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医学》1971,(5)
为了发掘祖国医学遗产,我们应用针刺治疗疟疾24例。取穴:疟门(中指与无名指根部之间)曲池。方法:于发作前1.5~2小时针刺,两手同时进针。疟门穴呈45度针刺,深8分至1寸。强刺激,留针30~40分钟。结果: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针刺“疟门穴”的方法,共治疗疟疾26例,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其中,在水利工地上治21例,因条件所限,未能作化验检查;在余店中学治疗5例,化验查疟原虫,证实为间日疟。“疟门穴”位置:在手背面,中指和无名指之间、赤白肉际,即3、4掌骨远端之间。取穴及手法:患者半握拳,用75%酒精棉球局部消毒。术者以左手拇指压迫固定取穴,用1寸半或2  相似文献   

3.
针刺在针刺治疗中采取四个结合、四个为主的原则:即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以局部取穴为主:选取穴位与选取神经运动点相结合,以选取穴位为主;单肢全麻痹时近心端取穴与远心端取穴相结合,以取近心端穴位为主,双下肢均麻痹且有明显功能障碍时,治疗轻侧与治疗重侧机结合,以治疗轻侧为主。并以上带下,以主代次。取穴:下肢麻痹:取环跳(以新环跳穴为主,在环跳穴内侧0.5~0.8寸处取之)、肾俞、大肠俞、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髀关、迈步、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犊鼻、膝眼等穴,每次选主穴3~4个,配穴1~2个。如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麻痹经弛较重,则以环跳、髀关、承扶及腹股沟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988-09/2005-04解放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收治的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336例。以针刺平衡穴位——肩痛穴为主作为平衡针灸治疗组168例,以针刺传统穴位为主作为传统针灸治疗组168例。平衡针灸治疗组:主穴:肩痛穴,即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1寸。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体位:坐位膝直伸。针刺特点:腓浅神经。针刺角度:直刺。针刺手法:提插手法。针刺方法:局部常规消毒,采用3寸一次性无菌毫针直刺1.5寸左右。针感为远距离触电式针感。传统针灸治疗组:取穴:肩贞、肩髑、肩醪、肩井、手五里、手三里、支沟。两组治疗均1次/d,4周为1个疗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评估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第1疗程治疗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平衡针灸治疗组为109例,传统针灸治疗组57例)。第2疗程治疗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也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平衡针灸治疗组为136例,传统针灸治疗组102例)。结论平衡针灸是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具有取穴少、痛苦小、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远道单穴临床运用广泛,总结其运用规律有本经远道取穴、表里经远道取穴、手足同名经上下取穴、原络穴主次配穴、八脉交会穴取穴、对应取穴等7种。通过该文探讨,利于发挥针刺治疗急性病症的优势,为针灸医师选穴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3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捻转强刺激手法针刺急性腰扭伤患者双侧后溪穴并配以腰部活动。结果全部328例患者,治愈299例,好转29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简便易行,“一针一效”,取穴少,见效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长针针刺经外奇穴肩前穴为主用于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的疗效 . 方法观察组应用长针针刺经外奇穴肩前穴为主 , 对照组采用常规 " 肩三针”取穴针刺 , 两组均结合推拿、拔罐、贴压耳穴等疗法 . 结果观察组 79例 , 显效率 75.95% , 总有效率 93.67% . 对照组 86例 , 显效率 61.62% , 总有效率 89.53% . 结论长针针刺经外奇穴肩前穴为主用于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的疗效优于传统 " 肩三针”针刺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曲池穴清末以前古代文献的整理,总结曲池穴的应用规律.方法:将《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籍作为检索范围,对曲池的单穴、配伍主治病症、腧穴配伍规律和刺灸法等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结果:发现符合曲池穴应用纳入标准的条文有1055条,其中治疗病症条文1022条,涵盖158本古籍.曲池单穴主治病症条文187条,曲池配伍应用条文835条,与曲池穴配伍的经穴为242个,配伍频次为4191次.常用的针刺深度为针七分,针刺时间为留七呼,灸法刺激量为灸三壮,刺灸禁忌为妊娠八月不可针灸.结论:曲池穴的主治规律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和表里经病症为主,曲池配伍后能起到扩大主治范围,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中文文献选穴规律。方法:对2013年8月-2018年8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符合针灸治疗为主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总结其选穴规律。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有50篇,主要使用穴位103个,应用分层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前17个穴位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规律,结果阿是穴居首位,其余依次是足少阳胆经穴(丘墟、阳陵泉、悬钟、足临泣)、足少阴肾经穴(照海、太溪、然谷)、足阳明胃经穴(解溪、足三里)、足太阳膀胱经穴(申脉、昆仑)、足太阴脾经穴(商丘、三阴交)、手少阳三焦经穴(阳池)、手太阳小肠经穴(养老)、经外奇穴(小节穴),故腧穴以阿是穴、胆经、肾经为主,配合胃经、膀胱经、脾经、三焦经、小肠经及经外奇穴。结论: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将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阿是穴与辨经取穴相结合,重视运动针法和交叉取穴的应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在治疗方法上,以针刺治疗为主,而艾灸治疗该病临床报道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针灸肝俞穴治疗早期脓性指头炎37例,收效满意。治疗方法: 取肝俞穴(交叉取穴,即左取右,右取左),局部消毒后,以三棱针刺入0.5厘米后再用火罐或真空穴位拔罐器拔10分钟左右,拔罐后可见少许血液为正常现象。擦净后即可。结果:应用此方法,一般病例第一  相似文献   

11.
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1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988-09/2005-04解放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收治的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336例.以针刺平衡穴位--肩痛穴为主作为平衡针灸治疗组168例,以针刺传统穴位为主作为传统针灸治疗组168例.平衡针灸治疗组:主穴:肩痛穴,即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1寸.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体位:坐位膝直伸.针刺特点:腓浅神经.针刺角度:直刺.针刺手法:提插手法.针刺方法:局部常规消毒,采用3寸一次性无菌毫针直刺1.5寸左右.针感为远距离触电式针感.传统针灸治疗组:取穴:肩贞、肩髃、肩髎、肩井、手五里、手三里、支沟.两组治疗均1次/d,4周为1个疗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评估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第1疗程治疗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平衡针灸治疗组为109例,传统针灸治疗组57例).第2疗程治疗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也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平衡针灸治疗组为136例,传统针灸治疗组102例).结论平衡针灸是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具有取穴少、痛苦小、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资料:150例孕妇均为身体健康;单胎;胎儿正常者。分两组,针刺组75人;艾灸组75人。针灸方法:针刺组由医生操作,取穴(穴位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后,常规消毒,用1寸针灸针,针刺双侧至阴穴,每次30分钟,每回一次,手法平补平泻。艾灸组,由医生在孕妇体上指定穴位后;由本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针刺"颈臂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颈臂穴"的局部解剖结构显示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颈臂穴"的两个常用取穴点,在高频超声引导下针刺"颈臂穴",观察行针与得气感传时的超声表现.测量取穴点臂丛神经内径、表皮与胸膜距离、臂丛与胸膜间距离.结果 对206名健康志愿者以高频超声观察经外奇穴"颈臂穴",均能显示臂丛神经、含气肺组织、毫针针尖与臂丛神经的关系,并能测量表皮与胸膜距离、臂丛与胸膜间距离及臂丛神经内径.得气时超声表现均为针尖刺及臂丛神经外膜,感传程度、感传位置均与针刺方向及臂丛神经走形有关.在超声引导下针刺"颈臂穴"可以安全地避开肺尖,避免气胸的发生.本组所有受试者均于进针10 s内得到感传,且无气胸发生.结论 借助高频超声可以准确观察"颈臂穴"的局部解剖结构.高频超声对临床针刺危险穴具有重要价值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针刺疗法配合内服驱虫药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治疗方法:1.临床确诊为胆道蛔虫症后,即按常规进行针刺治疗。取穴灵台(或至阳)透筋缩。令患儿坐位,双臂下垂,沿其左右肩胛骨下角划一联线,线过脊椎第六胸椎棘突下为灵台穴,第七胸椎棘突下为至阳  相似文献   

15.
1970年以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针刺“里地仓”穴治疗呕吐患者10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一、取穴法:用拇指和食指把口角外翻,口腔内正对“地仓”穴的地方就是本穴。二、主治:急性胃炎呕吐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呕吐。  相似文献   

16.
“气痛点”作者起初用于胸胁串痛,后用它缓解胸腹部疼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止痛效果。取穴:紧靠肩胛骨内侧缘中点,按之虚软者即是。(双穴)取穴时以垂肩端坐为标准姿式。施术:(1)点压:拇指或中指垂直向下点压一侧或两侧“气痛点”,也可作提顿压迫。(2)揉按:术者可用剑指式在“气痛点”旋转揉按,也可向肩胛骨下方推揉,直至疼痛消失或缓解。若指  相似文献   

17.
口疮为小儿常见病之一。患儿口腔粘膜充血水肿并出现一些针头大小透明的小溃疡,疼痛、流涎。小儿吮乳困难,啼哭不安。我们采用推拿疗法治疗15例,近期治愈13例,一般在推拿二次后患儿疼痛减轻,流涎明显减少,推拿四次后痊愈。一、取穴: 心火穴:在中指第三节掌面(图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眼针疗法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阴阳经取穴针刺法,治疗组在体针的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结果:治疗组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结合阴阳经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行之有效,疗效优于单纯阴阳经取穴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1983年以来,我们运用针刺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4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1岁。病程1个月以内者29例,1~3个月者6例4~6个月者3例,2年者1例,8年者1例。有明显外伤史者37例。治疗方法取穴:第二腰椎夹脊穴,臀上穴(该穴位于髂嵴中点直下二横指)。针刺方法:患者俯卧位。取患侧穴位,常规消毒后,均用28号3寸毫针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双针疗法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各60例。双针疗法组取穴:腰阳关、命门、双侧肾俞穴、病变节段相应夹脊穴及双侧委中穴,下肢疼痛剧烈者,加用疼痛肢体环跳、承山、昆仑。操作方法:双手各持一针同时刺入2个穴位,或者单手持两根针同时刺入1个穴位;平补平泻,留针30min,1次/d;普通针刺组:穴位选择同治疗组,操作方法:右手持一根针,刺入一个穴位,逐一穴位刺入。平补平泻,留针30min,1次/d。2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均加上重力牵引,每次20min,1次/d,14d为1疗程。1疗程后对比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14d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但双针疗法治疗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