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2.
背景:随着脊柱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技术的发展,脊柱融合已成为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毫无争议的"金标准"。同时,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手术节段稳定性及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并与单纯椎管加压进行对比。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38例,排除失访3例,余35例中采用椎弓根固定后外侧融合21例,单纯椎管减压14例。单纯椎管加压组用咬骨钳咬除黄韧带和椎板解除神经根后方的压迫,用骨凿凿除向前滑脱的椎体后缘与下位相邻椎体后缘形成的相对性突起;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组按Wein-stein法定位椎弓根钉进针,拧入椎弓根螺钉,根据受压情况进行椎板减压。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综合评价临床疗效,观察过伸、过屈位时的水平位移及角移位,采用UCLA系统来评价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35例患者随访时间1年。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单纯椎管加压组(P<0.05)。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对腰椎稳定性影响不大,邻近节段退变置入前和置入后1年无明显变化。单纯椎管加压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显著,同时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邻近节段退变无明显变化。提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疗效满意,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并且置入后早期对椎间盘的邻近节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背景:随着脊柱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技术的发展,脊柱融合已成为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毫无争议的"金标准"。同时,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手术节段稳定性及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并与单纯椎管加压进行对比。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38例,排除失访3例,余35例中采用椎弓根固定后外侧融合21例,单纯椎管减压14例。单纯椎管加压组用咬骨钳咬除黄韧带和椎板解除神经根后方的压迫,用骨凿凿除向前滑脱的椎体后缘与下位相邻椎体后缘形成的相对性突起;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组按Wein-stein法定位椎弓根钉进针,拧入椎弓根螺钉,根据受压情况进行椎板减压。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综合评价临床疗效,观察过伸、过屈位时的水平位移及角移位,采用UCLA系统来评价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35例患者随访时间1年。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单纯椎管加压组(P〈0.05)。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对腰椎稳定性影响不大,邻近节段退变置入前和置入后1年无明显变化。单纯椎管加压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显著,同时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邻近节段退变无明显变化。提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疗效满意,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并且置入后早期对椎间盘的邻近节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背景:腰椎融合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然而传统的经后方或后外侧入路融合率较低,并发症较多,影响相邻脊柱节段的稳定性,破坏了脊柱的机械载荷分布.目的:探讨经腰椎间孔入路行腰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腰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其中峡部裂型腰椎滑脱2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1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18例和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10例.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无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一期愈合.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9个月(10-60个月).所有病例未发生内置物断裂、松动移位和椎间隙高度丧失等并发症,骨融合率为91%.依据日本JOA疗效评定标准,优35例,良26例,可5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90%.结果说明基于椎弓根置入内固定的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可有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主要有单纯减压、前路椎体间融合、后路椎体间融合、前后路联合360.融合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目的:评价GSSII系统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选择脊柱滑脱患者38例,采用标准置钉技术先在滑椎两侧的椎弓根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滑椎下位椎体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C臂机透视确认螺钉位置正确,然后咬除滑脱椎体的棘突、椎板,切除椎间盘,准备植骨床,安装连接棒,行滑椎复位.将椎板切除后的碎骨及所取髂骨植入椎间隙.调整GSS系统,扭紧连接螺钉,放置引流,关闭切口.术后8周及随访时观察手术前后脊柱放射线影像的改变,材料置入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术后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X射线观察38例患者中36例腰椎滑脱较术前改善,其中28例完全复位,10例术后仍存在1度滑脱:术后8周X射线观察可见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器械固定可靠,未见钉、棒松脱现象,无脊柱再滑脱,脊柱稳定性良好.随访36例患者中,未出现钉、棒松脱,植骨融合好,术前的症状均得到改善,疗效评价优33例、良3例.结果证明,GSS系统钛棒可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操作简单、提拉复位力及螺钉抗拔出力强,是较好的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SF、GSS两种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疗效.方法 自1996年5月至2005年9月应用SF、G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减压、复位、固定后,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40例,其中SF组18例,GSS组2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滑脱椎体复位率与复位丢失率、植骨融合率.结果 随访9-122个月,平均19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滑脱椎体复位率与复位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F组断钉发生率高,GSS组断棒发生率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F、GSS两种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SF椎弓根螺钉易折断,GSS棒易折断.  相似文献   

7.
陈龙德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232-1233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已越来越成熟,从单纯腰椎管减压原位后外侧植骨融合到现在的椎弓根系列器械复位内固定加椎间多种植骨方法融合术,但其植骨融合方法各有利弊。本院自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采用后路手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自体椎体间颗粒状植骨辅以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2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对照组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侧后方植骨融合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虽然其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但是其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均高于侧后方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联合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行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86例,其中OLIF联合经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53例,OLIF联合经后正中入路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33例,通过腰痛V...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由于脊柱结构复杂,对复位或原位融合后融合的腰椎节段应力分布变化特点的精确生物力学分析一直是个难点。目的:通过建立b5节段退变性滑脱原位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复位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来比较腰椎滑脱原位融合和复位融合两种手术方式在各种载荷下的生物力学变化及其对腰椎稳定的影响。方法:根据健康成年男性的下腰椎CT数据,利用mimics,Catia和Patran,Marc等软件建立起b5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此模型模拟退变性腰椎滑脱,在此基础上建立L4/5节段原位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模型,分析两模型在各种载荷下的应力分布特点,并比较异同。结果与结论:L舶节段退变性滑脱原位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复位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负荷下,该节段各部结构,包括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器和椎问融合器上的应力变化没有显著差异。两模型都显示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上分布的应力最大。结果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原位椎间融合内固定和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后,复位与否对该节段生物力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资料完整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0~56岁,平均48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4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6例,腰椎退行性不稳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例.B组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2~67岁,平均52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5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退行性不稳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8例.使用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评分及术后评分,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融合率、医疗费用、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 05),两组融合率分别为92%、94%.结论 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创伤小,经济简便,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较好选择;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16例采用P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27例采用PLIF联合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scale,VAS)和JOA评分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融合率及优良率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JOA、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JOA、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手术优良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期临床结果表明单侧椎弓根固定能够提供和双侧固定同样的疗效,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单侧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治疗术与常规双侧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治疗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优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来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行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治疗)和对照组40例(行常规双侧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使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102.6±8.2)min、出血量(182.7±38.6)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术后住院时间为(13.6±2.1)d、术后Macnab评定有效率为92.5%、术前与随访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8.6±1.7)分、(1.6±2.2)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对照组多于观察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观察组的平均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优于对照组,故采用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良好方式,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椎问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疾患是一种独特的固定方法,可用于退变性腰椎的融合。目的:比较采用微创经腰椎间孔椎体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痛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轻度不稳患者49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24例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25例采用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种固定方法术后椎体融合率、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对无严重不稳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提高椎间融合率,使小关节稳定,解除临床症状,门诊随访满意。但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液量明显减少(P〈0.05),说明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背景:既往多采用双侧显露,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手术风险较大,出血较多,手术时间长,费用高.目的:探讨后路单枚cage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及椎间融合器治疗需行内固定融合的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41~72岁;单节段47例,双节段4例.手术方法均采用单侧显露症状侧椎板及关节突,单侧置入椎弓根钉,经椎间孔入路手术切除椎间盘及软骨终板,植骨后放入单枚cage.根据日本JOA评分法评估术后疗效.结果与结论:术中出血90~430 mL;手术时间单节段为100(85~120)min,双节段为150(120~170)min;术后第二三天即可离床活动.术后有2例患者腰腿痛无好转,复查CT和MRI均未见异常,其中1例经3个月对症处理后腰腿痛减轻,另1例无变化.按日本JOA评分法评定标准,术前JOA评分11(7~13)分,术后1年JOA评分25(18~27)分.94%患者的JOA改善率>50%.51例患者中融合44例,可能融合7例,融合时间为5.4(4.3~7.1)个月.本组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拔出、断钉及cage移位.说明单侧椎弓根钉及cage内固定手术方法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脊柱结构破坏少,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治疗可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置入、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后路全椎板减压等方法.但采取何种方式治疗中是否需行椎间融合器植入内固定目前还没有定论.目的:评价以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植入固定并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移植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经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3岁,行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问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随访24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患者疗效,放射学检查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手术节段椎体稳定性.结果与结论: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临床优良率为90%;40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8%,1例患者有腰椎不稳征象.术后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但有2例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发生椎弓根位置偏斜,1例假关节形成.结果提示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椎间融合术按照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和椎间孔入路椎问融合术.3种融合术术中切除的结构不同,融合器置入的部位不同,其腰椎即刻稳定性也存在差异.目的:比较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设计:对比观察.材料:腰椎标本来自新鲜小牛15具.方法:模拟临床手术建立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3种椎间融合术模型,先将所有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试,然后将标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标本,制成单纯椎间融合组,分别采用3种椎间融合术测试后,在此基础上再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测试.主要观察指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3种模型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前后腰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行3种单纯椎间融合后,腰椎的稳定性能明显下降,附加了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腰椎的各项稳定性指标均增强,包括扭转力学指标也得到了很大增强,有效增加了腰椎的刚度.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各项稳定性指标都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说明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的即刻稳定性能在3者中最有优势.后路椎间融合术的刚度明显强于前路椎间融合术,应变和应力也较前路椎间融合术有优势,但是其扭转稳定性却不如前路椎间融合术.结论:行单纯椎间融合术后,腰椎的稳定性较正常对照组均宵明显下降,在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能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能.在3种椎间融合术中,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的腰椎即刻稳定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8.
双侧钉棒及同侧单钉棒置入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腰椎失稳、腰椎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常常需要实施腰椎融合,其目标是稳定脊柱,但究竟采取何种内固定方式仍存在争论。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6具,L4~5模拟微创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根据不同的内固定组合方式分为2组,即双侧钉棒组及同侧单钉棒组。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测量各种固定方式不同工况下的运动范围(ROM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以完整的腰椎运动单元为参照,两固定组的ROM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双侧钉棒组在各工况下ROM值均显著低于同侧单钉棒组(P〈0.05)。提示在生物力学实验中,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生物力学性能优良,刚度适中,腰椎可获得可靠的稳定性。但与双侧钉棒固定比较,单钉棒方式仍然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8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5mL。术中1例硬脊膜撕裂者即刻修补,术后无脑脊液漏,无切口感染、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融合器脱出等并发症发生,无新发神经根性疼痛。30例患者术后均获9~12个月随访,平均10.8个月。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椎间植骨全部获得融合,融合率为100%。腰腿疼痛明显缓解,下肢肌力和感觉异常改善明显,其中优1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86.7%。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提高了融合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