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梳理中医理论肾主生殖的相关文献,辨析男子生殖之精与肾精的区别,进而探讨男子生殖之精与胎孕的关系.肾主生殖的功能是基于中医藏象学说中"肾藏精"的功能.其中,"肾藏精"主要体现为肾具有封藏之性,可藏先、后天之精及脏腑之精.肾主生殖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是肾与男子生殖器官关系密切,其二是肾可通过调节肾中精气进而调节人体生殖...  相似文献   

2.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与女性的月经和妊娠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是女性生殖功能与性周期调节的核心。肾—天癸—冲任—胞宫女性生殖轴是中医防治女性生殖疾病的重要指导理论。近年来的研究对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采用中医生殖轴理论可有效指导临床妇科各种疾病的防治,运用生殖轴理论可启迪中医药防治女性生殖疾病的科研思路。  相似文献   

3.
“肾主生殖”是中医藏象学说对人体生殖生理的认识:肾精充足、肾气旺盛,生殖功能正常;反之,肾精不足肾气亏虚,生殖功能异常。依据“肾主生殖”理论,临床中生殖功能障碍所致的不孕症、多从补养肾精肾气入手调理。补肾药能有效改善女性黄体功能不足、无排卵、卵泡发育障碍所致的不孕症和男性少精、弱精所致的不育症。为探讨“肾主生殖”的科学内涵,笔者设计用雷公藤多苷造成雌、雄人鼠肾虚生殖功能障碍模型,用补肾毓麟汤进行治疗,旨在一观察补肾中药汤对雌、雄性大鼠生殖功能障碍模型的生殖功能,从而初步探讨“肾主生殖”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依据"肾主生殖"理论,临床中生殖功能障碍所致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习惯性流产、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多从补养肾精肾气入手调理。补肾药能有效改善女性黄体功能不足、无排卵、卵泡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5.
不孕一词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此生病……其女子不孕。"中医认为,"嗣育"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本文就笔者应用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体会总结如下。1肾主生殖补肾为本女性不孕症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卵巢因素、输卵管因素、子宫因素、免疫因素等。中医认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人之生殖机能是由命门三焦、译、冲任、胞宫或精室,并通过督脉的联络而组成的多层次调控系统共同完成的。命门为最高调控中心,在生殖调控方面与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笔者选择不同病种的青春期功能性月经失调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其环核鞋及性激素含量变化与中医辩证的关系,对中医生殖调控系统的实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对人类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及保健作用的认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皇帝内经》就为中医生殖医学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确立了"肾心生殖"的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利用中药的多层次、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中医药在防治生殖系统疾病及保胎方面产生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辛悦 《开卷有益》2011,(5):20-21
肾虚是一个中医名词,中医说的"肾脏"并不是人体的单一内脏,而是一个系统,它涵盖了人体生殖、泌尿、神经、骨骼等多个组织器官,起着调节人体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原动力"的作用,是先天之本。所以肾虚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个功能单位,并非仅指人体肾脏。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结合近年来中医男性学的研究进展,将肾、天癸、精室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中医男性生殖内分泌模式。突破传统的"肾藏精""主生殖"理论的局限性,明确男性生殖之精的产生、贮藏、排泄在于精室;打破将男子生殖系统疾病全归属于肾的临床思维定势;初步阐明男性生殖内分泌模式及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肾主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时间医学是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发展而来,主要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自然界昼夜晨昏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而脏腑则相应地产生昼夜节律性反应[1]。随着中医学理论以及时间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中医肾的形体基础及其时间医学研究已有所进展,现将其主要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中医学理论探讨肾与脂肪的关系,结合现代实验研究,说明脂肪为肾精的组成部分,与女性生殖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从肾虚血瘀调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医病机、治则。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核心病机是卵子发育延迟和排出障碍,主要病理基础是肾虚血瘀,由于肾虚致肾主生殖的功能失调,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紊乱,阴阳气血失于平衡,水湿内停,痰湿内生,壅阻冲任胞脉,气血瘀滞成癌,使卵子难以排出、卵巢逐渐增大。补肾活血法可作为中医治疗PCOS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肾居于腰部,为“先天之本”,其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而言,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主命门火,为一身热之源,能助三焦气化,温暖脾胃,并主管人的性欲和性机能;肾主水液,调节水液代谢;肾主纳气,助肺呼吸;肾主骨、主齿、主髓、通脑;肾开窍于耳和二阴。既然肾有如此广泛的作用,其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一、“肾”与内分泌有关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从现代生理学来看,这些功能主要与内分泌  相似文献   

14.
异病同治尿潴留钱传法杭州市下城区中医院3100004尿潴留归属中医癃闭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与肾、膀胱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尿潴留以肾虚膀胱气化无能为本,小便不畅或不通为标。膀胱为藏水之府,而水之入也,由气以化水,故有气斯有水,须"得其化",得其化赖于肾...  相似文献   

15.
在《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中,详细记载了生殖器官的解剖生理及功能特性,论述了天癸"至、盛、衰"的全过程,并指出肾化生贮藏生殖之精,调控统帅生殖器官,完成孕育过程,是生殖的核心。本文从《内经》理论体系论述中医生殖基础、发病观,以及生殖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旨在为中医生殖学的研究发展,提供多维的探讨角度。  相似文献   

16.
中医“肾”的时间医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 :肾在全身脏腑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肾藏精 ,内寓真阴真阳 ,主生殖 ,生长发育 ,主水 ,主纳气 ,主骨生髓通于脑 ,为“先天之本”。近年来 ,随着时间生物医学的长足发展 ,人们也从时间医学角度对中医的肾进行了研究 ,现将其主要研究成果综述如下。1 中医肾的生理节律1.1 “肾气通于冬”的研究 “肾气通于冬”是中医学时脏相应理论的一部分。从理论上讲 ,肾的功能当在冬季增强 ,即肾主闭藏精气的功能应当在冬季旺盛 ,相应地使肾主精气消耗减少 ,因此在生殖方面应表现为冬季生殖机能减弱[1] 。促间质细胞素(LH)、睾酮 (T)是男…  相似文献   

17.
“肾主生殖”理论整理及实验研究概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主生殖”理论是中医脏象学说对人体生殖功能生理病理的基本认识。目前各地学者对“肾主生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理论研究肾藏精是肾主生殖的基础。对于肾所藏之“精”如何理解,各地学者观点不一。郭氏[1]认为肾所藏之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有男女媾和之精(为先天之精),是生殖发育的根本;有水谷化生之精(为后天之精),是人体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两者均藏于肾。肾本脏所藏的所谓先天之精的充盈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的强弱有着密切关系。孟氏[2]认为,先天之精和后先天之…  相似文献   

18.
回顾分析肾主骨本质的研究思路,通过下丘脑雌激素受体的变化,拟从下丘脑-垂体轴的神经内分泌网络探讨"肾主骨"的理论内涵,揭示"肾-骨-脑-生殖"是一种综合性的功能状态,并有具体的功能网络和调控中心。  相似文献   

19.
生殖相关肾虚证和补肾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妍慧  赵飞兰  范蓉  何国珍 《医学综述》2014,(12):2226-2228
中医认为不孕不育症属于肾虚证,且临床上主要应用补肾中药治疗不孕不育症。大量的实验研究也表明,生殖相关肾虚证存在着下丘脑-垂体-生殖腺轴各器官组织学和分泌功能上的变化,补肾中药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生殖腺轴各器官的紊乱而调节和改善生殖功能,对生殖腺轴有多水平、多靶点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对生殖相关的肾虚证的本质和补肾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和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作者前已提出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认为中医藏象的实质在于细胞和亚细胞结构。"五藏"其实是细胞的"五脏",细胞的"五脏"是细胞的五个不同功能系统,可以落实为不同的亚细胞结构,即线粒体——中医之"脾",染色体——中医之"肾",配体-受体-信号转导系统——中医之"肝",细胞膜——中医之"肺",离子通道——中医之"心"。在五脏之中,心主行血,肺主呼吸,肾主水液,都有一个解剖学上宏观的实体脏器能与之功能相符。那么,中医之"脾",究竟有无与之相对应的实体脏器?我们说,有。但非脾(spleen)、非胰(pancreas),是肝(liver)!其理由有五:(1)肝细胞的线粒体数目比所有其他种类细胞都多;(2)中医古医书中有把肝当作"脾"的证据;(3)在解剖结构上,肝与消化道的血管的紧密联系;(4)在功能上,肝在消化系统(广义的中医之"脾胃")和物质代谢("水谷精微的运化")中居于中心地位;中医"脾"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功能——"运化水谷精微",不折不扣地是由肝脏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