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胰岛素分泌机制深入研究表明,细胞外PH值对释放胰腺细胞合成的游离胰岛素起重要作用。理解胰岛素分泌机制有助于揭示糖尿病的生化基础,糖尿病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这是指虽然胰腺细胞生成足量的胰岛素,但其释放量不足以控制血糖水平。胰岛素以含锌六聚晶状复合体形式存储于胰腺β-细胞的囊泡中;为释放游离胰岛素,复合体须溶解和解离;在pH<7.0实验条件下,复合体不溶,而含有胰岛素的囊泡中PH为5.5~6.0。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假设:当囊泡与β细胞膜融合,释放出的复合体突然暴露于细胞外,在细胞外PH7.4环境中溶解;从囊泡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氟尿嘧啶隐形泡囊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细胞毒性。方法用自制Plu-Chol,以改良注入法制备氟尿嘧啶隐形泡囊,考察泡囊的形态、粒径、电位、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通过MTT比色法比较泡囊与原药对Hela细胞的作用效应。结果氟尿嘧啶隐形泡囊在电镜下的外观为球形,平均粒径为904.87±0.45 nm,Zeta电位为-66.75 mV,包封率为30.93%±1.71%;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 distribution模型,且具有明显的缓释性(氟尿嘧啶隐形泡囊释药t1/2为游离氟尿嘧啶的3.75倍);细胞毒性试验表明泡囊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原药(IC50降低了83.95%,P<0.01)。结论所制氟尿嘧啶隐形泡囊的操作简单,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显著强于原药。  相似文献   

3.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了解HCV复制过程能有助于对HCV致病机制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HCV复制不仅需要自身编码蛋白,而且还依赖宿主蛋白的参与.此文就几种宿主蛋白对HCV复制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ICG-001在体内外模型中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的影响。方法用体外囊泡实验模型,将MDCK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0.2,1.0和5.0μmol·L-1),跟踪定位囊泡,拍照、测量囊泡直径,并计算囊泡生成率。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用胚胎肾囊泡模型,确定药物对于胚胎肾囊泡的作用。用Ksp-Cre;Pkd1fl/fl(Pkd1在肾组织特异性敲除)多囊肾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5 mg·kg-1 ICG-001)。通过比较小鼠的肾重指数和组织学结果,观察药物对于体内多囊肾的治疗效果。结果体外囊泡模型实验结果显示,ICG-001可以抑制由佛司可林刺激增长的MDCK细胞囊泡,且呈剂量相关性;胚胎肾囊泡模型显示,实验组中ICG-001处理的胚胎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存在凋亡现象;在多囊肾小鼠模型中,实验组小鼠的肾重指数(双侧肾与体重的百分比)及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G-001在体外囊泡模型中能够抑制囊泡的发生和发展,但ICG-001会抑制胚胎肾的发育,并且无法治疗已发病小鼠的肾囊肿,因而无法作为治疗ADPKD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阿奇霉素(AZI)囊泡并对处方进行筛选,得到较高包封率的囊泡制剂.方法 采用薄膜蒸发-冻融法制备AZI泡囊,反透析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考察冻融次数、胆固醇与吐温质量比、十八胺百分含量以及投药量因素对囊泡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冻融3次、胆固醇与吐温质量比为1:3、十八胺百分含量为3%和投药量10.0mg时为最佳处方,制得的囊泡包封率由最初的(64.00±1.91)%提高为(92.87±0.77)%,粒径为(5.87±1.18)μm,zeta电位为±(12.5±0.02)mY,室温下稳定.结论 最佳处方制得的AZI囊泡的包封率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白细胞介素(IL)-4-589基因多态性(SNP)的关系,探讨其免疫遗传机制.方法 对438名研究对象检测HBV、HCV感染标志物,筛选出健康对照者74例和感染者203例,其中HBV合并HCV感染组79例,单纯HBV感染组69例,HCV感染组55例.用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技术(RT-n-PCR)检测HCV-RNA表达,并分析IL-4-589 SNP,观察SNP与慢性HBV或HCV感染、HCV病毒复制和ALT的关系.结果 IL-4-589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感染类型和HCV-RNA复制均无关系(P>0.05);IL-4-589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ALT≥80 U/L组与<80 U/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携带CT和CC基因型肝脏损伤的OR值是TT基因型的3.43和8.25倍;携带C等位基因的肝脏损伤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2.31倍.结论 IL-4-589位点CT、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能增加HBV和(或)HCV感染者的肝脏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酰化反应合成维生素E-琥珀酰聚赖氨酸接枝共聚物(N-tocopheryl-N'-succinyl-ε-polylysine,TOS-SA-PLL)作为载体材料,胰岛素作为模型药物,制备p H敏感接枝共聚物囊泡。方法采用核磁共振扫描和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TOS-SA-PLL结构进行表征;利用2,4,6-三硝基苯磺酸法对接枝共聚物的取代度进行测定;利用动态光散射法对囊泡的粒径,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囊泡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以及载药囊泡在不同p H条件下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接枝共聚物自组装形成的囊泡平均粒径为165.7~232.3 nm,Zeta电位为-32.2~-20.1 m V;载胰岛素共聚物囊泡的包封率最高可达70.15%,载药量(w)为6.55%;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该接枝共聚物囊泡的释放行为具有p H敏感性的特征。结论 TOS-SA-PLL接枝共聚物囊泡具有p H敏感的特点,其作为水溶性生物大分子药物的载体,在胃肠道传递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含有奥硝唑纳米囊泡的改性明胶膜释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立峰  齐鲁  刘小杰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4):2132-2136
目的:研制含有载药纳米囊泡的明胶缓释膜,对比普通载药膜表征其释药性能。方法:结合超声波法和逆向蒸发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囊泡,并通过共混的方法进一步得到了含有奥硝唑纳米囊泡的改性明胶膜(简称载药纳米囊泡膜)。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分析了载药纳米囊泡的形态以及稳定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试了载药纳米囊泡的包封率、载药量以及载药纳米囊泡、载药膜和载药纳米囊泡膜的累积释药曲线。结果:载药纳米囊泡粒径在50~150nm之间,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于膜材料中,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0.18mg·mg~(-1)和32.15%。普通载药膜在11h左右达到释药平衡,而载药纳米囊泡膜释药平衡时间达到了22h左右。结论:载药纳米囊泡膜同时具有载药膜和载药纳米囊泡的药物释放性能,明显改善了载药膜的药物缓释性和突释现象,扩展了载药膜和载药囊泡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HCV-RNA抗-HCV和ALT联合检测在丙肝中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肝(抗-HCV)阳性人群中,其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含量与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222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CV RN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CV,采用酶法检测其ALT水平。结果 222例抗-HCV阳性标本中135例HCV RNA阳性(>500拷贝/ml),阳性率为60·8%,120份标本ALT异常(>40U/L),异常率为54%,ALT水平及异常率随HCV RNA含量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ALT水平及异常率与HCV RNA之间呈正相关,提示ALT水平可间接反映HCV在肝脏的复制程度,HCV-RNA含量与抗-HCV同时检测可以提高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HCV-RNA是反映HC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ALT生化指标结果可帮助临床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10.
喜树碱囊泡的研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制喜树碱囊泡。方法以司盘和胆固醇为主要膜材,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喜树碱囊泡。用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和构造,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度分布,HPLC法测定含量并用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考察其对小鼠S180肉瘤的抗癌活性。结果研制的喜树碱囊泡为与脂质体相似的单室双分子层微型囊泡,平均粒径为(565±6) nm。平均包封率为61%。抑瘤率为76.1%(P<0.05),给药后小鼠体重分别为空白组和溶液组的92.7%(P>0.05)和134.7%(P<0.05)。结论本文首次研制出单室双分子层喜树碱囊泡,其粒度小且分布均匀,包封率较高,抗癌活性较强,并能降低喜树碱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泡球蚴体外培养模型,初步观察ABZ自微乳(ABZ-S)体外抗泡球蚴作用。方法:以阿苯达唑片剂(ABZ-T)为阳性对照,泡球蚴体外培养6周后,分为5组:ABZ自微乳(ABZ-S)、ABZ-T组,各分为含ABZ高、中、低剂量(1,0.1,0.01)mg.L-1;空白培养液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空白乳组溶剂均等于高剂量组不含药溶剂。用药48,120 h和14 d后,分别取样观察超微结构。实验期间对囊泡进行计数,并监测囊液中阿苯达唑亚砜(ABZSX)的浓度。结果:ABZ-S和ABZ-T均可抑制泡球蚴的生长。超微结构观察:与同等质量浓度(1,0.1 mg.L-1)片剂比,ABZ自微乳对泡球蚴的损害强于片剂;但在低质量浓度(0.01 mg.L-1),2种剂型在用药5 d后,囊泡数均不再改变,泡球蚴对药物浓度有依赖性。连续14 d测定囊液中药物浓度,10 d后囊液药物浓度趋于平衡,且同剂量下ABZ-S囊液中药物(ABZSX)浓度高于ABZ-T。结论:自微乳能够促进药物穿过囊壁细胞,提高囊液药物浓度,增强ABZ抗包虫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施斌  方超  游美羡  洪明凰  裴元英 《药学学报》2005,40(11):976-981
目的考察不同PEG相对分子质量对包载羟基喜树碱的PEG-PHDCA纳米囊泡的理化性质、体外补体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影响。方法对纳米囊泡的理化性质包括粒径、zeta电位、表面固有水化层厚度、PEG表面密度等进行表征,进一步阐明其理化性质与纳米囊泡的补体消耗和巨噬细胞吞噬之间的关系。结果PEG10 000-PHDCA具有比其他两组更松弛的结构,PEG链表面密度最小;进一步通过固有水化层厚度的测定进行构型模拟表明:囊泡表面PEG发生折叠,柔韧性下降,导致其较差的隐形效果。与PEG2 000-PHDCA囊泡比较,PEG5 000-PHDCA囊泡显示了更佳的zeta电位(-10.03 mV)和水化层厚度(4.20 nm),PEG的表面密度也在较佳范围内(0.49 PEG·nm-2),这些理化性质赋予其最佳的规避补体消耗和巨噬细胞吞噬的作用。结论过长的PEG链对囊泡表面的修饰并不利于其隐形效果,PEG5 000-PHDCA修饰的纳米囊泡具有最佳的规避补体介导和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泰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以聚山梨酯-60(吐温-60)或聚山梨酯-80(吐温-80)为载体材料制备泰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的工艺研究和含量测定方法进行考察,并比较评价其质量。方法以 吐温-60或吐温-80为载体材料,用逆相蒸发法制备泰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并对其形态学、包封率、pH值和相对黏度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 泰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平均粒径分别为2.354μm和2.251μm,包封率为98.35%和97.97%.pH值为7.32和7.22。结论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60或吐温-80为载体材料选择逆相蒸发法优化工艺制备泰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均是可行的,本实验研究为开发泰素新型静注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全长cDNA克隆在Huh7细胞中的表达与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体外的复制和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HCV全长cDNA克隆构建表达质粒p3.1HCV并转染Huh7细胞。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分析病毒正、负链RNA,蛋白表达和剪切。结果 在转染p3.1HCV的Huh7细胞中可检出相应病毒的正、负链RNA、Western blotting在转染p3.1HCV的Huh7细胞检测中可检到针对HCVNS3蛋白、分子量约70kD的特异性条带。结论 HCV可以在体外培养的Huh7细胞中复制且其前体蛋白能在Huh7细胞中完成剪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胆固醇和β-谷甾醇作为囊材制备的盐酸小檗碱囊泡的特性和体外释药差异。方法 采用薄膜蒸发法用2种囊材分别制备盐酸小檗碱囊泡,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囊泡形态,微粒分析仪评价囊泡粒径分布差异;采用HPLC测定盐酸小檗碱囊泡包封率和载药量,比较2种囊泡的体外释放情况,并考察温度对囊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镜下观察2种囊材制备的囊泡圆整度均较好,粒径分布范围比较相似;用胆固醇和β-谷甾醇制备的囊泡包封率分别为28.5%和25.21%,载药量分别为1.32%和1.26%;体外释放试验中,在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中的胆固醇囊泡12 h累积释放百分率在50%左右,而β-谷甾醇囊泡的累积释放百分率>70%;40℃以下放置8 h,温度对2种小檗碱囊泡的包封率影响较小,当温度高于40℃时,2种小檗碱囊泡的包封率均显著降低。结论 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2种小檗碱囊泡镜下形态相似,包封率近似;用β-谷甾醇制备的囊泡释药快,释药量多;40℃以下放置稳定性均较好。β-谷甾醇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囊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创伤小、疗效好的光热治疗方法,用于骨肉瘤的治疗。方法 分别利用差速离心法和柠檬酸盐还原法制备生姜囊泡和金纳米粒子。通过孵育法使生姜囊泡包被金纳米粒子,形成生姜囊泡-金纳米粒子复合物。利用CCK8法考察生姜囊泡-金纳米粒子复合物的生物毒性。通过CCK8法评估生姜囊泡-金纳米粒子复合物对骨肉瘤治疗的疗效。结果 成功制备了生姜囊泡和金纳米粒子,通过生姜囊泡包载金纳米粒子成功构建了一种光热治疗方法。结论 生姜囊泡包载金纳米粒子的光热治疗方法,具有简单、生物相容性好、生物毒性低、疗效好等优点,有望用于骨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嵌段聚合物制备聚合物囊泡并考察其稳定性,测定聚合物囊泡膜层的H+跨膜渗透特性,及1,4-二氧六环对膜渗透性能的影响,作为聚合物囊泡载药的基础。方法 以二嵌段共聚物PEG-PLGA在溶液中自组装制备聚合物囊泡,采用pH敏感荧光探针HPTS对囊泡的H+透膜特性进行考察,并与PBD-b-PEO、PS-b-PEO制备的囊泡及脂质体进行比较。考察不同浓度的1,4-二氧六环对聚合物囊泡膜渗透特性的作用。结果 HPTS的荧光激发光谱有pH依赖性,囊泡外水相中H+浓度与t1/2呈线性相关,不同膜壁厚度的聚合物囊泡的膜渗透能力有显著区别。3种聚合物囊泡对比脂质体,H+透膜系数分别降低了2.39×104 、3.38×104、5.48×108倍。1,4-二氧六环对囊泡膜的渗透性具有调节作用,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聚合物囊泡的膜渗透显著低于脂质体,稳定性更好,1,4-二氧六环可调节囊泡膜的渗透性,从而调节药物的装载和释放。  相似文献   

1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冠状病毒家族所致疾病之一。冠状病毒具有复杂的遗传组织,因此人们对它的复制周期知之甚少。冠状病毒家族有大量的复制基因,它们可以加工为大量用于形成复制/转录复合体的成分。这种复合体包括未知功能的非结构蛋白(nsp)。已经测定了其中一种nsp9蛋白的结构,并揭示出该蛋白结合在单链RNA(ssRNA)上。  相似文献   

19.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HCV RNA含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HCV RNA载量与抗-HCV、HCV抗原含量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与符合性。方法用RFQ-RT-PCR法检测130份怀疑HCV感染的血清中的HCV RNA,同时检测ALT和抗-HCV。结果130份样本中HCV RNA阳性率为53.9%(71/130);抗-HCV阳性率为56.3%(72/130);ALT异常率为50.0%(65/130)。抗-HCV、HCV抗原滴度和ALT异常率随着HCV RNA载量升高而增加。结论用RFQ-RT-PCR-法检测HCV RNA可以确定。①长期高滴度抗-HCV血清具有传染性,并常预示患者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加大,应该积极治疗。②抗-HCV、HCV抗原含量与HCV RN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有符合性和互补性。③对慢性丙型肝炎长期抗-HCV阳性,若出现HCV RNA出现升高1lg10以上可以鉴别活动性、复制性程度。④是选择抗病毒药物和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研究是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治疗药物的重要研究方向,丙型肝炎病毒(HCV)NS3/4A丝氨酸蛋白酶(NS3/4A SP)对病毒蛋白前体加工成熟和病毒复制过程十分重要,是抗HCV治疗的理想靶点。本文重点综述NS3/4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特拉泼维(telaprevir)和博赛泼维(boceprevir)治疗HCV感染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