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单药连用3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进行优化用药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没有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口腔炎、白细胞下降、皮肤色素沉着以及腹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采用卡培他滨单药连用3周方案治疗患者的耐受性较好,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乔红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205-206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辅助治疗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都给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综合化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卡培他滨辅助治疗。结果:2组的缓解率与死亡率对比都有明显差异(P〈0.05)。2组存活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感觉障碍等,但是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培他滨辅助治疗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好,耐受性好,不良反应易处理。  相似文献   

3.
徐丽叶  宋晨  吴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188-189,192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节拍式给药在老年晚期胃癌化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2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排除化疗禁忌证后给予卡培他滨节拍式化疗,卡培他滨500mg,日两次口服,连用4周,休息1周为1个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患者不能耐受.至少1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获CR,其中,原发灶有效率为34.4%,疾病控制率为65.6%,肝脏转移有效率为25.0%,淋巴结转移有效率为13.6%,腹腔转移有效率为16.7%,肺转移无效。各种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8%(22/32),其中,以白细胞减少(9例)、皮肤色素沉着(9例)、恶性呕吐(8例)、乏力(7例)、腹泻(5例)较为常见,而手足综合征(2例)、口腔炎(2例)较为少见,且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局限于Ⅱ度及以下。结论节拍式卡培他滨化疗对老年晚期胃癌疗效较好,副作用小,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好,但确切疗效仍有待大样本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4.
高彩霞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70-70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疗法用于晚期直肠癌患者联合化疗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直肠癌行联合化疗后达到稳定患者80例,依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32例)和卡培他滨维持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联合化疗,卡培他滨维持组患者则给予卡培他滨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缓解率,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对照组和卡培他滨维持组患者临床治疗总缓解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卡培他滨维持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卡培他滨维持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为I-II级,耐受性良好;而对照组患者中消化道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Ⅲ级较多,耐受性较差。结论卡培他滨维持疗法用于晚期直肠癌患者联合化疗后临床疗效令人满意,有助于延长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及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应用于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68例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基本病历资料,使用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即参照组34例、实验组34例。参照组患者每天分2次服用卡培他滨1250 mg/m2,连续服用14 d;实验组患者每天分2次服用卡培他滨1000 mg/m2,连续服用21 d,统计整合两组与治疗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略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略52.94%高于实验组47.06%,但两组患者差别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意义;但是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14.71%略低于参照组23.53%,P0.05。结论卡培他滨应用在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临床治疗时,适当减少剂量并延长用药时间,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少,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王向阳 《当代医学》2016,(35):153-154
目的 分析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化疗在治疗消化道肿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消化道肿瘤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1250mg/m2卡培他滨,治疗组采用1000mg/m2卡培他滨.观察2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并分析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使用卡培他滨的治疗效果明显,但卡培他滨的剂量需要控制,并非剂量越高效果越好,临床医生需要给予合适的剂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7.
苏晟田  刘俊  鲁文静 《当代医学》2021,27(8):99-101
目的分析卡培他滨治疗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分为两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联合化疗;实验组采用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联合化疗+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培他滨治疗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马克骥  董南  张春生 《当代医学》2021,27(36):23-25
目的 探究卡培他滨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每天给予卡培他滨2500 mg/m2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每天给予卡培他滨2000 mg/m2治疗,3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生理功能、情感、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活动、精神、心理、总的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宜的给药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效果最佳,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例晚期消化道肿瘤采用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1000mg/m^2,2次/d,口服,第1天至第14天,21d为1周期,治疗至少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9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CR+PR)48%。常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手足麻木,恶心,呕吐,多数为Ⅰ~Ⅱ度。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较高,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曙光  张东伟 《安徽医学》2009,30(10):1166-1167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5例具有可测量指标的老年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2500mg/(m^2·d),分早晚2次服用,连服14d,21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以上。化疗后休息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25例患者中CR 0例、PR 8例、SD 7例、PD 10例,有效率32%,肿瘤控制率为(CR+PR+SD)为60%。主要毒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轻微,多为I/Ⅱ级。结论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结肠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老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住院的72例老年性晚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吉西他滨+顺铂)患者40例;对照组(吉西他滨+顺铂)患者32例,两组患者均至少完成2个周期的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分别为42.5%和28.1%、80.0%和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7.5%和37.5%、12.5%和12.5%、7.5%和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老年性晚期NSCLC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64例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消化酶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吗丁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酶制剂在治疗消化不良疾病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老年人(≥75岁)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老老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老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中消化性溃疡占52%(13/2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0%(5/25);胃癌占12%(3/25),糜烂性胃十二指肠炎和食管炎各占8%(2/25)。老老年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中,结直肠癌占76.2%(16/21),结直肠息肉占19%(4/21)。结论:老老年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其次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腹膜后肿瘤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膜后肿瘤患者41例,按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肿瘤组(23例)和良性肿瘤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发病性别、年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不同性别及年龄发病率进行比较,其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男孩高于女孩,发病年龄以2—10岁的患儿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腹膜后肿瘤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肠管损伤、术中大出血、输尿管损伤、胰漏、肾衰等,所有患儿随访1年,恶性肿瘤组的复发率为39.13%(9/23),良性肿瘤组为2.5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860,P〈0.05);恶性肿瘤组的死亡率为30.43%(7/23),良性肿瘤组无死亡例数。结论:小儿腹膜后恶性肿瘤多见以2-10岁的男孩,其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积极提高手术技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手术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银花泌炎灵片与左氧氟沙星结合使用对于急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疗效观测.方法 将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35人.予治疗组用银花泌炎灵片(4片/次、3次/日)、左氧氟沙星胶囊(1片/次、2次/日);予对照组服用左氧氟沙星胶囊(1片/次、2次/日).并于两周以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68.6%.结论 银花泌炎灵片与左氧氟沙星胶囊合用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疗效确切、治愈率高,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介入栓塞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化疗联合介入栓塞术治疗)和对照组(化疗)各3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达65.6%,明显高于对照组(46.9%)(P<0.05)。实验组临床获益率达81.25%(26/32),对照组达68.75%(22/32),实验组临床获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7个月,对照组为8.1个月。两组在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方面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但实验组周围神经毒性Ⅲ+Ⅳ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发热Ⅱ+Ⅳ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联合介入栓塞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毒副反应轻,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和CA72-4联合检测对消化道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仪分析110例消化道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50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与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CEA、AFP、CA199和CA72-4含量。结果:4种肿瘤标记物在消化道5种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含量均高于消化道系统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化道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不同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不同。在胆囊癌和胰腺癌两种恶性肿瘤中,CA19-9单项与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直结肠癌中,CEA单项与四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A72-4、CEA、AFP、CA19-9在不同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其含量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应采用不同的指标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胎儿下消化道梗阻的超声影像特点,总结超声诊断思路。方法:选择本院产前超声检查2260例中胎儿下消化道扩张者91例,孕23.25周30例,30~32周30例,38—40周31例三组,并密切追踪梗阻发生和发展。结果:胎儿下消化道梗阻的超声主要表现为肠管道扩张及合并畸形,其表现有羊水增多,肠内容物及是否伴有胎儿腹水,最终证实为下消化道畸形者8例(8.7%),83例(91.2%)肠管扩张为一过性,无不良围产结果。结论:客观分析胎儿下消化道梗阻的动态变化对指导临床产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评价桂哌齐特在治疗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经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桂哌齐特320 mg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疗程。所有病例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2周后分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残程度分级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9例,无变化3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7例,无变化9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桂哌齐特治疗可有效缓解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适合于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宫炎康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组复发率(3.13%)低于对照组(9.38%)。结论:抗生素联合宫炎康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疾病效果显著,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