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军  李秋香  李斌  王卫  李红环  王圣  廖旺  陈美丹  吴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097-3098,3102
[目的]对比测定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路入途径行冠脉造影时第一术者手部的受照剂量,为心血管介入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履行知情告知并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由经验丰富的心血管科介入专家左手背固定热释光剂量计,对体重和胸部体厚大致相同的60例男性患者行冠脉造影,按其血管途径分为桡动脉组32例和股动脉组28例,桡动脉途径组患者行Allen’s试验呈阳性,选右桡动脉入径;股动脉途径组按常规方法操作,采用热释光剂量仪分别测量不同途径下第一术者手部受照剂量。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造影途径的患者体重、胸部体厚、透视时间和曝光帧数没有明显差异,但术者手部剂量桡动脉组(54.65±48.18uGy)明显高于股动脉组(31.17±13.92uGy),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途径因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同时,介入医师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大,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对手术者和患者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与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8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69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股动脉组84例,桡动脉组85例。对两组间的动脉穿刺点压迫时间、PCI的成功率、穿刺点局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以及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疗效。[结果]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4.05%(79/84),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29%(81/85)。两组在PCI的成功率、下肢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点压迫时间、穿刺点局部的并发症、低血压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显著少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与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成功率相似,且血管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因此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选择的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股动脉介入(TFI)组和经桡动脉介入(TRI)组,观察分析术后两组患者的血管病变特征、可行性因素(介入治疗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病变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FI组和TRI组介入成功率分别为97.78%和96.67%,两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的平均穿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经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成功率相当;但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4月住院经桡动脉予5 FTIG共用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320例,同时行肾动脉造影,其中20例患者直接前送TIG共用导管(桡动脉TIG共用导管组)行左右肾动脉造影,300例患者换用5 F MP-A1造影导管到达肾动脉开口行左右肾动脉造影(桡动脉MP-A1导管组).以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经股动脉途径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患者625例作为对照(股动脉JR导管组),观察各组肾动脉造影成功率、总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并发症情况.结果 桡动脉MP-A1导管组肾动脉造影成功率为97.0%(291/300),股动脉JR导管组为98.4%(6151625),均显著高于桡动脉TIG共用导管组的40.0%(8/20)(P<0.01).桡动脉MP-A1导管组总操 作时间(32.21±3.37)min,造影剂用量(52.72±7.91)ml,股动脉JR导管组总操作时间(30.78±3.23)min,造影剂用量(51.88±7.22)ml,两组总操作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TIG共用导管组造影剂用量(51.72±10.11)ml,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总操作时间(26.42±4.31)min,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经桡动脉途径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9%,3/320)少于经股动脉途径(3.0%,19/625)(P<0.05).结论 在目前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普遍开展的情况下,经同途径使用5 F MP-A1造影导管行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于直接使用TIG共用导管行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在告知并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分别对120例和145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分别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少,术后躯体不适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及解决经桡动脉途径不足之处的方法.方法 选取CAG和PCI的患者共30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150例)和股动脉组(150例),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对比解决桡动脉痉挛不同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的手术成功率、PCI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在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2.0%,3/150)、术后全身不适率(0,0/150)、术后全身并发症发生率(0,0/150)、住院时间[(4.1±2.1)d]、住院费用[(3.7±2.8)万元]方面均显著优于股动脉组[分别为7.3%(11/150)、100.0(150/150)、2.7%(4/150)、(7.8±3.4)d、(5.0±3.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PCI与经股动脉途径同样有效、可行,而且穿刺局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及解决经桡动脉途径不足之处的方法。方法选取CAG和PCI的患者共30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150例)和股动脉组(150例),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对比解决桡动脉痉挛不同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PCI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在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2.0%,3/150)、术后全身不适率(0,0/150)、术后全身并发症发生率(0,0/150)、住院时间[(4.1±2.1)d]、住院费用[(3.7±2.8)万元]方面均显著优于股动脉组[分别为7.3%(11/150)、100.0(150/150)、2.7%(4/150)、(7.8±3.4)d、(5.0±3.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PCI与经股动脉途径同样有效、可行,而且穿刺局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50例,随机分组至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比较其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不良事件,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血管造影的成功率分别为98%和100%(P>0.05);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6.32±3.35)min和(5.70±3.53)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2.10±10.81)min和(20.02±10.34)min(P>0.05),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和14%(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在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上均不差于股动脉,但有着更少的血管并发症,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学习曲线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新开展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6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A(15例)、B(15例)、C(15例)、D(15例)4个阶段,对比各阶段间单根血管平均手术时间(min)、平均穿刺时间(min)、单根血管平均放射剂量(mGy)的差异,并绘制和分析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学习曲线。以C和D组(30例)合并为桡动脉组,并随机选取在本院已成熟开展的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30例为股动脉组,对比两组之间造影成功率、单根血管平均手术时间、单根血管平均放射剂量、皮肤穿刺时间、手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手术舒适程度等指标。结果 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初期学习曲线陡峭,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学习曲线逐渐平稳,30例以后单根血管平均手术时间、平均穿刺时间、单根血管平均放射剂量基本稳定。两种方法造影成功率(93.3%vs. 93.3%)、单根血管平均手术时间[(6.81±1.35)min vs.(7.57±2.64)min]、单根血管放射剂量[(108.92±9.22)m Gy vs.(90.21±10.75)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是比较经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护理的优缺点,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我院120例冠脉介入术患者按途径分为两组,经桡动脉组70例,经股动脉组50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患者的感受、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表明局部血肿和加压包扎易出血为经股动脉介入术的高发并发症,两组住院时间上相比,经桡动脉组为3~4天,股动脉为7~10天.结论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护理容易操作,患者的疼痛感减轻.  相似文献   

11.
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1 3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介入诊疗的方法学和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327例次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或/和PCI患者的临床和手术情况,记录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为95.40%(1036/1086),经桡动脉PCI成功率为98.34%(237/241),54例经桡动脉手术失败患者改股动脉入路手术成功。术后局部血肿99例,前臂张力性血肿和桡动脉闭塞各1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和PCI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不影响术后患者活动,但需要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和预防处理血管痉挛的经验。经桡动脉PCI宜直接选择支撑力较好的指引导管,以增加导管的后坐力和同轴性,同时对于靶病变给予充分预扩张,以手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F Judkins型冠脉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经皮穿刺桡动脉采用6FJudkins型冠脉造影导管给71例Allen试验正常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其成功率、术中需要更换其他类型造影导管的情况、造影总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其中成功者为66例。改行股动脉途径者为5例:改用Amplatz R造影导管者2例;造影总时间及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分别为35±17min、5±3.3min;4例发生桡动脉痉挛:3例局部血肿;2例术侧前臂疼痛;1例手掌桡侧皮肤麻木;随访2周无桡动脉闭塞及肢体缺血发生。讨论:应用6F Judkins型冠腺造影导管经桡动脉诠径行冠状动腺造影术成功率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预防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预防感染的措施,并与股动脉途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32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320例中,有7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为93.36%,其中穿刺部位血肿5例(1.56%),无假性动脉瘤发生;血管痉挛24例(7.50%),桡神经损伤5例(1.56%),低血压6例(1.88%);血管迷走反射16例(5.00%),术中、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成功率较高,感染并发症较少,患者耐受性好,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治疗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不过治疗组的置动脉鞘时间与止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治疗组再发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等总体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经股动脉,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创伤,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预先桡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对接受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6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预先桡动脉造影(pre-RAA)组341例直接行桡动脉造影;延后桡动脉造影(post-RAA)组341例在导丝、导管遇有阻力时立即行桡动脉造影,或者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结束时行桡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桡动脉影像学特征,并记录两组患者桡动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ost-RAA组桡动脉痉挛比率高于pre-RAA组[11.4%(39/341)比6.2%(21/341),P=0.015],post-RAA组手术失败率高于pre-RAA组[3.2%(11/341)比0.6%(2/341),P=0.014],post-RAA组桡动脉穿孔发生率和术后1~6个月桡动脉闭塞率显著增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预先行桡动脉造影可以有效观察桡动脉形态,减少桡动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改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观察,评价改良冠状动脉造影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980例,随机分为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组494例(用三联三通,简称常规组)和改良冠状动脉造影组486例(未用三联三通),比较两组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并发症、材料费用、造影剂剂量、肾功能.结果 常规组和改良组患者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7.4±3.1) min和(4.3±2.9) min(P〈0.01) 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9.5±9.2) min和(12.1±8.3) min(P〈0.01) 手术成功率均为100%(P〉0.05) 冠状动脉并发症分别为4例和3例(P〉0.05) 材料费用分别为(1465.3±188.8)元和(1188.5±163.7)元(P〈0.01) 造影剂剂量为(42.5±6.3) ml和(32.9±6.1) ml(P〈0.01).结论 改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一样安全、有效,且更简单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诊疗中患者的医疗照射水平,探讨相应的辐射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共4组患者(组1: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组2:冠状动脉造影+球囊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组3:心脏起搏器置入、更换术;组4: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测算不同类别心血管介入诊疗的剂量与面积之积(dose-area product,DAP,mGycm2)和空气比释动能(air kerma,AK,mGy),用Monte-Carlo转换系数从剂量与面积之积估算有效剂量。[结果]DAP值、AK值、有效剂量均以组2最高,分别为(131941.91±112242.64)mGycm2、(1131.07±635.75)mGy、(18.47±15.71)mSv;均以组3最低,分别为(32045.50±57475.17)mGycm2、(158.98±379.50)mGy、(4.49±8.05)mSv;各组中个体的辐射暴露差异均较大。透视时间以组4最长,为(17.03±3.35)min。摄影帧数以组2最多,为(787.12±316.53)帧;组4最少,仅为(3.55±6.27)帧。[结论]不同类别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的医疗照射水平差异较大。患者所受辐射剂量较高,应采取适当防护措施,有效防范患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离辐射危险。  相似文献   

18.
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64层CT和双源CT的问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已成为冠心病检查的一项重要的无创性成像手段。最近,冠状动脉CTA的电离辐射与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严格遵循ALARA原则(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合理优化扫描方案以实现低剂量检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低剂量检查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