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荣慧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3,25(1)
特应性皮炎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变化有难治化、重症化倾向,汉方治疗从调整、改善体质出发,既治标(皮疹),又治本(调整阴阳),常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根据特应性皮炎患者局部皮损和体质、舌脉象、兼证对该病进行辨证论治,对皮损表现为"燥",但又具有不同阴阳虚实征象者分别予凉血润燥、养血润燥、活血润燥、养阴润燥、扶阳润燥等润法治疗,论述润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理法方药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认为特应性皮炎多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而素体热盛;或后天调摄不当而致脾虚湿滞,复感风、湿、热邪,合而发病。近年来,通过辨证论治、应用经验方、针灸治疗、开发有效颗粒剂、中药外治等治疗方法,使中医药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加,并在治疗和防止复发方面,显示出比单纯应用西药更明显的疗效,而且可以更好地保障显著的近期疗效和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实验室研究也提示血清总IgE及IL-4的水平高低可作为特应性皮炎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荣慧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3,25(1):24-26
特应性皮炎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变化有难治化。重症化倾向,汉方治疗从调整,改善体质出发,既治标(皮疹),又治本(调整阴阳),常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特应性皮炎35例的疗效。方法:中医辨证分型治疗35例与西医对照组33例对比观察。结果:中医治疗组有效率为82.8%,明显高于对照组45.4%,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7.
赵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7):102-103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以皮肤瘙痒、皮疹呈多形性、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据统计,80%~90%的AD在7岁以前发病,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为2%~3%,占小儿皮肤病门诊就诊人数的20%以上,其发病率还存在城市高于农村、在工业发达地区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儿童AD患者在目前基础上还会逐年增加,然而对AD的治疗迄今尚缺乏满意的根治方法。因此,对AD的诊治进行深入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谨就AD中医药的研究和治疗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特应性皮炎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些年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作了系统回顾 ,介绍了中药内用治疗 ,中药外用治疗 ,针灸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的实验研究等方面的新进展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石榴皮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石榴皮软膏治疗,对照组予软膏基质治疗。两组均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皮损及皮肤干燥改善程度。结果:第3、7、14天治疗组皮肤干燥改善程度总改善率为53.33%、83.33%、96.67%,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3、7、14天皮损改善程度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3.33%、86.67%、96.67%,对照组分别为56.67%、63.33%、70.00%,治疗第3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天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榴皮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起效快、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4)
正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作为一种以红斑、丘疹、脱屑、瘙痒和皮肤干燥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过敏性皮肤病,起病于儿童期,常有Atopic March的最初表现,包括哮喘、食物过敏和过敏性鼻炎[1]。《金匮要略》称之为浸淫疮,《外科正宗》将之命名为奶癣,《医宗金鉴》对此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奶癣,因儿在胎中,母食五辛,夫餐炙煿,移热与儿,生后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觉……此症 相似文献
12.
13.
特应性皮炎(AD)作为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疾病,其剧烈瘙痒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医内治法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回顾近7年中医内治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文献,从脏腑、外邪、气血津液、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方面对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论治方法进行总结,发现当前中医内治法对该病辨证论治方法多样,临床疗效确切,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小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日趋上升,中医认为其多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血热内盛及后天调摄不当而致肺脾俱虚加之感受风、湿、热邪导致发病。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分期分型内服外治,注重调护等治疗方法,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的疗效显著,并在防止复发方面,显现出比单纯应用西药更明显的优势,同时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补肾养血煎剂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变态反应炎症性皮肤病,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笔者运用补肾养血煎剂治疗儿童AD 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顽疾,很难治愈,此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各文献报道,中医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症状和降低复发率。目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内服汤剂、外用洗剂和中成药以及针灸等。本文就常用中医疗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病常初发于婴儿期,但也有成年发病者。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皮肤屏障异常及多种致病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及易感病毒的寄居,可以诱发或加重皮肤的免疫异常反应和炎症[1-2],引发皮疹和瘙痒,而搔抓和过度洗涤等不良刺激又可进一步加重皮肤炎症。目前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组胺药、润肤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3],但远期疗效不佳,长期应用毒副作用大,患者不耐受。随着中医药研究和应用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的优势逐渐彰显。施丽婕,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二十余年,善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脾胃系病证,现将其治疗成年特应性皮炎验案1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运脾化湿清肺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脾虚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运脾化湿清肺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消风止痒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以及治疗2周、4周、8周皮疹形态、瘙痒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68.3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皮疹形态及瘙痒程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P0.05);组间治疗4周、8周后同期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脾化湿清肺汤能显著改善脾虚型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