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形态、结构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58例TIA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TIA组颈动脉和椎动脉内中膜增厚,内膜面粗糙,见斑块37处,平均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增高,颈动脉内径增大,椎动脉内径狭窄,血流量下降,提示TIA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和椎动脉硬化,平均血流速度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TIA病因诊断的一项无创伤性手段  相似文献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脑血流(rCBF)SPECT检查,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变化。方法 对2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发病6~48h内同时行头部CT及SPECT检查,并于发病48~72h后再次复查头部CT。另外对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头部CT及SPECT检查。结果 SPECT检出阳性率为72.4%(21/29)。且神经功能缺损越重,rCBF的灌注缺损就越低。结论 在患者尚未发生脑组织结构异常的代谢和功能性损伤时,SPECT可灵敏的探测到损伤局部的脑血流变化,对估计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80例VB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应用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 川芎嗪注射液)和治疗组(应用降纤酶),观察治疗14d后临床疗效及入院时与治疗3d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更佳,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降纤酶促使纤维蛋白原降解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能有效治疗因微栓塞所致的VBI。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VBI)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 80例VB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应用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 川芎嗪注射液 )和治疗组 (应用降纤酶 ) ,观察治疗 14d后临床疗效及入院时与治疗 3d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更佳 ,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降纤酶促使纤维蛋白原降解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 ,能有效治疗因微栓塞所致的VBI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病因、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接诊的97例TIA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排查,TCD、颈椎片确诊.全部病例均按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治疗和预防性用药.结果 经过1周~1个月治疗后的随访,47例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15例恶化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其中4例死亡.结论 TIA的病因以高血压及颈椎增生改变最多,加重与反复者预后差.应早发现、早治疗,TCD和颈椎拍片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而头颅CT和MRI检查则用于排除脑出血、脑梗死.  相似文献   

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msient ischemic atlack,TIA)被认为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内动脉系统TIA是其中最常见类型。我们对2001年1月-2003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行经颅多普勒(transeranial doppler,TCD)超声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反复发作后会进展为完全性脑卒中[1]。积极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近2 a来收治的3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TIA的重视和积极防治意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31~85岁,平均50.7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一个以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家族,探讨其临床、影像学以及基因和病理特点。方法 先证者为中年女性,出现反复发作的头晕和智能减退。对其进行l临床、电生理、影像学分析和腓肠神经病理检查,并调查其家族中其他成员的发病情况。家族中连续3代有7例发病,两性均累及,发病年龄在40~50岁之间,均反复出现头晕、卒中和痴呆,症状呈阶梯性加重。结果 MR1检查显示基底节、丘脑、脑桥、胼胝体及脑室旁白质出现多发腔隙性低密度灶,白质疏松,累及双侧颞极。腓肠神经活检发现小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变性,其表面出现大量的颗粒样嗜锇性物质沉积。Notch3基因检查显示R607C突变。结论 CADASIL可以主要表现为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性卒中和痴呆,其病理改变主要累及小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含有小动脉的腓肠神经超微病理检查可能更有利于此病的诊断。基因检查可以进一步证实该病的诊断和筛查其他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脑萎缩是卒中后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探索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不同部位脑萎缩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卒中后痴呆发的发生提供潜在干预靶点。方法纳入连续住院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采集患者一般危险因素及血管性危险因素,完成头颅MRI和/或头颅CT扫描及半定量测定,包括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数量、额叶萎缩、顶叶萎缩、颞中叶萎缩及广泛脑萎缩的程度。结果共519例卒中及TIA患者完成4种脑萎缩的测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外,女性(比数比OR=2.447,P=0.007)、腔隙性脑梗塞病灶数(OR=1.414,P=0.027)是额叶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病史(OR=2.224,P=0.024)是顶叶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外大血管狭窄(OR=2.584,P=0.015)、脑白质变性评分(OR=1.112,P=0.007)及腔隙性脑梗塞病灶数(OR=1.158,P=0.042)是颞中叶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OR=2.109,P=0.001)、心房纤颤(OR=1.934,P=0.015)、脑白质变性评分(OR=1.098,P=0.002)是广泛脑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心房纤颤、腔隙性脑梗塞数及脑白质变性是卒中及TIA患者脑萎缩的危险因素,可对对上述高危人群尽早干预,减小此类患者发生痴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cmic attack,TIA)的概念自从Fisher首先提出至今已有半个世纪。随着近年神经科学和影像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TIA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概念、病因病机、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治疗和顶后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动态变化。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前循环TIA病人82例(TIA组),均行头颅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检查。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对其分别在发病后的第7天、第1个月±3天、第3个月±5天、第6个月±7天进行认知及运动功能评估,并与90例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对照。结果发病后4个时间点分别有46例(60. 5%)、48例(63. 1. 0%)、60例(78. 9%)和65例(85. 5%) TIA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TIA组发病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Mo CA总分逐渐下降(P 0. 05),且各时间点Mo CA总分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MoCA各因子中,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延迟回忆、语言重复、语言流畅性等分项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IA发病早期即可出现认知障碍,且持续存在,发病3个月后认知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颈动脉B型超声断层扫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6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段做了颈动脉B型超声断层扫描(B-mode)检查,观察指为动脉壁的病变性质,脉管腔面积及直径狭窄的百分比。结果发现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样硬化性病变较健康人明显广泛、严重,但无一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致血管管径狭窄大于5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TIA)患者中,Willis环变异是否为脑白质疏松(L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选取113例VB-TIA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有无颈动脉斑块、头部MRI资料(判断有无LA)、头部MRA资料(判断有无Willis环变异及其类型)。根据Willis环变异的4种类型(A型、P型、O型及N型)分为A组、P组、O组、N组,分别对各组间LA发生率进行独立样本χ2检验,再以VB-TIA患者伴LA的危险因素及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配对组为自变性,以是否有LA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相较于无Willis环变异(N型)者,A型Willis环变异及O型Willis环变异者LA发病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LA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配对组(A型-N型、O型-N型)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型Willis环变异(P=0.011,OR=7.768,95%CI:1.602~37.666)及O型Willis环变异(P=0.009,OR=5.236,95%CI:1.513~18.519)为VB-TIA患者LA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提示,50岁以上VB-TIA患者头部MRA显示的Willis环变异(胚胎型大脑后动脉除外)是L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干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h的暂时性局灶性脑和视网膜功能缺失。随着治疗时间窗理论的问世,目前的临床观点认为,持续时间为30min的TIA即应视为缺血性脑卒中,超过1h的TIA则应该按照脑梗死积极予以超早期诊断和治疗。为探讨发展为脑干梗死TIA的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55例TIA末次发作后1~20天进行CT扫描,18例(32.7%)显示21个梗塞灶,15例(83.3%)与临床症状相符。梗塞组TIA症状平均持续时间、最长一次发作症状的平均持续时间较无梗塞组长,发作频度比无梗塞组多。倘若发作持续1小时以上,发生梗塞的危险为83.3%。因而我们认为传统的TIA应包括两组,即持续时间短的(平均25分钟)真正TIA和持续时间长(平均3小时)伴有脑梗塞的TI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分为2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下简称TIA组)57例,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2组分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管腔狭窄程度、斑块位置、斑块类型及性质等。结果TIA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IA组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斑块发生率TI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软斑占总斑块百分率,TI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是一项可靠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底动脉闭塞致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五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例1男,62岁。因反复发作性左上下肢体偏瘫15天入院。每次发作持续约10min,神志清醒,言语流利,BP140/100mmHg。临床诊断右侧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给抗凝、抗血小板及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入院后仍有反复发作,32天共发作14次,发作时表现左中枢性面舌瘫,左上下肢体肌力0级,  相似文献   

2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因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恢复后不留后遗症而易被人忽视。实际上TIA症状虽轻 ,后果严重 ,它是脑血管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据统计约有 2 5 %~ 40 %的病人在 5年内将发展成为脑梗死而威胁病人生命。做好TIA病人的健康教育 ,有利于进行有效的预防 ,积极治疗 ,延缓或避免脑梗死的发生。我们通过对 2 0 0 3 -0 1~ 2 0 0 4-0 73 9例TIA病人的健康教育 ,效果显著 ,总结如下。1 疾病知识教育TIA病人因医学知识缺乏 ,容易在症状轻微时忽视 ,病情进展后才去治疗 ,有时甚至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发展成为脑梗死。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