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在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过程中,骨保护素可否发挥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牙周组织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方法:9只犬分为5组,对照组未加正畸装置,于实验开始时处死;其余各组在上颌两侧第二切牙和第三切牙牙根之间唇侧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每侧施加100g的牵引力压低上颌两侧第一和第二切牙,分别于加力后1,2,4,12周(主动加力4周,撤力后保持8周)处死。选择一侧第一和第二切牙连同牙龈、牙槽骨完整切取,进行牙周组织内骨保护素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的表达在加力1周后开始增加,2周达最高峰,其后开始下降,4周后回落接近正常水平。12周后(撤力8周后),骨保护素阳性细胞数量少量回升,统计结果显示与加力4周后以及未加力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犬上前牙过程中,骨保护素参与了牙周组织的改建,并随时间的改变,呈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牙齿压低移动更容易造成牙根吸收,以往针对矫正引起牙根吸收的研究或基于X射线片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或因无法精确控制压低力量,结果误差较大。目的:建立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犬切牙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牙齿压低移动过程中牙周、牙根骨组织学的变化,以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只犬分为5组:对照组1只,未加力;1周、2周、4周、12周组每组2只,在上颌两侧第二、三切牙牙根之间唇侧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每侧施加100g的牵引力压低上颌两侧第一、二切牙,分别于加力后1,2,4,12周(主动加力4周,撤力后保持8周)时处死动物,将第一、二切牙连同牙龈、牙槽骨完整切取,制作组织学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周、牙根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1周组组织改建主要在根尖部和牙槽嵴顶,牙槽骨及牙骨质可见吸收,牙周膜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性;2周组骨质吸收程度及范围明显扩大,吸收有从根尖部向根中及颈部扩展的现象;4周组骨质吸收仍然活跃,牙周膜玻璃样变性消失;12周组牙槽骨及牙骨质表面显著修复,骨陷窝新骨沉积,牙周膜排列有序。提示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牙齿,早期组织变化主要在根尖部和牙槽嵴顶,表现...  相似文献   

3.
背景:牙齿压低移动更容易造成牙根吸收,以往针对矫正引起牙根吸收的研究或基于X射线片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或因无法精确控制压低力量,结果误差较大。目的:建立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犬切牙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牙齿压低移动过程中牙周、牙根骨组织学的变化,以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只犬分为5组:对照组1只,未加力;1周、2周、4周、12周组每组2只,在上颌两侧第二、三切牙牙根之间唇侧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每侧施加100g的牵引力压低上颌两侧第一、二切牙,分别于加力后1,2,4,12周(主动加力4周,撤力后保持8周)时处死动物,将第一、二切牙连同牙龈、牙槽骨完整切取,制作组织学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周、牙根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1周组组织改建主要在根尖部和牙槽嵴顶,牙槽骨及牙骨质可见吸收,牙周膜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性;2周组骨质吸收程度及范围明显扩大,吸收有从根尖部向根中及颈部扩展的现象;4周组骨质吸收仍然活跃,牙周膜玻璃样变性消失;12周组牙槽骨及牙骨质表面显著修复,骨陷窝新骨沉积,牙周膜排列有序。提示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牙齿,早期组织变化主要在根尖部和牙槽嵴顶,表现为牙槽骨及牙骨质吸收、牙周膜玻璃样变性。随着压低力的持续,吸收程度及范围扩展。停止加力后,牙根及牙周组织逐渐修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是调控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化的关键因子,机械力可影响牙周膜细胞和成骨细胞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目的:观察犬切牙压低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方法:采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将犬切牙分别施加牵引力1,2,4,12周,并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牵引后切取犬切牙连同牙龈及牙槽骨组织块,制作组织切片进行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Image-Proplus软件半定量分析图像平均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分别在在施加牵引力1和2周表达最显著,其平均吸光度值在施加牵引力1和2周时可达到峰值(P〈0.05),随后逐渐下降,施加牵引力12周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果证实,正畸牙压低移动过程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及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规律与骨改建过程一致,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系统是牙周组织改建的重要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是调控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化的关键因子,机械力可影响牙周膜细胞和成骨细胞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目的:观察犬切牙压低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方法:采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将犬切牙分别施加牵引力1,2,4,12周,并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牵引后切取犬切牙连同牙龈及牙槽骨组织块,制作组织切片进行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Image-Proplus软件半定量分析图像平均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分别在在施加牵引力1和2周表达最显著,其平均吸光度值在施加牵引力1和2周时可达到峰值(P<0.05),随后逐渐下降,施加牵引力12周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果证实,正畸牙压低移动过程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及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规律与骨改建过程一致,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系统是牙周组织改建的重要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6.
郭铁  黄卫东 《临床医学》2010,30(8):103-104
目的评价应用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磨牙远移的有效性。方法从临床病例中选择2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用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远移。采用模型测量、头影测量方法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所需间隙,平均疗程4.8个月,其中最大间隙7.6 mm,最小3.4 mm,平均5.6 mm(P0.01)。矫治前后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一前磨牙倾斜变化不大(P0.05)。结论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能快速、有效地推磨牙远移,移动方式基本上为整体移动。  相似文献   

7.
背景:微型种植体植入过程中植入的位点和方向、微型种植体加载后的移动、牙齿移动后与微型种植体接触等都将导致牙根的损害。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负载不同周期后与其邻近的牙根和牙周组织的变化,以及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方法:beagle犬2只,在犬上颌第2,3,4前磨牙和下颌第2,3,4前磨牙及第1磨牙的牙根之间的唇侧牙槽间隔邻近牙根处各植入1枚微型种植体。每只犬各植入微型种植体14枚,上颌6枚,下颌8枚,其中上颌有2枚微型种植体设置为对照组不加载,其余均为实验组加载正畸力。微型种植体植入后2周,通过镍钛螺旋拉簧为微型种植体加载150 g的水平力。分别于微型种植体负载4周、8周后处死beagle犬,完整切取牙齿连同牙槽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当微型种植体邻近牙根时,牙根表面牙槽骨出现吸收陷窝;微型种植体负载与牙根相向的水平力后,牙槽骨吸收变的更加活跃。当微型种植体接触牙周膜时,牙根表面的牙骨质局部严重吸收甚至达牙本质层。微型种植体接触牙根后负载,大面积的牙骨质全层吸收,牙本质暴露在外并出现吸收。对照组骨保护素出现强阳性表达,8周表达显著;8周实验组的骨保护素阳性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果表明,微型种植体邻近牙根植入后,邻近微型种植体的牙根及牙周组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微型种植体负载与牙根相向的水平正畸力,短期内对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的表达影响较小,随着负载周期的延长,压力显著抑制了骨保护素的表达。提示当发现邻近牙根植入后,微型种植体不应再负载与邻近牙根相向的正畸力,而应该及时取出待牙根自行修复,避免对邻近牙根的损伤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494-1495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安氏Ⅰ、Ⅱ类畸形矫正治疗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矫正方法关闭间隙,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纯钛种植体支抗的方式进行矫正,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矫正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模型的覆盖(OJ)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种植体五松动脱落现象。微型纯钛种植体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对稳定的正畸支抗,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覆颌、面性凸度、覆盖关系,而且还能对缺牙区进行修复,不会对邻牙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即刻种植修复上前牙的美学效果及对骨量和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口腔科行上前牙种植修复的96例患者,根据种植时机将其分为延期组、早期组和即刻组,各32例.延期组行延期种植术,早期组行早期种植术,即刻组开展即刻种植术.比较三组的种植成功率、美学效果、唇侧骨量、骨量吸收率、牙周组织健康程度.结果 三组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纤维调节素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大鼠正畸牙的牙周膜干细胞(PDLSC)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3组-对照组、纤维调节素1组、纤维调节素2组,分别用0、1、10μg/mL纤维调节素的处理6、12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相似文献   

11.
背景:微型种植体作为骨支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正畸治疗中,一些研究表明上下颌脱落率明显不同,但关于上下颌微型支抗种植体-整合差异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应用不脱钙的硬组织切片法观察载荷对微型种植体上下颌骨整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2008-03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动物室完成。材料:微型钛螺纹种植体(直径1.6mm,长度8mm)及配套设施由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将72枚微型种植体植入在家猪的上下颌骨内,按照植入至取材的时间及载荷分为即刻组、3周无载荷组、6周载荷组,9周载荷组、12周载荷组和12周无载荷组。载荷开始时间为种植体植入后4周。制作种植体-骨的硬组织切片,用图文分析系统计算其周围骨的整合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种植体-骨结合率及种植体周围骨钙化面积百分率。结果:①除6周载荷组外,其余各组下颌种植体-骨结合率均高于上颌,无论是种植体表面50m还是500μm范围内,下颌骨面积率也均高于上颌。②在种植体周围50μm范围内,3周无载荷组骨面积率最低,6周载荷组骨面积率最高。在500μm范围内,同一颌内各组骨面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12周载荷组上下颌的种植体-骨结合率、骨面积率均高于12周无载荷组。结论:①下颌种植体拥有更大的骨量支持。②种植体周围50μm范围内是骨改建最活跃的地带,而超过500μm以外的区域骨改建活跃程度显著降低。③经过一定愈合期后一定范围的载荷是可以增加种植体-骨结合率和量。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有研究表明,与传统支抗相比,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更大程度利用拔牙间隙内收前突的上颌牙齿。目的:系统评价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口外支抗正畸治疗前后对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侧貌的变化。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Medline光盘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等有关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口外支抗正畸治疗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及前后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8篇文献,241例患者,其中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组122例,口外支抗组119例。两组在上颌基骨相对于颅部的前后向位置、上唇最凸点相对于E线的位置和鼻唇角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下颌平面角、上中切牙倾斜度和面突角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5)。相对于口外支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更好改善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上颌基骨位置、上唇最凸点相对于E线位置及鼻唇角,在下颌平面角、上中切牙倾斜度和面突角方面与口外支抗无显著差异,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背景:Damon Ⅲ矫治器是近期矫治器改良的新方向。目的:观察不同矫治器正畸作用下兔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压力侧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64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等分为对照组、MBT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和Damon Ⅲ矫治器组,后3组将MBT矫治器、Begg矫治器、Damon Ⅲ矫治器结扎在上颌切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牵引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1mm。结果与结论:矫治后7d时MBT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Damon Ⅲ矫治器组兔压力侧牙周骨组织骨小梁体积减少,骨小梁宽度变窄,间隙变宽(P〈0.05),且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矫治后21d时,与MBT矫治器组和Begg矫治器组相比,Damon Ⅲ矫治器组兔压力侧骨小梁体积减少,骨小梁宽度变窄,间隙变宽及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数量升高(P〈0.05)。提示在正畸牙移动过程初期,MBT矫治器、Begg矫治器、Damon Ⅲ矫治器均有正畸效果,但Damon Ⅲ矫治器后期效果优于MBT矫治器和Begg矫治器。  相似文献   

14.
15.
牙周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已丧失的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牙骨质、牙槽骨和牙周膜在内的牙周组织的再生。为提高牙周组织疾病治疗中组织再生与新附着的形成,促进组织再生技术(AcceleratedTissueRegeneration,ATR)成为牙周修复再生领域研究的重点。ATR不同于传统的牙周组织再生技术,就其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