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主要有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两种方式。目的:随机对比应用异体跟腱单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骨科2006-01/2009-01的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分别行异体跟腱单束重建及双束重建。结果与结论:术后顺利完成康复计划并获得随访的病例共52例。双束重建组手术时间较单束重建组长,行关节腔穿刺的病例数较单束重建组多(P〈0.05)。手术后18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单束组重建及双束重建组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膝关节屈曲30°和90°时用KNEELAX3测量胫骨端后移距离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两组膝关节屈曲30°和90°时用KNEELAX3测量胫骨端后移距离未见明显差别(P〉0.05)。说明与单束重建比较,双束重建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无明显提高,且双束重建的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关节肿胀重,故不推荐作为首选手术方式,其远期疗效优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肌腱单束股骨、胫骨隧道法与双柬股骨、双束胫骨隧道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效果。方法对27例ACL断裂患者应用同种异体肌腱分别采用单柬股骨、胫骨隧道法(单束组),双束股骨、双束胫骨隧道法(双束组)重建前交叉韧带。单束组13例,双束组14例。于术后1年以Kt-2000关节动度计检查,在膝关节屈曲30°、60°、90°分别测量胫骨前后移动情况;以Pivot shift test进行旋转稳定性的比较检查膝旋转情况。结果2组的活动范围、大腿围度差值、IKDC主观评分和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以及单、双束重建组的前向稳定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旋转稳定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的前向稳定性与单束重建无明显差异,旋转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利用异体胫前肌腱行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所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94例,并且按照就诊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单号为单束重建组,行前内侧束解剖重建;双号为双束重建组,行前交叉韧带解剖。利用Lyshol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Lachman试验、以及轴移试验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经统计,术后单束重建组与双束重建组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96.03±2.41)分与(96.12±2.35)分;IKDC评分分别为(77.32±13.93)分与(86.42±14.63)分。双束重建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单束重建组(P0.05)。单束重建组中,5例Lachman试验为阳性,5例轴移试验为阳性;双束重建组中,4例Lachman试验为阳性,3例轴移试验为阳性。两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但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利用异体胫前肌腱行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的疗效都很显著,但是,双束重建的稳定性与生物性比单束重建高。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123-4125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应用关节镜下单束、双束同种异体肌腱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3例,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3)、观察组(n=50),术后随访24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24个月评价临床疗效(应用IKDC评分)、膝关节韧带损伤条件特异性(利用Lysholm评分系统),观察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结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轴移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正常率、轴移试验结果正常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前交叉韧带时,关节镜下双束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方法的疗效优于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可更为有效的促进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膝关节内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多采用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重建及双束双隧道重建,目前单隧道双束重建也已应用于临床,但具体疗效尚不明确。目的:比较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07-03/2009-06选择21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同期18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体胫前肌进行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分级及Lysholm评分等评估两组患者重建疗效。结果与结论:单隧道双束组随访12~25个月,平均(18.0±3.3)个月;单隧道单束组随访13~27个月,平均(19.8±3.6)个月。末次随访时单隧道双束组与单束组Lysholm评分平均分别为(87.0±2.2)分、(87.5±2.3)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也是一种可靠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膝关节内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多采用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重建及双束双隧道重建,目前单隧道双束重建也已应用于临床,但具体疗效尚不明确。目的:比较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07-03/2009-06选择21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同期18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体胫前肌进行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分级及Lysholm评分等评估两组患者重建疗效。结果与结论:单隧道双束组随访12~25个月,平均(18.0±3.3)个月;单隧道单束组随访13~27个月,平均(19.8±3.6)个月。末次随访时单隧道双束组与单束组Lysholm评分平均分别为(87.0±2.2)分、(87.5±2.3)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也是一种可靠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于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复合损伤患者,在保守治疗内侧副韧带、手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时,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方式选择存在争议。目的:在内侧副韧带断裂的膝关节内,观察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的生物力学差别。方法:将16具成年猪的膝关节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具。膝关节切断内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后,一组进行前交叉韧带的单束重建,一组进行双束重建。利用Robot分别测量每组膝关节在完整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切断、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4种状态下不同屈膝角度的胫骨前向位移、内旋和外旋角度。结果与结论:膝关节切断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可以显著增加胫骨的前向位移和内、外旋转角度。前交叉韧带重建,可以降低胫骨的前向位移和内、外旋转角度。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在降低胫骨的外旋方面优于单束重建。结果提示对于内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复合损伤患者,在保守治疗内侧副韧带断裂、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应优先选择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以便更好地控制胫骨的外旋,增加膝关节前内旋转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骨道单、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64例,随机分为双束组32例和单束组32例。双束组进行单骨道双束手术,单束组进行单骨道单束手术。术前及术后12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IKDC、Tegner、Lysholm和KT-2000评分。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受伤侧别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IKDC、Tegner和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KT-2000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的IKDC、Tegner、Lysholm和KT-2000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骨道单、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观功能评分与客观稳定性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单骨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方法简单,固定牢固,可以有效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自体肌腱的编织方法不同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疗效有所差异,其首选治疗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目的:对比分析单束与双束自体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病例资料,根据移植物束的构成方式将其分为2组:双束组24例,单束组24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用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每位患者治疗后至少随访6个月,采用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等对膝关节综合评定。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48例患者均无关节内感染、关节内积液及切口红肿等并发症。1年随访 IKDC 评分和Lysholm评分显示双束组均优于单束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关节镜下行单束和双束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相比之下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解剖位单束(ASB)重建与过顶位单束(OS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44例ACL断裂的单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SB重建手术22例(ASB组),采用OSB重建手术22例(OS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在膝关节活动度方面,ASB组无屈曲、伸直受限;OSB组1例伸直受限5°,无屈曲受限;在Lachman试验方面,ASB组均为阴性,OSB组术后Ⅰ度3例,但止点硬。两组Lachman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轴移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ASB重建ACL,在控制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方面优于传统OSB重建。  相似文献   

11.
背景:由于人工韧带存在慢性疲劳,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异体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和异体胫前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收集关节镜下用自体腘绳肌和异体胫前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随访满1年的病例.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组28例;异体胫前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组18例.采用股骨端Endobutten、胫骨端可吸收螺钉固定.采用支具固定并进行功能训练.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6个月,异体肌腱组lysholm评分高于自体肌腱组(P < 0.05);重建后12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重建后6,12个月与重建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重建后12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自体和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随访1年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李梁  赵辉  吴海山 《中国临床康复》2011,(31):5858-5861
背景: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仍然存在争议。目的:综述近期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选择及相关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2009 PubMed数据与维普数据库有关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单、双束重建的比较,移植物选择,前交叉韧带损伤与骨关节炎相关性及前交叉韧带重建与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相关性的文献。结果与结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单束与双束重建在临床疗效上目前并无显著差别;在移植物的选择上,目前仍然存在争议,骨-髌腱-骨以及四股腘绳肌自体移植物仍为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首选,带骨或不带骨的股四头肌肌腱、各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肌腱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于临床。从目前的各种报道分析,发生早期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半月板损伤,而非前交叉韧带损伤;对于施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同时重视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传统的前交叉韧带重建为单束重建,不能改善膝关节的旋转不稳定性和本体感觉.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重建前磁共振检查均报道有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自体腘绳肌双束4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随访≥3个月.KT-2000测量结果显示重建后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较重建前减小 (P < 0.05),Lachman 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重建后Lachman 试验和轴移试验阳性率下降(P < 0.05).国际膝关节功能评分分级评定结果显示,21 例患者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P < 0.01),结果证实,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背景:传统的前交叉韧带重建为单束重建,不能改善膝关节的旋转不稳定性和本体感觉。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重建前磁共振检查均报道有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自体腘绳肌双束4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随访≥3个月。KT-2000测量结果显示重建后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较重建前减小(P〈0.05),Lachman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重建后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阳性率下降(P〈0.05)。国际膝关节功能评分分级评定结果显示,21例患者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P〈0.01),结果证实,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背景: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仍然存在争议.目的:综述近期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选择及相关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2009 PubMed数据与维普数据库有关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单、双束重建的比较,移植物选择,前交叉韧带损伤与骨关节炎相关性及前交叉韧带重建与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相关性的文献.结果与结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单束与双束重建在临床疗效上目前并无显著差别;在移植物的选择上,目前仍然存在争议,骨-髌腱-骨以及四股腘绳肌自体移植物仍为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首选,带骨或不带骨的股四头肌肌腱、各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肌腱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于临床.从目前的各种报道分析,发生早期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半月板损伤,而非前交叉韧带损伤;对于施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同时重视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背景:国内外对于经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建立前交叉韧带股骨隧道的临床文献尚缺乏。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单束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方法:6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5例接受经前内侧入路单束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30例接受经胫骨隧道技术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平均随访16个月,分别评估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旋转稳定性和膝关节的整体功能。结果与结论:最后一次随访时,经胫骨隧道组和经前内侧入路组在Lysholm评分、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胫骨隧道组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23%,经前内侧入路组的阳性率为6%,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经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制作股骨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不仅可以重建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还可以较好地重建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