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诸病源候论》呕吐的证论,包括详列呕吐诸候,细解致病之源,详载了养生方和养生方导引法治疗本病等,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认为《黄帝内经》中引起眩晕的病因病机主要有感受外邪、运气变化、脏腑内伤、经脉之气运行失常等四类,在经脉主要与足太阳、足厥阴、足少阳有关,在脏腑主要与脑、肝有关。《黄帝内经》对眩晕病证的治疗以针刺为主,偶有药物治疗,总的治疗原则是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艾灸疗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帝内经》有关艾灸条文,分析归纳艾灸疗法的起源、适应症、临床运用、禁忌症、补泻操作和壮数等。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药性理论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内容浩瀚广博,不仅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而且阐述了若干药性理论,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临床用药。故药性理论渊源,实源于《黄帝内经》,而历代医家对其理论渊源系统整理阐述者少,故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药性理论,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1四气(又称四性)《黄帝内经》中并无药物四气(或四性)的明确记述,虽《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很多注家也都解释为“寒证用热药”治疗或“热证用寒药”治疗,这里的寒热可以是指药性,但主…  相似文献   

5.
诠释学与《黄帝内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诠释学作为对文本理解、解释、应用和实践的学科,与《黄帝内经》的研究之间有着相通之处,其在《黄帝内经》研究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诠释者及其诠释立场决定着对文本的诠释意义以及评价,二是强调诠释必须遵守其应有的边界。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生态医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的生态学思想概括起来涉及到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方面:从整体观认识生命,提出"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思想;遵从阴阳五行学说,以真气的生化、运行解释人体内环境与外生态系统之间能量、物质、信息三个方面的交流,"阴平阳秘"的状态是最早的人体稳态模型;承认万物之中人类最为宝贵,提倡要想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必须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7.
对《内经》清代研究性作进行类归,并研讨其治学特点。清代《内经》研究作可分为医经普及类、医家注解类、经学家注解类与专题类四种。清朝前期,宋明理学遗风使医家注解类作占据主要地位,医多基于各自临床所得对《内经》进行医理诠释;乾嘉时期,汉学日渐兴盛,以音韵、考据研究为方法的经学家注解类作成为此期《内经》研究的特点;清末道光以后,字的古音、古义已较为明朗,因而诞生了几部较有影响的《内经》校勘作。清代乾嘉时期兴起的音韵、考据研究开辟了治学《内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日本仁和寺本《黄帝内经太素》中的异体字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仁本异体字主要是唐初杨上善《太素》成书前后异体字盛行所造就的产物,反映了《太素》成书时的旧貌。其在保存古本《内经》、校勘古医籍等方面具有重要学术和文献价值。并提出仁本异体字可为编纂大型中医字典、纠正现有字典错讹提供重要书证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指出,癃闭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膀胱、三焦,与肺、脾、肝、肾、督脉有关。〖JP2〗热邪客于膀胱和膀胱气化不利,针刺京骨、委中;从三焦辨治,实则泻之,注重调肝,针刺三焦下合穴委阳;从肺辨治,“当资化源,以助金气”;从脾论治,当分虚实,虚责之于中气不足,实责之于湿;从肝辨治,以疏肝、柔肝、泻肝为主,佐金平木、泻心补脾为辅;从肾辨治,也分虚实,针刺可选择足少阴肾经大钟穴;从督脉辨治,可选任脉之曲骨和阴交,轻者取督脉“脊背之骨穴”,重者取任脉“腹间之肉穴”。针刺治疗癃闭,应遵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原则,以选取肝肾二经、膀胱经、督脉的穴位为主。  相似文献   

10.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饮食或痰诞由胃中上逆而吐出的一种病证。呕吐常有外邪侵袭、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因素而致,其病变部位虽都在胃,然致呕之因却非独胃所成,其与脾肠肝胆也密切相关,临证必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方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临床撷萃数例,供与同道交流。1肝气犯胃 乃肝郁化火,痰浊聚结,胃失和降所致。证见呕吐吞酸,心烦,日苦口干,或伴见胸胁胃脘胀痛,暧臭腐气,大便臭秽,苔薄黄脉弦。治宜清肝泄火,和胃通降。以左金丸、和胃饮为主方。久病夹瘀可加五灵脂、参三七、蒲黄等活血化瘀之品…  相似文献   

11.
12.
13.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至今一直都是地位最高的中医经典理论巨著,是我们的先人对世界医学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由于“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明张介宾《类经·序》),所以自问世之日起,即被尊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王冰序),对中医药学的思维方法、学术理论、临床实践、现代应用等诸多方面都产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并在继续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它博大精深的内容,逾越时空的价值,既使我们受益无穷,也使我们热切地期望能将我们结合实际和现代应用而对它所作的研究体会呈诸大方之家与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英译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大量富有价值的文献。12部《黄帝内经》英译本在国内外的相继面世,也出现了不同英译本的对比研究。根据研究的局限性,指出目的语读者的客观可靠的信息反馈也是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论文总数、时间分布、地域分布、机构分布等方面分析了近10年来《黄帝内经》研究文献,理论研究类论文所占比例最大,临床研究论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文献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祝由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祝由”之词进行考证,分别从祝由与祝榴考,祝由与祝融考,祝由发源地考,医源于巫考,祝由术考等不同方面进行文献研究,为研究《黄帝内经》的心理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呕吐一症,临证宜辨其部位、审其证机而立其治法,《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论》)对此论述颇详。其论潜蕴呕吐之证虽不离乎胃,但其机亦不尽在胃。以下将《论》中有关呕吐证治的论述归纳为八法,以冀医者临床辨证运用之。 1.汗之以和胃气 呕吐由太阳之邪内逼使胃气失和降所致者,其治必以汗法。因太阳统营卫,胃既为卫之本,又为营之源。营卫虽由太阳所统,但与胃之关系尤切。倘若邪犯太阳,营必为其害,营卫受邪势必影响胃气和降,呈现胃气不降之上逆证。如《论·第12条》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又如《论·第3条》云:“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麻黄汤主之。”汗之若表邪罢,则营卫和而呕自止矣。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基本是思辩性总结,利用语料库的方法作一些实证性研究可弥补目前研究现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英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基本是思辩性总结,利用语料库的方法作一些实证性研究可弥补目前研究现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太素》治神法在老年痛证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证是一类疾病的共同表现。世界上受痛症折磨的人士不计其数。以美国为例,盖洛普根据1999年5月21日~6月9日期间,在美国1,002位女性及1,000位男性进行电话抽样访问所得出的结果显示:接近九成成人每月最少都感到一次痛楚。23%的成年人,几乎每日都感到关节有痛楚,18%更表示痛楚来自关节炎。43%的成年人表示痛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