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DBS治疗67例(101侧)患者,其中帕金森病63例,特发性震颤2例及扭转痉挛、舞蹈病各1例。手术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7.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DBS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有电极放置不准确需要重新调整2例,刺激电极与皮下导线连接处头皮切口破溃1例,胸部脉冲发生器植入处皮下感染1例,记忆力轻度减退2例,情绪改变7例,肢体异动20例,睁眼困难1例;均未发生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DBS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微创外科治疗手段,提高术者的手术熟练程度可降低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双侧立体定向手术的术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5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或腹中间核(Vim)毁损术41例,分期一侧PVP或Vim毁损术,另一侧丘脑底核(STN)或Vim脑深部刺激术(DBS)6例;同期双侧PVP5例,同期双侧STN DBS4例,同期一侧PVP,另一侧STN DBS2例,平均随访6.2个月。:UPDRS结核平分显示双侧术后帕金森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以同期双侧STN DBS效果最佳,无并发症。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尤其是分期双侧Vim毁损术和同期双侧PVP。结论:双侧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DBS治疗的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方案.〔方法〕分析某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经DBS治疗12例帕金森患者的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措施.术前给予心理疏导、安全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康复训练,出院给予宣教.比较分析12例患者DBS治疗与个性化护理前后UPDRS评分、ADL评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DBS治疗与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后患者UPDRS、ADL评分明显优于DBS治疗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DBS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出现电极意外脱落并发症,经及时处理,症状很快缓解;12例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对治疗效果也非常满意.〔结论〕帕金森病患者DBS治疗的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1999~2004年期间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510例和DBS治疗帕金森病62例,其中脑核团毁损术组中行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385例,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91例,行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12例,进行同期双侧PVP 8例,分期双侧PVP 10例,分期双侧PVP Vim术4例.DBS组中,刺激靶点为丘脑底核(STN)61例和Vim 1例,其中单侧31例,双侧31例.结果:脑核团毁损组于术后进行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47.3%;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23.4%.开-关症状和异动症均消失.220例平均随访11.6个月,其中显效130例(59.9%),改善75例(34%),无效15例(6.8%).DBS组术后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改善率为45.2%,在"开"状态下改善率为25.7%,平均随访11.8个月,其中40例于1个月内调整参数后再无调整,12例术后需再次调整参数.结论:根据患者的症状合理选择不同的脑核团毁损靶点,可明显控制患者症状.DBS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调节参数,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应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老年中晚期帕金森病(PD)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寻求行之有效、方便使用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全麻下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双侧丘脑底核,并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重点进行围手术期心理、药效观察、预防并发症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14例PD患者行STN DBS术后症状改善好,无发生颅内出血、偏瘫、癫痫或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老年帕金森病人行DBS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药效观察、预防并发症及安全护理对保证手术效果,促进症状改善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老年中晚期帕金森病(PD)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寻求行之有效、方便使用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全麻下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双侧丘脑底核,并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重点进行围手术期心理、药效观察、预防并发症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14例PD患者行STN DBS术后症状改善好,无发生颅内出血、偏瘫、癫痫或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老年帕金森病人行DBS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药效观察、预防并发症及安全护理对保证手术效果,促进症状改善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相关并发症, 并探讨在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学习曲线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由同一术者进行的822例PD患者DBS手术资料。评估DBS相关并发症, 并对每100例DBS手术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822例PD患者, 男453例, 女369例, 年龄31~80(62±7)岁。DBS手术后, 最短随访期为6个月。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为55例(6.69%), 其中5例(0.61%)患者出现电极周围少许出血, 1例(0.12%)患者出现脑梗死, 4例(0.49%)患者术后出现癫痫症状, 42例(5.11%)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症状, 2例(0.24%)患者发生呼吸窘迫, 1例(0.12%)患者急性心功能不全。DBS硬件相关的并发症16例(1.94%), 其中4例(0.48%)出现感染, 1例(0.12%)出现脉冲发生器与延伸导线连接处折角断裂, 8例(0.97%)出现延伸导线过紧, 3例(0.36%)出现脉冲发生器(IPG)囊袋血肿。在感染病例中, 2例患者移除了IPG和延伸导...  相似文献   

8.
马如钧  张伟  刘永  孙伯民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33-1334,1336
目的:观察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21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二组,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 180例患者为毁损组,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36例患者为DBS组;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观察二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UPDRS运动评分.结果:二组治疗后运动评分症状改善情况显示,毁损组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70例,占38.89%;关状态下,症状改善96例,占63.33%;DBS组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10例,占27.78%;关状态下,症状改善19例,占52.78%;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DBS组中23例在1月后症状改善,未调整参数,13例因治疗后症状未完全控制,经再次调整参数后症状完全控制,总有效率100%;毁损组随访6~12个月,显效101例,占56.11%;有效65例,占36.11%;无效14例,占7.78%,总有效率为92.22%,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毁损组中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发生率为3.89%; DBS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深部电刺激(DBS)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技术,术前根据患者的症状合理设置参数,同时在随访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调节,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帕金森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对原发性帕金森病,实施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双侧丘脑底核,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个月用程控仪在体外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改善,同时多巴胺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结论 DBD治疗PD,具有安全,可逆转、疗效显著等优点,因观察时间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机器人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高龄帕金森病(PD)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DBS手术的高龄(≥75岁)PD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统计手术时间、电极植入时间、术后颅内积气, 电极植入精度, 陶氏DBS手术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 药物关期时术前、术后6、12、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UPDRS-Ⅲ、震颤、强直、运动迟缓、轴性症状、日常生活活动指数(ADL-Barthel)、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分及死亡情况。结果共入组25例高龄患者, 男14例, 女11例, 年龄(78.3±3.2)岁, 9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其中双侧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术(GPi-DBS)9例(36%),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16例(64%)。手术时间(1.56±0.19)h, 电极植入时间(1.01±0.19)h, 颅内积气体积9.8(4.7, 23.3)cm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