目的 总结肝硬化合并臀部血肿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6例肝硬化合并臀部血肿患者,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患者均有乏力、纳差、腹胀、发热;有慢性肝病面容,贫血外观,皮肤巩膜黄染等;臀部可见大片瘀斑、肿胀、触痛等.(2)除了常规卧床、制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外,可给予止血、护肝、利尿、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3)5例患者经治疗血肿吸收,全身情况好转;1例患者因肝功能进行性衰竭而死于并发症.结论 肝硬化合并臀部血肿由于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血肿不易吸收,临床处理时除全身使用止血药、局部制动外,积极补充凝血因子兼顾治疗原发病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乌司他丁对肝硬化患者腹腔镜术后的肝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肝硬化患者腹腔镜治疗后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60例肝硬化合并胆石症患者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前1d与术后第1、7天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术后肝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亦低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可保护肝硬化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肝功能,可促进肝胆手术后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11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和拉米夫定治疗,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同时比较肝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和血清HBVDNA治疗后的转阴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且在10~12个月复查血清HBVDNA,得出转阴率得到大幅度改善。结论:采用阿德福韦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比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付晓杰  王琳 《中外医疗》2016,(17):56-57
目的:探讨肝功能检查对肝硬化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以100例在该院体检正常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肝功能检查,在检查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品,忌烟酒,于清晨空腹取3 mL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中CHE (血清胆碱酯酶)、ALB(白蛋白)、CHO(血清胆固醇)及TBA(总胆汁酸)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CHE (血清胆碱酯酶)含量为(2311±855)U/L、ALB(白蛋白)含量为(31.4±6.7)g/L以及CHO(血清胆固醇)含量为(2.8±0.8) u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BA(总胆汁酸)含量为(48.8±32.3)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CHE、ALB、CHO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 分级患者的TA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E(血清胆碱酯酶)、ALB(白蛋白)、CHO(血清胆固醇)及TBA(总胆汁酸)水平等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检查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病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