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后常遗留较大的松质骨缺损,需要有效的植骨填塞和内固定治疗。目的:探讨运用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特点。方法:由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以"纳米人工骨,胫骨,骨折"为中文关键词,计算机检索1990-01/2010-12有关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文章,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48篇,筛选纳入20篇文献进行评价。同时对采用纳米人工骨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42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2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其中优39例,良2例,可1例。检索分析表明纳米人工骨是应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生物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人工植骨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骨折再移位和关节面高度的丢失,与宿主生物相容性好,骨传导性好,无排斥、过敏反应,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植骨方式治疗简单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胫骨平台Schatzker分型Ⅱ型、Ⅲ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后,43例行开窗夯实植骨钢板内固定,36例行填塞植骨钢板内固定,植骨材料均采用人工骨。随访618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X线表现评价胫骨平台术后塌陷情况。结果:开窗植骨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按Rasmussen评分明显优于填塞植骨组(P=0.022)。胫骨平台术后再塌陷>2 mm的患者开窗夯实植骨组有4例,占9.30%,填塞植骨组11例,占30.56%,填塞植骨组胫骨平台术后再塌陷发生时间多在术后6周内,而开窗夯实植骨组再塌陷例数少且术后早期无关节面塌陷。结论:开窗夯实植骨治疗胫骨平台Ⅱ型、Ⅲ型骨折预防平台术后关节面再塌陷较填塞植骨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背景: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有利于改善骨植入体的力学性能。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14例合并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骨缺损范围为1.5 cm×1.0 cm-3.1 cm×4.5 cm,人工骨植入量为5-14 g。分别在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临床和X射线片检查,观察治疗效果,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27个月,除1例患者伤口处有少量渗出外,其余13例患者无术后发热、伤口红肿及过敏现象,伤口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治疗后3个月观察,骨缺损区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宿主骨直接愈合,相容性好,与原骨界面间无间隙,术后观察未见不良反应,治疗后1年HSS评分为(88.7±4.3)分。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良好,对于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667-668
探讨胫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随机选取收治的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非锁定支持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胫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治疗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1年的随访,采用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评定标准(HSS)评分对两组术后1年期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平均出血量较少,平均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且术后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胫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远期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情况及其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病例伤口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或骨髓炎等并发症,无异物排斥反应。结论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566-568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复杂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均为三柱骨折,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8.5~68.5(49.6±2.4)岁。按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漂浮体位下内、外、后侧锁定钢板治疗,平台塌陷处以同种异体骨植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术后随访2年,X片观察两组骨折复位及愈合程度,比较两组HSS评分,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术后当时均得到良好固定;术后6月及2年随访,HSS评分及Rasmussen评分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当时膝关节内翻角和后倾角均得到很好纠正,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三柱固定理论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胫骨平台复杂性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主要体现在中期随访中,三柱固定可使骨折获得更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5-10/2007-10治疗2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SchatzkerⅡ型12例,SchatzkerⅢ型5例,SchatzkerⅣ型2例,SchatzkerⅤ型1例,Schatzker Ⅵ型1例.17例使用MIIGTMX3型高强度可注射硫酸钙,4例使用MIIGTMX3HiVisc型高强度可注射硫酸钙.2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2.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发生;无感染情况发生;2例患者切口有渗出,渗出液细菌培养为阴性.术后4周高强度可注射硫酸钙开始明显吸收,术后12周基本吸收,术后6个月高强度可注射硫酸钙植入区域与正常松质骨一致.20例术后半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平均25.8分,12例术后1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平均26.9分.术后1年1例发生胫骨甲台高度丢失约2 mm,但无关节功能障碍.结果提示应用MIIGTMX3或MIIGTMX3HiVisc可注射式人工植骨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骨折再移位和关节面高度的丢失,与宿主无生物相容性不良反应,并具有提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安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作者于1998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骨诱导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9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9例,年龄18-71岁,平均42岁,男34例,女15例,左侧19例,右侧30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9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6例、摔伤3例,机器绞伤1例,刀砍伤1例,合并膝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胫骨髁钢板加植骨在胫骨近段平台下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8例骨折均为胫骨近段平台下粉碎骨折,均采用胫骨近段髁钢板加取髂骨植骨固定.结果 8例获得随访时间7~13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3个月,平均9个月,均达骨性愈合.结论 胫骨近段平台下粉碎骨折断端为皮质骨与松质骨解剖延续的部位,骨折后皮质骨薄易粉碎、松质骨易压缩,极易导致骨量缺损,常规植骨充填、胫骨近段髁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胫骨平台骨折,主要是指胫骨平台压缩,双侧平台骨折伴一定程度的关节面塌陷和移位以及干骺端骨折。该类型骨折多为巨大外应力所致,故不仅表现为平台的矢状面骨折,还有冠状面骨折,关节面塌陷伴有关节面下松质骨的压缩和骨质的压缩性缺失。本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7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8例,除有严重内科疾病不适于手术者5例,  相似文献   

11.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Schatzker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分别使用解剖钢板、螺丝钉、空心钉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60例骨折中,按Sehatzker分类:Ⅰ型9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15例,Ⅴ型9倒,Ⅵ型6例。随访时间6~j8(平均14)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按Merchant标准,优50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骨折分型准确、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内固定物的合理使用及正规的手术操作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获得良好手术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利用截骨获得的自体骨植骨的方式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从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对10例(15膝)有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测量胫骨平台平均缺损深度15.6 mm,平均截骨10.0 mm,截骨后残余骨缺损平均深度7.68 mm,使用摆锯或磨钻打磨清除缺损表面硬化骨壳达松质骨,同时修整成台阶状水平形骨缺损。采用截骨获得的松质骨片,修整后厚度和形状与缺损处相匹配,覆盖植骨后的缺损处截骨面,形成与胫骨截骨面一致的平面,打实,并用松质骨螺钉或门型钉载桩固定,常规安装胫骨假体,缺损植骨部位完全覆盖于假体下。结果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可有效修复,承载假体可靠;术后X线片显示胫骨假体下方无骨质缺损表现,假体位置良好。术前美国膝关节学会(KSS)评分平均33.9分,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平均随访1.8年,KSS评分平均87.6分。X线示植骨处无骨质吸收和假体松动现象。结论使用自体骨植骨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可合理利用截骨获得的自体骨,达到缺损部位的理想修复,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胫骨平台的骨量,又重建了胫骨假体的均衡力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8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87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4例,Ⅱ型16例,Ⅲ型17例,Ⅳ型18例,Ⅴ型13例,Ⅵ型9例,术后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7月。结果术后疗效:优良41例(47.1%),一般31例(35.6%),较差15例(17.2%)。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直观、固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43例胫骨平台骨折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43例随访37例,按KDLMERT膝关节功能恢复标准,膝关节功能优良者32例(86.5%),可、差者5例(13.5%)。结论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对并发症的准确判断、处理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三维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75.56%)高于对照组(62.22%),手术时间[(98.32±12.42)min]长于对照组[(78.54±10.78)min],骨折愈合时间[(19.83±3.78)周]、住院时间[(16.82±3.36)d]和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23.38±4.31)周,(22.63±5.17)d,33.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内固定术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11月,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螺钉、钢板内固 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合并其他结构损伤予相应处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骨折均在3~5个月内愈合,无 感染等并发症,按术后6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大块植骨与打压植骨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72例Schatzker分型为Ⅱ型及Ⅲ型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研究组采用植骨时先填入少量松质骨颗粒后再用大块植骨(全层自体髂骨块)支撑,对照组打压植骨.对比两组间关节面塌陷≥2 mm、≥3 mm、轴向对位不良>5°的患者例数,R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出现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骨延迟愈合、不愈合、二次植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面塌陷≥2 mm的研究组患者有3例,对照组患者10例,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42);塌陷≥3 mm的研究组患者l例,对照组患者4例;轴向对位不良>5°的研究组患者(n=0)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n=3).R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中疗效优的研究组患者(n=24)明显较对照组患者(n=17)多,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42);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94.3%)高于对照组患者(86.5%).两组间各有一例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骨延迟愈合,无骨不愈合,均无二次植骨的情况发生.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为Ⅱ型及Ⅲ型的患者采用植骨时先填入少量松质骨颗粒后再用大块植骨(全层自体髂骨块)支撑与打压植骨相比,有更低的高度丢失率及更好的膝关节功能结果,是可行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9年7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骨科和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二科收治的18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利用关节镜进行关节腔检查、处理合并症、复位骨折及微创内固定,采用膝关节功能H...  相似文献   

19.
兔胫骨平台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目前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中生物力学变化规律的研究很少.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中带螺钉固定与去螺钉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及最大点能量变化.方法:采用39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平台骨折模型,行螺钉内固定,于术后即刻、1,2,3,4,6,8周取材胫骨标本,即刻点3只兔6个标本,其余各时间点取6只兔子、共12个标本,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胫骨内侧髁垂直压缩试验,分别测量带螺钉固定及去除螺钉后标本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最大点能量.另取3只兔的胫骨标本,测量相应数据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最大载荷及吸收能量在前一阶段逐渐上升,于4周时达到最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8周时又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测量值的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在胫骨平台骨折愈合的早期过程中,骨折愈合强度呈单峰曲线变化,螺钉内固定充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