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贾继娥  王玺柱 《护理研究》2004,18(12):2188-2189
1999年-2003年,我们对住院的41例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病人,应用现代康复医疗技术及传统的康复技术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玺柱  贾继娥 《现代康复》1999,3(12):1476-1476
1996年~1999年.我们对住院的41例脑血管意外的偏瘫患.应用现代康复医疗技术及传统的康复技术综台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偏瘫是脑血管意外遗留的主要功能障碍,国内传统的治疗方法以药物、针灸为主。本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偏瘫80例,并设单纯针刺治疗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神经系统病损的康复(4学时)脑血管意外(偏瘫)的康复: 学习目的要求: 1.了解脑血管意外(偏瘫)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 2.了解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的社会转归。内容: 脑血管意外(偏瘫)早期的康复处理:预防感染,关节挛缩与褥疮,早期进行功能训练,理疗与中医康复手段的应用,PNF训练。  相似文献   

5.
偏瘫康复是残疾康复的主要内容,而造成偏瘫的残疾原因很多,其中以脑血管意外、脑损伤等原因最为常见,据有关资料统计,因脑血管意外而致偏瘫等残疾者,不经过有效的康复治疗,从而需要别人照顾,才能生活的,就约占3/4,还不包括尚能生活基本自理的残疾者。而经过各...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意外(中风)是脑血管受损的一组疾病,它的致残率非常高,急性期过后,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最常见的是偏瘫。一般认为,中风后3个月内恢复效果最好,3~6个月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6个月后恢复希望甚微。所以从中风急性期开始,把神经内科治疗和康复医疗紧密结合,并进行较详细地疗效观察和评估是治疗偏瘫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偏瘫是脑血管意外遗留的主要功能障碍,国内传统的治疗方法以药物、针灸为主。本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偏瘫80例,并设单纯针刺治疗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60例均为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届...  相似文献   

8.
背景: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下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侧下肢支撑力量差,支撑相较短;下肢运动迟缓,协调性差。根据大脑的可塑性理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脑血管意外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是发病后3个月内,而且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一般在患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发展48h后即可开始。  相似文献   

9.
康复治疗后左右侧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状况比较江静由于种种原因,有很多病人特别是基层职工,往往在康复的最佳时机得不到正规的早期康复,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通常认为脑血管意外后,上肢运动功能自发性恢复发生在6个月以内;6个月以上,现代康复技术对其功能恢复较...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999年,我们对住院的41例脑血管意外的偏瘫患者,应用现代康复医疗技术及传统的康复技术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偏瘫患者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38~74岁,平均57岁。病程≤3个月者20例,3~6个月者15例,6~12个月者3例,7年以上者3例。其中脑梗塞26例,脑出血13例,脑外伤2例,伴高血压17例,右侧偏瘫18例,左侧偏瘫23例,语言不清10例,肌力0~I级13例,Ⅱ级10例,Ⅲ级16例,肌力亢进2例。1.2方法急性期:根据评估,预定…  相似文献   

11.
PNF技术在偏瘫上肢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是现代康复易化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以往主要用于脊髓灰质炎和多发性硬化引起的继发性瘫痪,现在扩展到多种神经疾患的治疗。而在对脑血管意外、脑外伤引起的偏瘫治疗中的应用尚有争议。本研究在50例偏瘫上肢治疗中,选择性应用PNF技术,对其在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以及对痉挛状态的影响进行临床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2.
康复训练对脑血管意外病人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康复训练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神经内科治疗和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组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病人人院1~2日,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病人人院第7~14日实施护理康复训练。分为3个阶段4期,对照组系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结果4周结束后,两组患者疗效判定,康复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贾继娥  王玺柱 《护理研究》2004,18(24):2188-2189
1999年— 2 0 0 3年 ,我们对住院的 41例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病人 ,应用现代康复医疗技术及传统的康复技术综合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偏瘫病人 41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13例 ,年龄3 8岁~ 74岁 ,平均 5 7岁。病程 :<3个月者 2 0例 ,3个月~ 6个月者 15例 ,>鲈抡?6例。其中脑梗死 2 6例 ,脑出血 13例 ,脑外伤 2例。右侧偏瘫 18例 ,左侧偏瘫 2 3例。语言不清 10例 ,以最差肢体肌力统计肌力 0级~Ⅰ级 13例 ,Ⅱ级 10例 ,Ⅲ级 16例 ,肌力亢进 2例。1.2 康复训练方法 急性期 :根据功能评估 ,制定康复目标 ,预…  相似文献   

14.
陈丽娜 《现代康复》1998,2(11):1195-1195
脑血管意外是严重威胁中老年生命的一种常见病,经急性期抢救后仍有半数以上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肌肉萎缩等后遗症,使病人生活能力发生困难。对此,我科应用音乐电疗法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康复疗效观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针刺促通技术:电针神经干治疗中风肢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俞雁彤  杨毅红 《中国康复》1994,9(3):119-121
在偏瘫的现代康复医疗技术——促通技术的启发下,将传统针刺法改为电针神经干法治疗中风肢瘫62例,并与传统针刺法进行了疗效对比。Riddit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干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作者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电针神经干的疗效原理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偏瘫肩是脑血管意外(也包括其它脑疾病)后瘫痪侧的肩关周围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和老年退行性组织变性造成肩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它是偏瘫患最常见的并发症.根据国外撤告其发病率约为脑血管意外患中的25%~70%.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偏瘫的康复。为了探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我科于1996年5月~1997年8月对收治的住院和门诊50例偏瘫肩患.通过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上不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68例脑血管意外(CVA)患者,分康复治疗组(37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1例)。按照Bobath技术和Carr的运动再学习原理对康复组患者进行早期综合的康复治疗,平均治疗时间28d。采用Scandinavian中风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和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运动和步行能力评价。结果 经康复治疗后偏瘫侧下肢运动及步行能力均明显提高,总的步行率达83.8%,较治疗前增加了51.4%。康复治疗组治疗前后和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报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能促进脑血管意外偏送信患者下肢运动及步行能力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偏瘫肩与脑血管意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瘫肩是指脑血管意外后(也包括其它脑疾患)瘫痪侧的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和老年退行性组织变性,造成肩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偏瘫肩是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偏瘫的康复。本文总结了1989年以来因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住院患者120例在住院期间偏瘫肩的发病情况和有关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率、发病机理、诊断要点与脑血管意外的关系及防治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梁日升 《现代康复》1999,3(6):709-709
脑血管意外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急性期抢救幸存往往有肢体偏瘫和语言障碍,早期给予康复治疗可降低其致残率.促进脑卒中患的转归。我院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脑血管意外68例.其中经急性期治疗率存27例,均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意外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急性期抢救幸存者往往有肢体偏瘫和语言障碍,早期给予康复治疗可降低其致残率,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转归。我院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脑血管意外68例,其中经急性期治疗率存者27例,均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