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背景:由于肝门部解剖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肝门部胆管癌长期以来都是外科治疗中的难点。目的:评价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肝移植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例Bismuth分型为Ⅳ型且合并肝门部及胰头后淋巴结转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实施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原位肝移植。肝移植后初期采用激素、他克莫司及吗替麦考酚酯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激素用量较常规小并迅速撤除。对早期肝功能及胰腺功能进行连续观察,并对肿瘤标志物CA19-9进行监测。结果与结论:病理报告为中、低分化性肝门部胆管癌侵犯左、右肝管并肝方叶、肝门部及胰头后淋巴结有转移,胰头、十二指肠及切除部分胃未见癌侵犯。肝移植后患者肝功能恢复顺利,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保持良好,CA19-9降至正常。术后1个月患者痊愈出院,随访1年,患者仍生存。说明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肝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对1例Bismuth分型为Ⅳ型且合并肝门部及胰头后淋巴结转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施行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原位肝移植.移植后初期采用激素、FK506及骁悉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激素用量较常规小并迅速撤除.对早期肝功能及胰腺功能情况作了连续观察,并对肿瘤标志物CA19-9作了对比观察.移植后病理报告为中、低分化性肝门部胆管癌侵犯左、右肝管并肝方叶,肝门部及胰头后淋巴结有转移,胰头、十二指肠及切除之部分胃未见癌侵犯.患者移植肝功能恢复顺利,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保持良好.CA19-9降至正常.移植后1个月患者痊愈出院.现患者已存活10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作者认为,肝、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并肝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肝切除联合肝十二指肠脉络化清扫治疗Bimuth-Corlett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方法:采用肝外胆管切除,肝十二指肠脉络化联合半肝切除治疗Bimuth-CorlettⅢ型肝门部胆管癌7例,其中联合右半肝切除1例,单纯左半肝切除3例,左半肝+部分尾叶切除3例(其中左半肝+部分尾叶+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结扎切除1例),均实施左或右肝内胆管空肠Roux-en-Y型胆肠吻合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切除标本切缘均无癌细胞,死亡病例中位存活时间18个月。存活4例,已分别无瘤生存11、9、7和3个月。结论:肝叶切除联合肝十二指肠脉络化是治疗Bimuth-Corlett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手术方法,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达到临床根治,并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中叶切除在III型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009年8例III型肝门部胆管癌行肝中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IIa型7例,IIIb型1例;均行肝中叶切除,其中3例联合尾状叶切除,2例行肝动脉切除。结果:全组8例患者无一例手术死亡,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生存时间最长已超过3年。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叶切除可以提高患者预后,但在不影响预后的前提下,确定合适的手术范围以降低手术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14例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肝门胆管癌病例中联合肝切除术者14例进行总结。其中联合行左半肝切除10例(71%),右半肝、左三叶、右三叶、全肝切除各1例(各占7%)。结果14例患者无围手术死亡。中位生存时间17.6个月,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2年。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较积极的手术态度,肝切除是其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科治疗中有潜力与前途。  相似文献   

6.
刘松  刘恩宇  陈雨信  牛军 《新医学》2009,40(11):743-744
十二指肠壶腹癌合并肝门部胆管癌罕见。该文报道1例十二指肠壶腹癌合并肝门部胆管癌,该例患者因上腹部隐痛不适、黄疸入院,确诊为十二指肠壶腹癌后予手术治疗,术中扪及胆管质硬、壁厚,切取送病理后发现合并肝门部胆管癌,因肿瘤部位局限且发现较早,行肝门部胆管整形、胆肠吻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3个月复查未见复发。该例提示,对于黄疸患者,即使引起黄疸的具体原因已明确,术中也要谨慎探查整个胆道系统,以防漏掉其他可能导致黄疸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肝门胆管癌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主要侵犯肝总管和其分义部以上左右肝管的胆管癌,约占胆管癌的60%.因常常累及门静脉、肝动脉或沿肝管向肝内侵犯,其外科处理较困难.虽术式不断改进,达到R0切除(即切缘镜下无残余肿瘤细胞)的比例不断提高,但其预后仍差,5年生存率约30%.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5年6月1日~2012年12月1日期间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82例,对其临床资料与术后随访结果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2例患者中,根治性切除率为59.76%,非根治性切除率为40.2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1%。根治性切除术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为71.2%、43.5%和22.8%,与非根治性切除组患者的40.2%、20.3%和1.8%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肝门部胆管癌的最佳治疗方式为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有效延长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 ,78岁。以乏力、纳差、尿黄 2 0天来院就诊治疗。体温 3 6.8℃ ,脉搏、呼吸及血压正常 ,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腹肌紧张、无压痛、反跳痛 ,肝区叩痛 ,移动性浊音 (一 ) ,双下肢无水肿。X线 :心肺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 TBIL2 0 3 .3 umol/ L ,DBIL 84 .9umol/ L ,IBIL 118.4 umol/ L ,AL T119.8u/ L ,AST 12 2 .0 u/ L ,AL P 2 3 0 .7u/ L ,GGT 80 9.3 u/ L ;AFP<18.71u/ ml;HEV- PCR (一 ) ;血沉 1hr:86mm,2 hr119mm;GL U10 .3 0 mmol/ L;血常规 WBC7.2 810 E9/ L,NEO4 .6410 E9/ L。L YM1.70 …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恶性肿瘤,也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957年Altemeier首先描述该症,1965年Klamkin报道13例后才被广泛重视并被命名为Klamkin。因其部位特殊、呈浸润生长及手术切除困难等。肝门部胆管癌曾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疑难癌症。现代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提高,使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进展。但如何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这一临床病变,依然是胆道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现依据文献报道并结合我们的诊疗经验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资料1.1介入手术患者男性,52岁,2020年9月14日因“恶心、干呕、全身刺痒2月余”入院。上腹部MRI检查(图1)提示肝门部胆管恶性肿瘤伴上方胆道系统扩张;PET/CT未见明确FDG代谢异常。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TBIL) 113.7μmol/L,白蛋白(ALB)28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15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70 U/L,  相似文献   

12.
肝门胆管癌长期以来作为肝移植禁忌症,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改变了这一观点。本文通过检索分析近年来国内外肝移植治疗肝门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资料,探讨目前该领域的成果及发展方向。肝移植治疗肝门胆管癌已经有了较系统的研究,肝移植已经成为可选的肝门胆管癌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部分患者的预后。同时肝移植方案亦存在许多不足,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背景:慢性排异反应进展缓慢,往往呈隐匿性,移植肝功能逐渐减退或丧失。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目的:分析1例肝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病例,以早期作出正确诊断。方法:分析1例肝移植后3次入院诊断治疗的经过。B超显示:①肝实质回声增高,粗,不均匀。②胆囊切除术后。③脾大。④腹水。腹部CT显示:①肝移植术后。②脾大。住院期间积极给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无下降,总胆红素持续不降并有上升,反复腹腔感染。排除其他肝损害原因,经肝组织病理证实为肝移植术后慢性排异反应。结果与结论:病例提示肝移植后不明原因肝脏损害,慢性排异反应应引起重视并应作为鉴别诊断之一,且肝组织病理检测将有助于诊断。对于肝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除外其他肝损害病因并及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测将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4.
背景:慢性排异反应进展缓慢,往往呈隐匿性,移植肝功能逐渐减退或丧失。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目的:分析1例肝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病例,以早期作出正确诊断。方法:分析1例肝移植后3次入院诊断治疗的经过。B超显示:①肝实质回声增高,粗,不均匀。②胆囊切除术后。③脾大。④腹水。腹部CT显示:①肝移植术后。②脾大。住院期间积极给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无下降,总胆红素持续不降并有上升,反复腹腔感染。排除其他肝损害原因,经肝组织病理证实为肝移植术后慢性排异反应。结果与结论:病例提示肝移植后不明原因肝脏损害,慢性排异反应应引起重视并应作为鉴别诊断之一,且肝组织病理检测将有助于诊断。对于肝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除外其他肝损害病因并及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测将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5.
16.
17.
Imaging of intrahepatic and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oi BI  Lee JM  Han JK 《Abdominal imaging》2004,29(5):548-557
  相似文献   

18.
1例53岁男性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因查体发现肝有后叶占位以原发性肝癌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肝右后叶切除术,术后行肝介入治疗2次.3年半后半肿瘤复发,于2004-04-28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再次手术行肝右前叶肿瘤切除,同时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4个月后肿瘤再次复发,再次入院行肝移植.术中见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闭塞呈实性,术中取出门静脉内栓子做病理榆查为机化血栓.手术不能行常规原位肝移植术,采用肝移植的特殊术式-腔门静脉半转位术.30 d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170 d后患者发生反复发作呕血、黑便和失血性休克,以黑便为主,共发生5次出血并住院治疗,14个月后死于肿瘤脑、肺转移.提示施行改良腔门静脉半转位术或扩张的内脏静脉血管搭桥术对预防消化道出血成为一种必要的补救措施.另外,在门静脉高压症切脾和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病率高,早期及时的抗凝治疗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为日后肿移植术创造条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