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依靠在非血缘关系供者中寻找相合者。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心理状态对于保证顺利完成移植,使受者得到有效治疗非常重要。目的:比较亲缘及非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采集前后心理及生理健康状态。方法:分别在入院时,采集前(1 d),采集后(一两天),1个月后回访4个时间点对亲缘与非亲缘供者的心理状态(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及一般生理指标(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与结论:在入院时,亲缘与非亲缘供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采集前、采集后,非亲缘供者的SCL-90总分、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分值高于亲缘供者(P<0.05);1个月后回访,大多数分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非亲缘和亲缘供者的生理指标平稳,但在采集前和采集后2个时间点,两组供者呼吸和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非亲缘供者在采集过程中的心理负荷较高,应给予针对性情绪疏导指导和心理防护。  相似文献   

2.
亲缘与非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的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捐献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的健康亲缘供者及只捐献外周造血干细胞的非亲缘供者,在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的安全性方面进行比较。对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提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亲缘供者100例及2003年11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北京管理中心登记的非血缘供者71例,在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采集后1、3、6个月及每年进行了评估。对血常规指标、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记录,并对随访期间的长期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亲缘供者提供的骨髓+外周血干细胞总MNC剂量为6.70(4.11—12.23)×10^8/kg,总CD34^+细胞剂量为3.40(1.61—13.57)×10^6/kg:非亲缘供者提供的外周血干细胞总MNC剂量为6.69(3.35-11.48)×10^8/kg,总CD34^+细胞剂量为3.50(1.15—11.60)×10^6/kg。动员时的常见副作用为骨痛,在亲缘供者的发生率为47%,在非亲缘供者的发生率为43.7%,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采集时的常见副作用为感觉异常(口唇和四肢),在亲缘供者的发生率为25%,在非亲缘供者的发生率为29.6%,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所有供者对副作用皆可耐受,没有供者因为不能耐受而中断采集。亲缘供者由于骨髓和外周血的采集,其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亲缘供者[(125.8±20.2)g/L vs(143.2±20.1)g/L](P〈0.05)。非亲缘供者由于外周干细胞采集多为2次,其血小板计数低于亲缘供者[(126.2±57.2)×10^9/L vs(162.4±72.9)×10^9/L](P〈0.05)。在长期随访中,亲缘供者与非亲缘供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长期的不良反应,健康状况良好。结论:亲缘与非亲缘供者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都是安全可行的。术前进行完备的检查,术中仔细操作、严密观察,及术后长期随访对于供者的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85例造血干细胞亲缘供者进行健康教育,从供者进行干细胞动员至采集前期间,由负责采集的工作人员与供者面谈、发放相关的宣教资料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采集的过程、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处理、采集后的注意事项等。85例供者健康教育前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了解的得分为53分,健康教育后为170分。所有供者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基本了解。认为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前对供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消除其思想顾虑,使干细胞的捐献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其非致死性、并发症少、存活质量高、适应范围广的特点,日益受到患者重视.亲缘供者是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环节.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术前供者常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现象,而对心理护理却又充满排斥,对手术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对于细胞移植供者的研究多集中于术前、术后一般常规护理和术后心理状况的调查[1-3],未见术前心理问题及相关干预措施的报道.术前护理可使供者的造血干细胞采集顺利,质量更高.本文分析供者术前的心理问题,探索心理干预对供者的影响,以完善术前心理干预方案,为今后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造血干细胞亲缘供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5例造血干细胞亲缘供者进行健康教育,从供者进行干细胞动员至采集前期间,由负责采集的工作人员与供者面谈、发放相关的宣教资料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采集的过程、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处理、采集后的注意事项等.85例供者健康教育前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了解的得分为53分,健康教育后为170分.所有供者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基本了解.认为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前对供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消除其思想顾虑,使干细胞的捐献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造血干细胞亲缘供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造血干细胞亲缘供者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便为亲缘供者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依据及方法。方法 自行设计PBSCT4方面的相关知识对50例亲缘供者进行调查,根据他们对实施PBSCT4方面知识了解情况,按文化程度分为大学及以上组(18例),大专、高中及中专组(21例)和初中及以下组(11例),对他们实施个性化、分阶段的全程健康教育,并调查他们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的产量情况。结果 教育前后各组供者对PBSCT相关4方面知识的掌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8.8%;PBSC的采集产量均达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要求。结论 实施个性化、分阶段全程健康教育,可建立供者积极的捐献信念和态度,解除心理顾虑,增加了供者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与自我防护意识,从而提高了采集的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供者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造血干细胞亲缘供者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便为亲缘供者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依据及方法.方法 自行设计PBSCT 4方面的相关知识对50例亲缘供者进行调查,根据他们对实施PBSCT4方面知识了解情况,按文化程度分为大学及以上组(18例),大专、高中及中专组(21例)和初中及以下组(11例),对他们实施个性化、分阶段的全程健康教育,并调查他们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的产量情况.结果 教育前后各组供者对PBSCT相关4方面知识的掌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8.8%;PBSC的采集产量均达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要求.结论 实施个性化、分阶段全程健康教育,可建立供者积极的捐献信念和态度,解除心理顾虑,增加了供者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与自我防护意识,从而提高了采集的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供者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4名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供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同时记录两组供者的心率、血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干预组血压、心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抑郁、焦虑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实施心理干预,是减轻其焦虑、抑郁心理和维持血压、心率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其操作简便,不用麻醉,创伤性小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恶性白血病、实体瘤的有效方法之一^[1]。为了保证干细胞采集的顺利进行,要做好非亲缘供者的身心护理,使其处于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2006年12月~2007年11月对22例非亲缘供者实施了造血干细胞采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已被广泛地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某些实体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Allo-HSCT须经过组织配型选择合适的供者,供者可为有亲缘关系的亲属和无亲缘关系的志愿者。对供者进行安全有效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是保障Allo-HSCT成功的关键之一。现将我科完成的28例Allo-HSCT亲缘供者干细胞采集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行肝脏移植治疗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274,16.60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0dSAS评分为(38.82±11.13)分,对照组为(43.29±13.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0dSDS评分为(36.75±12.20)分,对照组为(47.76±15.8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02,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1,x2=6.69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62±17.521)分,高于对照组(76.69±19.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41,P〈0.05)。结论完善的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抑郁水平,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肌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52例心肌疾病患者的情绪状态,并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的评分值.结果 本组心肌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程度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心肌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系统化心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40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36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系统化心理干预。结果 2组护理后心境状况量表(POMS)评分及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者,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开展系统化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耐受力,减轻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前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分析8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其干预前后心理问题发生率。结果:本组供者干预后精神紧张、手术知识缺乏、担心手术疼痛、对手术缺乏信心、担心术后性功能改变、对手术有顾虑等心理问题发生率低于干预前(P<0.05,P<0.01)。结论: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前进行心理问题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心理门诊来访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来我院心理门诊来访者10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来访者分别在首次门诊和第4次门诊进行测评,观察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来访者的SCL-90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SAS和SDS在咨询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门诊来访者都有负性心理,但并不全部都存在心理障碍。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来访者的心理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有所改变,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方面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患者术前的焦虑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焦虑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将44例行EST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前2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相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应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术前6~24h及术后24~48h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4例调查对象,77%的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实验组患者心理干预后焦虑发生率和焦虑症状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EST患者术前存在焦虑心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需要行Miles术的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宣教,围手术期不进行特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于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心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患者心理状态。结果2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焦虑状态均高于正常,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确的心理干预可使患者感到温馨、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和人工肛门的相关知识,消除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PIH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入院当天及出院前1 d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入院当天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干预组SAS、SD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且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H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不良情绪,顺利度过孕产期,促进产后康复,提高母婴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干预。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进展随访1~3月,监测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四项生命体征变化,并同时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状态量表(SDS)评分标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标准四项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HR、BP、R、SpO2四项生命体征变化和S-AI、T-AI、SDS和SAS四项心理评分变化均优于护理前(P<0.05);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上述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对急诊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是避免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稳定心理的重要方法,应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