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背景:肾移植患者存在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诸多危险因素,如何有效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其做出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移植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与结论:依据病史、超声确诊的两例患者经及时的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等),均在六七天内患肢肿胀基本消退,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完全康复,肾功能正常。提示,肾移植患者有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较多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最佳诊断措施,规范及时的抗凝、溶栓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对肾移植术后高危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传圣  初静  张振宇   《护理与康复》2020,19(6):37-39
总结23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应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规范评估,在合理的液体管理基础上,运用物理方法配合药物治疗,预防肾移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和护理,234例肾移植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肾移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管理方案。方法 :2022年1月—6月采用文献分析、德尔菲法确定肾移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管理方案,并设置各条目权重。结果 :共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6、0.898,2轮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36、0.181,P值均<0.001,最终形成包含3项一级条目、12项二级条目、38项三级条目的肾移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管理方案。结论 :肾移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管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及可靠性,为肾移植患者下肢DVT预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术后小腿按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术后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简称DVT) ,如治疗不及时 ,常遗留下肢肿胀、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我们在手术结束后立即开始进行小腿按摩来预防DVT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8例 2 88条肢体 ,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 135例 ,女 83例。年龄为 2 3~  相似文献   

5.
李学军  董红  赵鉴非 《现代康复》1999,3(11):1387-1387
下肢深静脉栓塞是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牢在50%~70%之间,但下肢手术后较少发现。现介绍2例下肢手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的诊治。  相似文献   

6.
【】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并与未采取护理干预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小剂量肝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李国强  武超 《临床医学》2004,24(6):39-40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小剂量肝素对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对 5 3例接受下肢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治疗组接受预防性肝素治疗 ,对照组没有接受预防性治疗。结果 :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 40 9%;对照组的发病率为5 8 1%。两组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预防性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可以降低下肢手术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 ,但不是完善的预防手段 ,仍需要寻求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总结,认为术后抬高患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在患肢进行静脉穿刺,注意观察病情,对有高危因素患者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可明显地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孔令霞  杨金梅 《天津护理》2004,12(5):274-274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人体较大的重建手术,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它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及关节外伤等。术后易发多种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以下简称DVT)的发生率高达40%~60%,严重的可致死亡。我科自2001年8月至2004年1月对收治的80例患者实行了膝关节置换术133例膝,均如期出院,无1例患者发生DVT。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S: To tes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yperhomocysteinemia (HHC) a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of lower extremities in Tunisians. DESIGN AND METHODS: This case-control study included 90 patients with DVT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and 160 healthy controls. Plasma homocysteine, vitamin B(12) and folate were determined using immunoenzymatic methods.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performed to test wheth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HC and DVT is independent and to precise determinants of HHC in DVT patients. RESULTS: Plasma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DVT (17.4+/-11.5 micromol/L) and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DVT (15.2+/-6.4 micromol/L) as compared to controls (11.5+/-3.3 micromol/L). HHC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p<0.001) with all DVT (OR, 8.82; 95% CI, 3.96-19.6) as well as idiopathic DVT (OR, 7.40; 95% CI, 3.01-10.8). These associations persisted after adjustment for several thrombosis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DVT, HHC was related to folate and vitamin B(12) concentrations, but neither to the type of occurrence nor to the recurrence of DVT. CONCLUSION: HHC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first DVT of lower extremities in Tunisians. Homocysteine should be assessed in patients with DVT and the effect of vitamin B supplementation should be tested among them.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组,其中,观察组给予急诊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对两组并发症发展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2/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7/25),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21/2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急诊综合性护理中积极配合溶栓手术,科学注射、使用溶栓和抗凝剂,有效缓解患肢肿胀,稳定病情避免继发血栓,减少皮下血肿、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提高疗效及满意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W)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近5年(2004至2009年)411例DVT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1例中可以明确发病原因者301例(301/411,73.2%),无明显原因者110例(110/411,26.8%).其中手术后发病195例,创伤及骨折后发病68例,伴内科疾病122例,妊娠、流产及产后50例,恶性肿瘤39例,下肢感染及局部病变19例,DVT既往史67例.结论 各种手术后、创伤与骨折、产后、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的慢性疾病及DVT既往史,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梁添玉  张振香 《护理研究》2005,19(2):165-166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其发病率约占周围血管疾病的 40 % ,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 ,尤其多见于下肢。北美周围血管疾病死亡病人尸检中 ,发现 72 %有DVT[1] 。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DVT的预防和护理 ,降低DVT病人的病死率。1 病因   1946年 ,Virchow提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2 ] 。1.1 静脉血流滞缓 血液流速缓慢或产生涡流时 ,血小板会沉积黏附在血管内膜上 ,当激活的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达到了凝血所必需的浓度时 ,便导致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关节置换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预防诊疗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与人工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01,2009-10.检索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诊断;预防.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共入选相关文献26篇.结果: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与年龄、性别、癌症病史、既往深静脉血栓病史、肥胖指数、麻醉术式、骨水泥因素、手术及创伤等多种因素有关,预防血栓除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等一般治疗外,还需采用抗凝、溶栓和手术取栓等多种方法治疗.现多提倡联合应用2种或3种方法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论:早期深静脉血栓监测以及系统性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非常重要.目前仍然没有一种药物(或联合应用)能够完美解决人工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问题,最佳药品及用药方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方法 选择接受妇科手术的患者500例,手术前对年龄、体重指数、内科合并症、肿瘤性质、恶性肿瘤家族史和血栓栓塞疾病家族史等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20%;年龄(OR=1.066)和肿瘤性质(OR=10.788)是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结论 手术前对妇科疾病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量化评估,有助于早期认识疾病的高危因素,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应用超声检测61例66条拟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观察静脉管径、管壁回声、管腔内回声、血栓形成的范围、血流情况。结果:61例急性血栓患者初诊时血管管径患侧较健侧明显增宽(P〈0.01),血栓呈低回声,完全阻塞者管腔内未见彩色血流显示,彩色血流出现突然中断现象;不完全阻塞者管腔内可见充盈缺损,脉冲多普勒于不完全阻塞处探及连续性低速血流频谱,多普勒频谱随呼吸而变化较弱或不随呼吸而变化。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具有其特点,据此可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徐敏  忻珊 《护理与康复》2008,7(11):836-837
对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年龄、性别、瘫痪程度、肌力、卧床时间有关。对患者加强宣教,重视早期康复锻炼指导,应用理疗、间歇性腿部充气压迫、弹力袜和弹力绷带等,是降低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