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承山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下肢腑穴,因穴在腓肠肌两肌腹分开的下端凹陷处.其形若山谷而得名。《针灸甲乙经》说:“承山,一名鱼腹,一名肉柱,在兑肠下分内间陷者中”。《会元针灸学》则释其义曰:“承山者,承于上阳气之起伏,内峰之高秀.得山川之美.通谷达野,故名承山;又名鱼腹者.盲腿肚如鱼腹之状,经肠藏其中也;又言肉柱者.腿后如肉相抱之柱也”。其为历代医家常用的有效穴,笔者有验于临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1 胞肓(Bao huang) 胞肓,膀胱经经穴名,该穴名称首载于《甲乙经》,在膀胱经第二侧线上有3个以肓字命名的穴位,在上为膏盲,居中为肓门,位于下的有胞肓.《会元针灸学》说:胞肓者,与膏盲、肓门、同胞穴属于三焦上、中、下三隔也,故名胞肓。人体内自上而下皆有“肓”居其中,五脏六腑之外,所存者只有脂膜,所以,肓即指人的体腔之内脏腑之外的脂膜,  相似文献   

3.
明·高武《针灸聚英》载《百症赋》云:“胸胁支满何疗?章门、不容细寻。”(《针灸聚英》,上海科技出版社,1961年。)说的是胸胁支满一症,可取章门、不容二穴治疗,胸胁支满,即胸胁满闷不舒,大多由于肝胆、脾胃疾病所引起。分布在胸胁部位的经脉主要有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阳胆经。章  相似文献   

4.
神阙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神阙穴探析226100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沈召春《甲乙经》谓“脐中,神阙也。”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元神之阙庭,故有脐中、命蒂、气舍、神阙之名。《会元针灸学》解释颇详:“神阙者,神之所舍其中也,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为气穴、盲俞,上有...  相似文献   

5.
宗会英 《河北中医》2003,25(8):610-610
中医学称脐中为神阙 ,《经穴名的考察》称“神”是心灵生命力 ,“阙”是君主居城之门 (阙 ,泛指帝王之所在 ,谓称“宫阙”) ,为生命居住的地方。《会元针灸学》曰 :“神阙者 ,神其舍其中也 ,上则天部 ,下则地部 ,中为人部 ,两旁为气穴、肓俞 ,上有水分 ,下有横户 (阴交穴 ) ,胞门、子户、脐居正中 ,如门之阙 ,神通先天 ,父母相交而成胎时 ,先天脐带如荷茎 ,系母之命门 ,天一生水而生肾 ,状如末敷莲花 ,顺五行以相生 ,赖母气以相传 ,十月胎满 ,则神注于脐中而成人 ,故名神阙。”人出生后 ,剪断脐带则真元之气聚于脐下 ,气血升降出入 ,生机周…  相似文献   

6.
浅谈大椎     
浅谈大椎250011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马元1、大椎穴简考1.1在《内经》中始见大推穴名,《素问·骨空论》曰:“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次灸极骨,以年如壮数”,《素问·气府论》曰:“大雄以下至反尾及傍十五穴”。此穴是以人体解剖名称来命名的,《经...  相似文献   

7.
关于期门穴的定位期门是肝之募穴。对于期门的定位历来有所争议,众说不一。《甲乙经》云:“期门,肝募也。在第二肋端,不容傍各一寸五分,上直两乳。”不容乃足阳明胃经经穴,  相似文献   

8.
然谷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荥穴。《子午流注说难》载:“然谷乃肾所溜之荥穴,阴荥为火穴,坎中有一阳无根之少火能生气,其穴亦名龙渊,潜龙在渊之义也,男女精溢,不孕者皆取之,此火能然于深谷之中,不受水克,故名然谷。”《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云:“然骨者……,通于心脾,有龙临深渊之性。”《针灸穴名解》指出:“谷而得然者,犹龙雷之火出于渊也。养生家谓水中有真火,今学者谓地心有真热。观本穴所治,凡肾火衰微所生种种弱症,刺此穴俾以发动内热也。”关于此穴定位,古代医籍有不同的记载。《灵枢·本输》谓:“然骨之下者也”;《针灸甲乙经》载:“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千金要方》载:“在内踝前直下一寸”;《循经考穴编》载:“去照海一寸,赤白肉际,与外侧京骨相对”;《针灸集成》载:“在公孙后一寸”。目前国家标准定位是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临床应用时可在足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前下缘凹陷处,公孙后1寸处取本穴。临床操作时,可根据具体病情,选取针剌、剌络、火针、艾灸、穴位注射等方法进行治疗。根据足少阴肾经的循行特点以及“荥主身热”的理论,然谷穴能够通络止痛、滋阴降火、温补肾阳,对男女生殖泌尿系统、肾与膀胱、心肺、咽喉、足跟等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各家对经外奇穴见解各异,有的针灸文献认为“奇穴”就是“经外奇穴”的简称:有的认为不在十四经脉循行部位的穴位称“经外奇穴”:有的认为《内经》未载之穴称“奇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未载之穴称“别穴”,而习惯上将《内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未载之穴均认为“经外奇穴”。此皆为不明“经外奇穴”由来之故。  相似文献   

10.
任脉络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威 《北京中医》1996,(3):12-13
任脉络穴考北京同仁医院(100730)杨威关键词任脉络穴,考证《灵枢·经脉》曰:“任脉之别,名日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尾翳”为经穴异名,今人一般不用。因此,“尾翳”所指何穴及由此派生出何为任脉络穴即成为后世医家争...  相似文献   

11.
百会穴,属督脉头部经穴,其穴名最早见于《甲乙经》。其它的书籍中尚载有巅上、三阳五会、天满、泥丸宫、维会等别名。  相似文献   

12.
樊云 《国医论坛》2011,26(1):11-12
足三里穴始载于《内经》。随着针灸学的发展,其功效逐渐丰富,因“此穴治病万端,有白术之强,有桂附之热,有参茸之功,有硝黄之力”(《会元针灸学》),所以一直以来,此穴都是健脾和胃,补益后天,扶正壮阳,颐养气血,补虚培元之要穴叭。  相似文献   

13.
姚玉芳 《中国针灸》1999,19(2):105-107
《千金翼方》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了解穴位名称的含义,有助于对穴位性能的掌握。在十四经穴中,涉及“风”字的穴名有六个,即:风府、风池、风门、风市、翳风、秉风6穴(以下统称为“风穴”)。它们既是风邪易侵的部位,又是祛风的要穴,常被用于各种...  相似文献   

14.
睛明穴最早载于《素问·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目内眦各一。”《针灸甲乙经》中首次出现睛明的穴名,“睛明,一名泪孔,在目内眦外,手、足太阳,足阳明之会,刺入六分,留六呼,灸三壮。”本穴又名泪空、泪腔、目内眦,为足太阳膀胱经的首穴,是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睛明穴不仅是治疗眼部疾患的首选穴位,在治疗急性腰痛、下肢不遂、失眠、呃逆等方面亦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偏历“主小便不利”析──读针灸名家杨永璇医案偶得有关偏历穴的利水作用,古代文献记载甚多。《古今医统大全》、《针灸聚英》等都说偏历“利小便”;《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六集》等也说偏历治“小便不利”;《循经考穴编》还特别指出:偏历“专主小便不利,肠...  相似文献   

16.
1长强(Changqiang)长强是督脉的第一穴,穴名最早见于《灵枢·经脉》,经中所言督脉起于下极之腧,从经脉起止上讲,此“下极之腧”应该指的是长强穴(《针灸经穴概要》)。又有气之阴郄、穷骨、龟尾、橛骨、气郄等别名。《甲乙》曰:长强,一名阴之郄,在脊骶端,督脉别络,少阴所结……。指出长强为督脉的络穴,督脉由起始之处分出一条支脉连络于少阴肾经。《会元针灸学》:长强者,长于阳而强于阴,其督脉与任脉之长共九尺。由会阴入胞中四寸而分为任督,其气通于天而化督脉,其质造形而通于地异化任脉。督脉为督辖诸阳之经而长于阳。长强为纯阳初始,使脏…  相似文献   

17.
经外奇穴印堂穴名探义孟宝成俞宏俊穴名“印堂”,见《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鼻上端两眉毛中间。《灵枢五色》篇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亦称阙中)。“阙”的稍下方两目内眦之间称“王宫”或“下极”。整个面部各有部位,观察面部五色,可用来作为诊断相应脏...  相似文献   

18.
<正>1曲骨穴文献研究1.1曲骨穴穴名及定位曲骨一名,首见于西晋·皇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经》:“曲骨,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曲骨有两个含义,一是穴名,即归于任脉的曲骨穴;二是骨名,指耻骨,古代文献又称之为“横骨”。曲骨穴中的“曲”意为弯曲,“骨”指耻骨,其骨形弯曲,穴在骨上中央,故名曲骨穴。  相似文献   

19.
第十椎下的中枢穴,首先见于《内经》王冰注及《甲乙经》原文下夹注。而唐之《千金》《外台》,北宋时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资生经》均不载此穴。元至正元年辛已(公元1341年)滑寿著《十四经发挥》对督脉穴云:“按内经督脉所发者二十八穴,据法,十椎下一穴名中枢。阴尾骨两傍二穴名长强,共有二十九穴,今多龈交一穴,少中枢一穴,会阳二穴,则系督脉别络,与少阳会,故止二十七穴。”  相似文献   

20.
陆九渊理学思想与气功李丕洋南宋的陆九渊,即陆象山,以“理”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但他还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心即理”。他说:“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陆九渊全集》卷一《与曾宅之》)“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